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德比的话题刚告一段落,北京国安改名“北京FC”的传闻又起,北京足球的热闹劲儿多年未见。反过来说,对于一个人口超千万、面积能顶一个欧洲小国的大都市来说,有两支顶级联赛的球队毫不为过。

毕竟,住在丰台的人去工体看个球,挺费劲的。
在职业联赛23年的历史上,不只是人和一支球队试图和国安分一杯羹。太多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比如北京宽利,就需要好好从脑海深处翻一翻,才能忆起当年事。
可能很多人都忘了,强如宫磊、曹限东、杨朝晖般北京名将,运动生涯的终点站,都是这家叫做宽利的俱乐部。
和北京人和一样,宽利队的球衣也是橙色。
1996年,北京宽利集团花了100万元,买入了在中乙的北京首钢队,成立了北京宽利足球俱乐部。
这家俱乐部的老板,叫贾力桦,准确地说,叫贾利华,当年只有36岁。
皆是往事,照片打码
在偌大的北京,宽利绝算不上大企业——它也只比俱乐部早成立不到一年。据说,北京地坛东门的具有北京饮食传统风味的坛根院食坊,是其产业的一小部分。
宽利俱乐部的总经理,大家可能更熟悉一些。董玉刚,前国青队队员,和高洪波、宫磊一届,在1985年世青赛上打入八强。
董玉刚给俱乐部张罗来一批名将。比如,曹限东,杨朝晖,温志军,李海发。教练,则是北京足球的名帅洪元硕。
1997年,宽利第一年参加乙级联赛,最终却输给成都五牛,倒在甲B的门前。
1998年卷土重来,最终依靠加时赛中的进球,战胜了河北东购队,冲甲成功。
当然,那个进球有争议,河北球迷颇有微词。
在甲B,宽利得到了波导手机的冠名,也进一步引进了张蓬生等名将。不过,球队只在甲B踢了两年,便在2000年最后一轮,踢平就能保级的情况下,补时阶段被广州太阳神绝杀,黯然降级。
2001年,宽利重新参加乙级联赛,不过最后淘汰赛阶段点球输给辽青——对,就是郑智出道的那个辽宁青年队——后,解散了。
五年时间,俱乐部从成功到失败,恍若一梦。
作为俱乐部的投资人,贾利华留给人们的印象并不多,尤其是作为国安的同城小弟,受的关注并不多。
顺便说一句,贾利华当年在媒体上出现,叫做“贾力桦”,实际上本名叫贾利华。
据说,当年宽利参加甲B,一年的投入达到2000万元。而整个宽利集团,注册资本6000万、总资产1亿元,年利润……也仅有2000万元。
也就是说,贾利华一年挣的钱,全扔给俱乐部了。
到了俱乐部后期,资金出现了严重问题,欠薪的事,成为击垮俱乐部的重要原因。
宽利集团玩足球,算是小马拉大车。著名体育媒体人毕熙东曾在宽利解散时著文,称“贾力桦仗义,为了足球,他可以给队员下跪;可以因6千万的投入而耽误他开发本可有大笔盈利的项目;可以在资金极困难的情况下当掉自己的“奔驰”坐骑;以致接送孩子爱人得去挤公交车”。
然而,宽利最终还是个悲剧。
从那以后,贾利华极少公开在媒体露面。生意继续做,足球,可能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了。
令人唏嘘的是,贾利华的生意可能做得并不太好。2008年,北京东城法院对5名老赖悬赏曝光,贾利华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