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磊:蓝月亮必须亏损我才会投资!创始人懵了!这是什么打法?

2008年,蓝月亮刚开始盈利,创始人罗秋平来见高瓴投资人张磊,希望他能够为蓝月亮注资。可是,两人还没等开始细谈,张磊首先就表明了自己的要求:我可以投资蓝月亮,但是前提是蓝月亮必须继续亏损。

创始人罗秋平一听懵了,正常公司拉投资,都是要极力证明自己的发展前途和盈利能力,怎么到了张磊这里,却是亏损的公司才能拉的到投资?

张磊看见罗秋平满脸疑惑,便开始解释。听完张磊的解释之后,罗秋平一咬牙,直接答应了。4年后,蓝月亮发展势头迅猛,他们也赚得盆满钵满。

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要先让蓝月亮持续亏本?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投资人张磊在蓝月亮上的神奇打法。

张磊:蓝月亮必须亏损我才会投资!创始人懵了!这是什么打法?

蓝月亮进入洗护大军的时间,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国家刚结束特殊时期、进入改革开放不久,市面上的洗护产品非常缺乏,基本处在洗衣粉、肥皂、洗洁精三件套的阶段。

于是,有机化学专业的罗秋平就创办了蓝月亮公司,希望能够进军日化市场。

然而,没钱没人买的罗秋平,想要创业并不容易,整整近十年,蓝月亮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没有倒闭却也没有要发展的态势,直到2003年FD的爆发。

罗秋平看准时机,借着全民洗手的契机,推出洗手液,让蓝月亮就这样火热了一把,终于开始逐步走向盈利的方向。

张磊:蓝月亮必须亏损我才会投资!创始人懵了!这是什么打法?

2008年,罗秋平感觉时机成熟,想要继续扩大规模,扩大日化尤其洗衣液方面的发展。因为他认为,未来的日化市场,洗衣液绝对是重头。

但是,长期以来,蓝月亮被外企宝洁和联合利华两位老大哥压着,根本打不开市场,也没办法真正打出名气。

宝洁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而联合利华的时间则是更早,1923年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卖力士香皂了。

它们在中国日化的产业,几乎百年不所有的洗护用品,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汰渍、碧浪、金纺、舒肤佳、佳洁士都是它们的产品。而当时的中国,对于洗护用品的需求,刚刚热起来,大部分的市场都已经被这两家老大哥占据。

蓝月亮要想大有作为,不仅要有自己的特色,还要必须投大量资金,在宝洁和联合利华的眼皮子底下出圈。

张磊:蓝月亮必须亏损我才会投资!创始人懵了!这是什么打法?

于是,罗秋平决定四处找投资人,就在这时候,投资人张磊主动找到了他。

张磊却告诉他,投资没问题,但是蓝月亮不能盈利,必须继续亏损。罗秋平非常困惑:好不容易盈利的公司,为什么要亏损呢?这完全颠覆了罗秋平的一贯的认知。

所有的投资人,都希望自己投资的公司能够盈利,而且越多越好,但是作为投资人的张磊,却剑走偏锋要求亏损。他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真的想要蓝月亮亏损,而是在下一盘大棋,为了蓝月亮的长期做规划。

张磊:蓝月亮必须亏损我才会投资!创始人懵了!这是什么打法?

首先,洗衣液市场巨大,刚好可以钻外资企业的空子。2008年前后,虽然全球都在爆发金融危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时中国的消费正在迅速升级,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就拿洗衣方面来说,虽然肥皂和洗衣粉依然占据市场的近95%,但是具有深层清洁和护理功能的洗衣液,其使用人群正在从高端消费者向中低端扩展。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洗衣机的普及,洗衣液必然会成为人们炙手可热的洗护用品。在商场上,这种未来潜力巨大、暂时供应商家较少的现象,就叫蓝海市场。

而蓝海市场,是最具投资价值的市场。

张磊:蓝月亮必须亏损我才会投资!创始人懵了!这是什么打法?

只不过,这场投资需要大量的研发成本。对于刚刚靠着洗手液盈利的蓝月亮来说,是一场冒险。即便是罗秋平,他最初的打算也是一边坚持洗手液,一边连带着研究洗衣液,这样盈利能继续保持,新的市场也能占领。

可是投资人张磊的眼光,恰好不同。

他认为,当前的蓝月亮盈利与否根本不重要,甚至说亏本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当时那种迅速的消费升级的情况之下,蓝月亮如果能够抓住时机,极有可能一举成为国内洗涤市场的头龙企业。

一方面,当时国内除了蓝月亮,没有其他的洗护品牌拥有这个实力和可能性。另一方面,宝洁和联合利华过于自信,它们做出判断认为中国暂时不具备洗衣液的消费能力,对于那不到5%的人群,它们不屑于投入大精力研发。

国内其他品牌没实力,外资企业又看不上,正是蓝月亮的可趁之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有机会吃到好螃蟹的。

因此,张磊建议,蓝月亮全面转型,把重心直接放到洗衣液上来,不要执着于刚刚盈利的洗手液。

至于蓝月亮缺乏的投资资金,只要有了投资人,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张磊:蓝月亮必须亏损我才会投资!创始人懵了!这是什么打法?

