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是不是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
有人通过努力升职加薪,总会有人质疑存在“潜规则”;
有人喜欢打扮得干净得体,便有人觉得“穷讲究”;
有人性格内向不喜应酬,便往往会被说成“不合群”。
你若想反驳,他便一副世事洞察的样子告诉你,现实就是这样的。
后来看到一个问答,豁然开朗。
如何反驳“现实点,这个社会就是这样?”
你是怎样,你的世界就是怎样。
你心里有什么,眼里便看到什么
多年前,木心在上海的一家餐厅吃饭,邻桌是两位男子。
中年男人对青年男子说:“你年纪轻轻,讲究衣着,我是随随便便,不在乎了。”
青年男子笑了笑,没说话。
中年男子又说:“衣着讲究,总归是两个意思,一个,要漂亮,一个,表示自己有钱。”
青年人反驳道:“我又不算讲究。”
中年人说:“还不算讲究?!世界上但凡讲究衣着的,只不过是这两个目的。”
一旁吃饭的木心看不下去,接了一句:“还有第三个——自尊。”
是的,我们衣着得体,不仅仅是为了好看,更重要的是,自尊,也是尊重别人。
但是,中年人心里只有“炫耀”,所以,看到的也是别人的“显摆。”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的处事态度。
人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战国时期,孟尝君是齐国宰相,权倾朝野 ,门庭若市。
后来,他被齐王驱逐出境,风光不再 ,门可罗雀,甚至当初要好的朋友也都和他断了联系。
后来,孟尝君重新得势,被召回齐国。
在齐国边境上孟尝君遇到了齐人谭拾子。孟尝君说起那些忘恩负义的“朋友” ,愤恨不已,打算秋后算账。
谭拾子却告诉他:
“谁富贵就靠近谁,谁贫贱就远离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就像是集市上早上人多,晚上人少一样,大家只是根据需求行动而已。”
孟尝君听完,放弃了报复的念头,依旧与那些人正常交往,人尽其用,成为一代良相。
趋利避害,嫌贫爱富,是人的本能,能够看透人性,并升华认知和行为的人,才是本事。
罗振宇说过:“影响一个人认知水平的因素有教育背景、父母、社交圈,所以不断学习,不放弃成长,随时更新知识,是升级认知的渠道和途径。”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放大自己的格局,看到的才是山河辽阔,人生才处处风景。
你把时间花在哪里,
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都曾心怀梦想,渴望成为人群中闪闪发光的那一个。
但是,一路走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差距却越来越大。
因为这个世界上,让人变好的事情,都不容易,要吃苦,要有毅力,披荆斩棘。
于是,很多人半途而废。
吃不起学习的苦,于是只能看着身边的同学考研读博,一路高歌猛进,差距越来越大。
工作后,一边瞧不起眼前的苟且,总觉得“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一边浑浑噩噩,怨天尤人,又不想费力提升自我。
于是消极应付,渐渐失去竞争力。
一位年轻人问自己的导师:我怎样做才能活成我希望的样子?
导师说:花时间去做。
年轻人疑惑地说:不是,您可能没理解我的意思,我是说怎么活成我心中理想的样子?
导师说:你把时间花在哪里,决定了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无比赞同。
认识一位自媒体作者,前几天她在作者群里说,她的第三本书就要出版了。
其实,她写自媒体文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三年,基本是一年一本书的速度。
大家一片赞叹,有人叫她介绍经验。
她说,没啥经验,多花点时间写就好了。
群里有人说,唉,我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真的挤不出时间啊。
想起作家刘同说过的一段话:
腾不出时间学习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伤悲。
腾不出时间思考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后悔。
腾不出时间运动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减肥。
腾不出时间呵护亲情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流泪。
我知道,这位作者每天早上都是五点起床,写到七点,晚上下班后再写一个小时,风雨无阻。
甚至生宝宝住院的时候,都在写。
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读书写作,所以成就了写作梦想。
哲学家培根说:命运往往是人自己造成的,每个人都是自身的设计师。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公号后台收到一位读者的私信问:我已经30多了,现在想做什么还来得及吗?
我给她说了村上春树的故事。
村上春树年轻时是一家酒吧的老板,白天卖咖啡,晚上是酒吧,每天营业到凌晨,非常辛苦。
30岁的时候,他萌生了写作的念头,一发不可收拾。
但是经营酒吧耗费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于是,他每天凌晨打烊后,至天就坐在厨房的餐桌旁开始写,直到天亮,才小睡一会儿。
半个月后,他写出了处女作《且听风吟》,后来斩获新人奖。
后来,他关掉了酒吧,专心写作,每天写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成了举世闻名的作家。
他在写作上花的时间,也给了他丰厚的回报。
当一个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真正喜欢的事情,便是成功的开始。
但是,有多少人的时间是这样度过的?
下决心要做点什么,提升自己,但是一回到家里,便开始刷短视频,一边刷着别人的故事,一边感叹着自己的人生,时间久这么流逝了。
周末好不容易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学习,却又惦记着约好的饭局,想着明天再开始吧,风一样的出了门。
一个人从来不是被生活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
你选择了努力,就会收获成功和赞许;选择了放弃,就收获困顿和焦虑。
天不渡人,唯有自渡
最近,北大保安张俊成的故事,再次刷屏。
27年前,出身贫寒的他,来到北大做保安。
那一年,他17岁,只有初中学历,身穿保安制服,站在最高学府的门前,他兴奋又骄傲。
后来,因为一次偶然的事情,他决心参加自学考试。
为了参加北大培训,他把执勤时间都调换到了夜班。
从那以后,他每天只睡三小时,北大的每个时间点他都见过。
不到半年,他就瘦了15斤。
在随后3年时间里,他啃下了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13门课程全部以高分通过,成功拿到北大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
随后,他婉拒了北大的挽留,回到家乡长治,应聘到一所职业学院做老师,后学院倒闭。
2015年,他和朋友合伙创建了一所面向农村孩子的职业学院,成为一名任校长。
人生,是个不断层层层筛选的过程。
用考试筛掉成绩差的人,用工作筛掉能力差的人,用头脑筛掉认知差的人。
很多时候,人的一生会经历什么,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前几天和一位警察朋友聊天,说起最近几年电信诈骗特别多的事儿。
我说,那些诈骗电话,其实都挺可笑的,都是蹩脚的普通话,一听就知道是骗子,如果他们好好学一下普通话,上当的肯定会更多。
朋友说,其实骗子是故意这样的。因为通过这种蹩脚的普通话,骗子迅速会筛掉一些警惕性高的人,节省很多精力。剩下的,才是他们的诈骗对象。
听上去有点荒谬,但想想确实有道理。
一个人总被烂人烂事纠缠,可以反观一下自身,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世界复杂,不要总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有句话说好,天不渡人,人需自度。
王小波说过,人生在世,会遇到一些好事,还会遇上一些坏事。好事我承受得起,坏事也承受得住。就这样坦坦荡荡做个寻常人也不坏。
关键是,心怀光明,磊落坦荡。
共勉。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