
发布会现场
到2025年,要建成与高质量安全发展相适应、与省会城市首位度提升相匹配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成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11月4日召开的南京市“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冯甦介绍了《南京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含安全生产)规划》相关情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核心指标》》》
明确7个核心指标
《南京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含安全生产)规划》,是南京应急管理部门新组建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发展基础、面临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规划》明确了指标、任务和重点工程。其中有7个核心指标,包括4个约束性指标:到2025年,南京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两个指标均下降15%,单位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两个指标控制水平,均处于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3个预期性指标: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
主要任务》》》
拧紧应急管理责任链条
为实现这些目标,南京应急管理部门在拧紧应急管理责任链条的同时,还将优化应急体制,健全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工作机制,明确市、区、街镇三级应对灾害事故的事权划分,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打通应急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强化风险防控,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深入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细化安全生产信用监管制度,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南京市应急管理部门还将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处置能力,建强综合性消防教援队伍,市区分别建设不少于5支和3支重点专业应急教援队伍,完成全市24个专业应急预案数字化改造,基层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小型便携式应急通信终端配备率达到100%。同时在应急物资、避难场所、应急通讯等应急保障上提升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加强灾害防御,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成南京全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通过市政设施加固、地质灾害专项治理等,提升城市防灾水平与抗灾能力。强化应急救助,将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安置时间由12小时缩短为10小时之内。
全面提升全民应急能力
南京市应急管理部门还将进一步提升监管执法监督能力。完成《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修订,制定《南京市企业安全信用脸谱四色评价标准》等地方标准,出台南京市危险化学品“禁限控”目录,运用“金陵安全联检系统”推行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加强监管监察执法力量,提升一线执法人员履职能力。
此外,强化科技支撑,激发应急创新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智慧应急管理信息化迭代升级,加快“全陵应急宝”应用场景的开发市场化运作,开展应急管理领域5G试点,为掌上执法、指挥、办理等提供支撑。
并通过建立应急文化常态化宣传机制,扎实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全面提升全民应急能力。
校对 李海慧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