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体操双金,稳飒美杠杠滴

作者:光明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汤敏

6岁与体操“一见钟情”

2004年9月25日出生的体操小花管晨辰是湖北人,她从小有过很多兴趣爱好,3岁学拉丁舞、4岁学跆拳道,另外对蹦床、滑冰也有涉猎。妈妈黄新华回忆说,6岁那年有天晚上看到电视上的体操比赛,管晨辰盯着看了半天然后说想学这个。

管晨辰的家乡石首是湖北省的一个小县城,不过隔壁的仙桃却是远近闻名的体操之乡。于是第二天妈妈就带女儿到了仙桃市李小双体操学校,学校老师看了一下她的身体条件,让她做了几个劈腿下腰的动作,说年龄稍微大了点,但身体平衡性、柔软度还不错,可以留下试试。

“我一听真的要留下,反而开始犹豫了,想先回家和家人商量下,而且还想听听她班主任的意见,谁知道管晨辰当时就赖着不肯走了,练体操的地方摆着很多器械,蹦床、单杠这些特别吸引她,她哭着不肯走,没办法,我就去外面临时买了些生活用品,把她先留在了体操学校,学费都是过了几天才去交。”管晨辰妈妈这样回忆。回家后,妈妈给她在小学请了三年的假,跟管晨辰说,“给你三年的时间,练不出来就回学校好好读书。”

谁也没想到,这次心血来潮的尝试,给这个年仅6岁的小姑娘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平衡木难度超拜尔斯

练习体操不到一年,管晨辰就被武汉体院选中。又过了一年半,她从武汉体院进入浙江体操队。

管晨辰当年参加全国少年体操锦标赛时,基本上是冠军大包大揽,尤其是在平衡木、跳马项目上实力强劲。在中国体操女队中有5名平衡木好手,理论最高难度都接近6.5分或在6.5分以上。而在最高难度分上,管晨辰一骑绝尘——她去年在全国锦标赛上完成过7.1分的高难度成套动作。

美国名将拜尔斯在平衡木上完成过的最高难度分,其实也就是6.8分。而在本次东京奥运会的选拔赛上,管晨辰以6.8分的高难度成套动作获得平衡木第一名,所以6.8的难度分对管晨辰来说并不算是太大的挑战。这也是中国体操队选择管晨辰出战平衡木单项比赛的重要原因。

8月3日下午,在东京奥运会体操平衡木决赛中,该项目预赛排名第一的中国选手管晨辰最后一个出场,以14.633分的全场最高分获得金牌。这是中国体操队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三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的第32枚金牌!事实上在管晨辰出场之前,中国队已经提前锁定这枚金牌,另一名中国选手唐茜靖以14.233分在前七个出场的选手中排名第一。最终,中国选手包揽体操平衡木金银牌!

双杠“教科书”果然牛

邹敬园碾压夺冠

北京时间3日下午,在东京奥运会男子体操双杠决赛中,中国选手邹敬园以16.233分夺得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本届奥运会的第31金。2日刚刚夺得吊环银牌的江苏选手尤浩获得第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汤敏

双杠“教科书”不是吹的

在中国体操队,邹敬园是毫无争议的“双杠王”。

2017年,从青运会到全运会再到世锦赛,凡是邹敬园参加的比赛,双杠项目金牌无一旁落。进入到2018年,邹敬园在双杠上的统治力更强,他把全国锦标赛和亚运会的金牌收入囊中。来到多哈世锦赛,邹敬园的双杠依旧无敌,资格赛就以15.800分锁定第一。男团决赛,中国队当时落后1.9分进入到倒数第二项双杠,邹敬园凭借一套难度高达7.0的动作,零失误得到16.200高分,为中国队实现反超拿到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从1934年的第十届世锦赛开始设立男子双杠至今,邹敬园成为继日本选手监物永三、苏联选手阿尔捷莫夫、中国选手李敬和李小鹏之后,世锦赛历史上第五位蝉联双杠冠军的选手。

早在2018年世界体操锦标赛上邹敬园以16.433分毫无悬念地收获男子双杠金牌后,奥运“五金王”邹凯就评价其舒展轻盈的动作为“教科书”。

3日的男子双杠决赛中,邹敬园第二个出场,动作干净利落,几乎没有失误。最终他的难度分6.9,完成分为9.333,总分16.233,惊艳全场并最终拿到了金牌。值得一提的是,邹敬园的双杠得分远远甩开决赛的其他对手,可以算得上是碾压夺冠。

7岁就离家去成都练体操

“双杠王”是如何与体操结缘的呢?邹敬园妈妈刘丽群回忆,儿子出生时体质差,经常发烧,需要打针输液。因为体质差,邹敬园饭量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也只能吃小半碗饭。作为妈妈,刘丽群总是担心儿子吃不饱,经常追着邹敬园喂饭。2001年快到暑假时,宜宾业余体校体操教练李小兵到邹敬园所在的幼儿园选学生。生性好动的邹敬园,被李小兵一眼相中。“那时候我们对体操也不太懂,反正想着是运动,肯定对身体有好处。就希望他加强锻炼,身体好了多吃点饭。”

因为初期的训练很辛苦,有的孩子坚持不住放弃了。但是,邹敬园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训练,而且再苦、再累也不抗拒。

只有一次差点半途而废——那时邹敬园刚被选进省体校,独自在成都训练,父母去成都看他,不到7岁的邹敬园抱住妈妈不让走,刘丽群于心不忍,将他接回了宜宾。不过在妈妈的柔情面前,爸爸邹志平“心硬”起来,不顾妻子的反对,又把邹敬园送回了成都基地。

邹敬园的成就并非偶然,无论在省体校还是2012年进入国家队,“勤奋”“刻苦”始终是专属于他的标签。每堂训练课,邹敬园不仅高标准完成每一个动作,而且训练量也是其他队友的一到两倍。“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吧。几乎每一个动作,都追求到了极致。有些时候,我们都怕他练伤了,不得不严格控制他的训练量。”奥运冠军、负责邹敬园的助理教练滕海滨这样说。

来源: 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