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琰哲:《乾隆十二时辰》关注的是文化视野下的人性

作者:南方都市报

作者:赵琰哲(北京画院副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博士后)

时间是什么?人们如何渡过自己的时间?时间无处不在,可又看不见摸不着。关于这个永恒的话题,人们似乎永远无解。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唐代大诗人李白亦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们仰观于天,俯察于地,在不知不觉的时间流逝中感受古今,体会万物,关照自我。在现代生活中,钟表的滴答走时像一张无形的网,在分分秒秒的秩序中控制着人们。如果时间退回到二百多年前,清代的人们如何理解和体会时间?对于中国古代最长寿的帝王乾隆帝来说,时间又意味着什么?如果你对这种种疑问感兴趣,那么不妨去读读《乾隆十二时辰》这本书吧。

赵琰哲:《乾隆十二时辰》关注的是文化视野下的人性

时间的微观史学

乾隆帝的一生很长,不仅寿数长,而且在位年份长。如果将其逊位却仍然实际执政的三年算入,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执政年份最长的皇帝。在他丰富的一生中,充满着各种高光的瞬间、伟大的时刻。无论是其所标榜的“十全武功”,还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六次南巡,乾隆帝作为盛世皇帝,他的文治武功诸多行为都值得单拎出来详加叙述。

可与此恰恰相反,《乾隆十二时辰》没有采取宏大的历史叙事,甚至没有选取通常历史学家所认为的“有意义”的时刻与事件。《乾隆十二时辰》只谈乾隆帝日常生活中毫不起眼的一天。这一天是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也就是西历1765 年 1月28日。这一天是普普通通的一天,没什么特别的一天。关于这一天的历史文献记载只寥寥数行,其中既没有曲折宛转的故事情节,也构不成惊天动地的历史转折。这一天对于乾隆帝的政治生涯来讲,看起来实在是平凡无奇,甚至可以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一天、随机的一天。

可是,谁敢笃定的说这一天不值得书写呢?谁又可以说在这一天看似平常的十二个时辰中,没有内在蕴含着的曲折宛转与惊天动地?这种对历史的微观体察,无疑深受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史学观影响。可相比于《万历十五年》,《乾隆十二时辰》的视角更加细致入微,不以年计,而以日论。一叶知秋,一斑窥豹。这短短的一天时间,恰能折射出清代乾隆朝的整个时代风貌。正如作者所言:“那一天是乾隆中叶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上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的一例标本。即便仅仅是一天的平凡的历史,也包含着内容丰富而且错综复杂的场景。”如此巧思,令人拍案。

层层叠加的时间

既不阐述乾隆帝的高光时刻,也不关注其一生的宏观脉络,《乾隆十二时辰》只观察皇帝在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这一天的日常生活。在这样的旨趣下,政治史的阐述不再放在优先的位置,《乾隆十二时辰》关注的是文化视野下的人性。

在这一天中,爱新觉罗·弘历是一位年过半百的男人。他不仅是皇帝,也是丈夫;不仅是父亲,也是儿子;不仅具有满洲血统,也同时倾心汉文化;既志得意满于盛世之巅,又暗暗涌动着衰乱之迹。可以说,在这一天中,政治生活仅是他诸多活动中的一个侧面,作为政治人物的光环在这一天的叙述中被降低了。

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天中,乾隆帝究竟做了哪些事情?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的皇帝起居一览表,为读者提供了这一天可知可信的历史事件。从寅正4时养心殿请驾更衣,到戌正20时养心殿后殿东稍间就寝入眠,在这短短不到九个时辰、十几个小时的时间中,乾隆帝做了许多事。这些事件也是不同层次时间的体现。层层时间相互叠加在一起,共同组成乾隆帝的一天。

作为九五之尊,乾隆帝这一天中有一大块时间用来处理政务:从巳正10时至午正12时,于养心殿勤政亲贤殿批览奏折;从未初13时至未正14时,于养心殿前殿召见臣工;申初15时,批阅内阁所进各部院及督抚、提督本章;申正16时,与傅恒“晚面”。这些是属于国家政治的时间。

除此之外,乾隆帝还同时拥有其他多个层面的时间。

在前一天夜间天降瑞雪。当一觉醒来,面对紫禁城银装素裹的雪景,乾隆帝满心充满着对今年农耕丰收的祈望。这可谓是入关后的满洲皇帝对中原农耕的关注。辰初7时,于重华宫举行茶宴。辰正8时至巳初9时,君臣二十多人在重华宫对诗联句,共同赞美一尊雪象。乾隆帝的御制诗以诗纪事是见长,这也是他接受汉文化的表现。这是属于中原汉文化的时间。