其次,蓝月亮当时还处于比较弱小的状态,韬光养晦十分重要,避开这两大巨头非常重要。当时的宝洁和联合利华,在中国洗护行业几乎快要达到垄断地位,除了它们,剩下的基本都是不入流的小品牌。

即便是蓝月亮,也因为长期不盈利没被两个巨头放在心上。但是,如果蓝月亮在研发洗衣液的过程中,第一年就开始盈利,两大巨头必然会针对市场重新做出判断。

一旦它们发现洗衣液真的有利可图,蓝月亮根本就没有大展拳脚的机会。商业巨头之所以可怕,并不是因为它产品多、名气响亮,而是因为它有足够雄厚的资金。

一般的小企业,如果想和巨头公司对抗,在资金上就输掉了一大截。

张磊:蓝月亮必须亏损我才会投资!创始人懵了!这是什么打法?

一场价格战下来,再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都拼不过。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张磊认为蓝月亮必须要亏损,而且还要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亏损。

一方面,用来麻痹两大巨头,让它们不要转战洗衣液市场,保持原有认知;另一方面,这也是蓝月亮韬光养晦的行为,发展必须偷偷摸摸来。

哪怕研发的第一年真的出现了盈利,也要继续把盈利的钱全部用来研发,制造“亏损”的假象。唯有如此,才能够在巨头之下求得生存。

张磊的解释,让罗秋平茅塞顿开,这是一个大胆的决策,更是一个“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策。一旦他们此前的判断失误,放弃了洗手液专攻洗衣液的蓝月亮,就会连苟延残喘的机会都没有。

思索了一会,罗秋平最终下定决定,同意了张磊的要求,接受了高瓴资本的投资。有了资金之后,蓝月亮开始用心搞研发,当年就推出了洗衣液产品。

两大巨头看见看见市面上的蓝月亮洗衣液,又一查“这是一家连连亏损的企业”,根本没当回事。

张磊:蓝月亮必须亏损我才会投资!创始人懵了!这是什么打法?

2010年,高瓴资本以4500万美元投资了蓝月亮的天使轮,第二年追加103万美元。蓝月亮眼见时机成熟,国内的消费市场已经升级,正是将蓝月亮洗衣液推向大众的时候。

于是,他立马央视广告、找来奥运冠军郭晶晶代言、迅速抢占线下销售渠道。这一系列迅速的操作,让宝洁和联合利华猝不及防。

它们根本没来得及研究,蓝月亮洗衣液的名号就已经迅速打响,抢占了消费市场。作为洗衣液的头部国内品牌,蓝月亮迅速成为大众的洗涤习惯。

根据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3年,蓝月亮的营业收入从4亿增长到43亿,短短几年,蓝月亮的销售额就增长了十倍。

而蓝月亮洗衣液的市场份额,更是连续六年排行第一,比宝洁、联合利华加起来都多。

张磊:蓝月亮必须亏损我才会投资!创始人懵了!这是什么打法?

当年的小老板罗秋平,也因此身价暴涨500亿。如果不是张磊做出的“亏损”决定,或许罗秋平到现在还是一个小富即安的老总,蓝月亮也不会成为洗衣液市场的头把交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张磊也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根据蓝月亮的招股书显示,高瓴资本通过HCM基金持有蓝月亮10%的股份,是蓝月亮最大的外部投资者和机构持股人。2020年,蓝月亮成功在香港上市,基本奠定了蓝月亮的帝国地位。蓝月亮的这场投资,一直是张磊的“封神之作”。

在那个年代,他说服创始人放弃了一年几个亿收入的小富即安状态,让蓝月亮全力转型,把一家赚钱消费品公司变成“亏损”的 公司。为的,是长期赚大钱。

张磊:蓝月亮必须亏损我才会投资!创始人懵了!这是什么打法?

放弃短期发展,关注长期发展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当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摆在眼前时,能够冷静做出选择的寥寥无几。

有舍才有得,这是一种格局观念,更是一种睿智的长线投资思维。而后,在张磊的帮助下,蓝月亮继续进行产品创新,还和京东接洽,利用京东线上平台,实现了品牌宣传和销售的加倍效果。

可以说,如果没有高瓴投资人张磊,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中国版宝洁”——蓝月亮。

不过,自上市以来,蓝月亮股价一路走低,盈利状况也开始下滑,相信能够缔造出神话的张磊和罗秋平,总能找到办法解决这一低迷情况,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张磊的投资神话一直被人津津乐道,而他也将自己的投资心得写成书籍《价值》

对于未来,张磊信心满满,他将继续投入到他的价值投资领域,将这口井挖得更深。

张磊的价值投资理念包括“守正用奇”、“若水三千,只取一瓢”、“拒绝投机”等,这些理念都是他从事投资这么多年积累起来的经验,绝对值得我们去仔细品读。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看一看”购书哦!

【书院】价值 我对投资的思考 张磊著 高瓴公式投资案例 ¥58 购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