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潜伏”太深,很多人被她的“温柔和顺”外表迷惑了而已
<<晴雯之死,她难辞其咎>>
晴雯是赖嬷嬷买来后孝敬给贾母的,是“奴才的奴才”,身份尤其低贱,但她却是奴才中最具有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的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她被王夫人一番“雷嗔电怒”之后,逐出大观园,病恨而亡。很多人把晴雯之死归咎于王善保家的毒舌和王夫人的冷酷,其实对于晴雯之死,还有一个人也是难辞其咎。只不过她“潜伏”太深,很多人被她的“温柔和顺”的外表迷惑了而已。
王善保家的仅仅因为平日里进园去丫鬟们不大趋奉她,就想借访查香囊生事,而她的矛头首先指向的就是晴雯。她向王夫人进谗,导致晴雯无故被斥责一番。后来王善保家的带人搜检大观园,搜到晴雯时,晴雯忍无可忍,“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她用激烈的行动回击了王善保家的对她的侮辱。“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终于导致晴雯带病被逐,最终香消玉殒。这里“趁便下了些话”的“本处”之人,正是决定晴雯命运的关键人物!那她又是谁呢?
和晴雯一起被逐的,还有四儿和芳官,原因嘛,王夫人说得清楚“打谅我隔得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时时都在这里”。连宝玉都疑心“咱们私自顽话怎么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怎的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一番话问得袭人“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这段情节颇耐人寻味,细细品味,那充当王夫人“心耳神意”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位外表“温柔和顺”,自称“粗粗笨笨”的袭人。在宝玉被打之时,王夫人使婆子来唤宝玉房中人去回话,袭人就抓住机会,安排他人照顾宝玉,自己去回话。因为主张“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和建议“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她得到了王夫人的欢心,王夫人亲热地称她“我的儿”,“我就把他交给你了”,并许诺“我自然不辜负你”。主仆二人在宝玉问题上达成一致,袭人自然也就成了王夫人在宝玉身边的心腹人。她会将宝玉身边人的一举一动禀报给王夫人也就无可质疑了。更重要的是,她和晴雯之间存在竞争的关系,她们都是贾母默认的“姨娘”人选。宝玉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而晴雯被逐之后,王夫人向贾母做了专门的汇报,贾母很惋惜,“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可知在贾母心意中,晴雯还是比袭人略胜一筹的,但袭人虽不善言辞,针线也比不得晴雯,模样儿也不如晴雯,但是她却比晴雯有心机,有手段。很多人只看到袭人的低调、谦退、忍让,而忽视了她的心机。宝玉因晴雯被逐伤心,袭人来劝他,宝玉为晴雯说了几句痴话,袭人不耐烦,说道: “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她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几句话暴露出袭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她视晴雯为竞争对手,必欲除之而后快!所以,那个“趁机下了些话”的本处之人就是袭人!只是可惜了晴雯,不知她临死时,能否想到对她落井下石的人,会是这位朝夕相处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