卯正6时,乾隆帝于乾清官西暖阁读实录、圣训。作为满洲皇帝,先朝皇祖金戈铁马开创基业的事迹是任何时候也不可忘怀的,每日重温祖训为的是确保满洲子民在融合汉文化的同时不忘国语骑射传统。这是属于满洲的时间。

作为儿子与丈夫,卯初5时,乾隆帝去慈宁宫给太后请安。乾隆帝奉母至孝,提出以孝治天下。戌正20时,乾隆帝于养心殿后殿东稍间就寝。尽管在所有的宫廷记录中找不到关于乾隆帝私生活的只言片语,但作为读者的我们不难想到孝贤皇后、乌拉纳喇皇后、香妃这些熟悉的倩影。这是属于家庭的时间。

在这繁忙的一天中,乾隆帝甚至关注到寅正4时的坤宁宫朝祭,戌正20时之后的顺星祭祀,驻扎在千里之外帝国边城乌里雅苏台的锡伯族远征军,这是属于宗教与军事的时间。

自我与时间

在作为皇帝、儿子、丈夫的功能被满足之后,还有什么遗漏吗?在这一天中,除去进早晚膳之外,作为个人的乾隆帝,可还有时间属于自己?还好,尚有一个时辰归他自己,那是属于爱新觉罗·弘历的自我时间——酉初17时至酉正18时,于养心殿三希堂等处玩赏文物。这是休闲的时间,是放松的时间,是可以由着自己性子随意赏玩文物的时间。他赏玩的是竭天下之力搜求、秘藏于皇室内府的书画器物、古董珍玩。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乾隆帝究竟御览了哪些书画器物?现在看来,至少有八件画作、一件书法、六件玉器、一件瓷器:

五代后唐的契丹画家李赞华(辽太祖长子,本名耶律倍)的《射鹿图》、元代画家盛懋的《映雪读书图》、元代画家方从义的《松岩谈道图》、明四家之一沈周的《玉兰芝树图》、明代画家周臣的《村庄农庆图》、明四家之一唐寅的《会琴图》、明四家之一文徵明的《松堂吟赏小轴》、乾隆朝宫廷画家方琮的山水画、乾隆朝文臣钱陈群的祖父钱瑞徵所写篆书《瑞日祥云和风甘雨章》、周代片云戚、和阗玉碗、和阗汉玉蓑笠渔翁、和阗玉观梅仙图、汉代玉谷璧、和阗玉牛、哥窑瓷枕。

这些被乾隆帝观赏的艺术品时代跨度很长,上至商周两汉,下至乾隆当朝,题材风格也包罗万象、十分丰富,但这只不过是乾隆朝皇家“集大成”收藏之中的沧海一粟而已。在日理万机的余暇观赏书画,恐怕是乾隆帝留给自己最大的奢侈了。《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西清砚谱》《天禄琳琅》《三希堂法帖》《敬胜斋法帖》《墨妙轩法帖》等大型文物丛书的编辑,可见乾隆内府收藏各类珍玩古物之多之精,亦可见皇帝的痴迷与欲望。沉浸于自我的时间之中,得其佳趣。而乾隆帝似乎又不甘于只作个旁观者,他还要收藏,要鉴定,要品评,要考据,要题诗,要盖印,想要同时兼为收藏家、鉴定家、考据学者。这是他的矛盾与贪心,自然也不免走眼犯错。

国家政治的时间,中原汉文化的时间,满洲的时间,宗教的时间,军事的时间,家庭的时间,自我的时间……层层叠叠的时间,将乾隆帝的一天分割为条条缕缕,也将他的一生划分为不同面向。这样叠加的时间,使人感到割裂。就好像乾隆帝在观赏书画、寄情雅致之时,还口口声声不忘勤政爱民,极力撇清自己并非沉溺声色。于是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时空中,共同构成了这样一个乾隆帝——“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一个集诚挚与虚伪于一身的人”。

在历史著述中,乾隆帝由于康乾盛世而伟岸高大;在影视网剧中,乾隆帝又如同跳梁小丑般的浅薄滑稽。他到底是什么样子?哪种形象更接近历史的真实?吴十洲教授《乾隆十二时辰》一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视角,那就是由乾隆帝的一天了解乾隆帝的多重面向。是以《乾隆十二时辰》自推出以来,不仅为业界学者所认可,更破圈成为广大历史及艺术爱好者的选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