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时光中,血腥的皇位争夺战不仅在父子兄弟之间进行着,而且也同样在宗室成员中间进行着。晋朝(西晋)的“八王之乱” 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所谓的“八王”指的是司马懿(追谥晋宣帝,亦称晋高祖)的第四子汝南王司马亮,第九子赵王司马伦,晋武帝司马炎(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孙,司马昭嫡长子)第五子楚王司马玮,第六子长沙王司马义,第十六子成都王司马颖,宣皇帝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之孙河间王司马颙 ,司马懿另一个弟弟司马馗之孙东海王司马越,武帝司马炎弟弟司马攸之子齐王司马同等八人。

晋武帝司马炎篡魏建晋后,认为曹魏覆亡的主因在于没有分封同姓诸侯王。因此,他上位后便大封其司马氏宗族27人为王。
史载,西晋泰熙元年(290年)四月,晋武帝司马炎病死,由其子、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强悍跋扈的皇后贾南风(太尉贾充之女)为了专权,极力打击托孤之臣太傅杨骏,又挟惠帝下诏令楚王司马玮诛杀汝南王司马亮,接着又以矫诏之罪处死楚王司马玮。此后,皇后贾南风专权长达9年。晋惠帝元康九年(299年),贾后废黜太子司马遹 ,引起朝臣普遍不满。次年,在赵王司马伦的挑唆下,贾后又以企图谋反罪杀死太子。此事件遂成为引发“八王之乱” 的导火索。
赵王司马伦施计撺掇贾后诛杀废太子司马遹,不过是为自己实现野心寻找借口。贾南风此举正好中了赵王之计,赵王趁机起兵讨伐贾后,叛军攻入洛京,捉住贾后,凶悍戾狠的贾南风被强行灌入掺杂金屑的酒而毙命。此后,赵王司马伦独掌朝政,自称丞相,并软禁了晋惠帝司马衷。翌年即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伦索性废黜掉晋惠帝,自己坐上龙椅,即位称帝。他自称丞相时倒没闹出多大响动,可他自称皇帝就犹如捅了马蜂窝,立即招来众人群殴(天下共击之)。齐王司马同、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人联手集结重兵讨伐司马伦。双方鏖战两个月后,司马伦兵败,他本人亦步贾南风后尘,同样被灌入金屑酒而亡。随后,由齐王司马同辅政。
没多久,河间王司马颙又与专权的齐王司马同起了内讧。司马颙联合长沙王司马义仍以谋反罪起兵讨伐并诛杀齐王司马同。由兵强马壮的长沙王司马义执政。司马义执掌朝政后的第二年(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司马颙又联合成都王司马颖共击司马义,司马义据洛阳城拼命抵御,却被东海王司马越发动兵变给生擒,随即送给司马颙,司马颙麾下大将张方残忍地用炭火将司马义活活烤死。成都王司马颖掌握了朝政大权,被傀儡皇帝晋惠帝封为皇太弟。只过了两年,东海王司马越再次发动兵变,失败后遁逃。永兴三年(306年),司马越又集结军队,卷土重来,一举攻入长安(晋室已由洛阳迁都长安),司马颖力战不支,兵败被俘,被押到故地邺城大狱监禁,不久即被绞死。
河间王司马颙被司马越矫诏许诺封为丞相骗返洛阳,在半道上被南阳王司马模抓捕并立即缢死在马车上。接着,司马越又毒死晋惠帝司马衷,另立司马衷之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由司马越独掌朝政大权,“八王之乱”到此为止。
整个西晋只有53年运祚,而“八王之乱”前后就占去三分之一的时间,乱的生灵涂炭,血流成河,经济停转,国家残破不堪。据史料记载,当晋惠帝司马衷还都洛阳时,浩荡的护驾队伍里,只有一辆牛车供皇帝乘坐,其余的文武大臣、后宫嫔妃、护卫禁军只好徒步跟随,这就是这场大动乱带来的直接后果。战乱结束后,晋王朝变得千疮百孔,也走向了衰亡之路,接下来便是一个更加兵戈扰攘、更加动荡混乱的时期。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