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盐南高新区:顶格推进重大项目提速增效

作者:信息新报

面对产业和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如何做好“破风手”,在经济社会发展赛道上拔得“头筹”?进入四季度,盐南高新区深入贯彻市党代会精神,以加快建设“创新型、突破型、示范型”城区为目标,勇立潮头,强干为基,“破风”领航,初步形成以研发科创为核心,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特色,以高端商务商贸为关键支撑的“1+2+1”产业发展体系,绘就高质量发展“实景图”,共建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元”抓取重大项目“擂响战鼓”

10月28日上午,在盐南高新区西伏河科创走廊,总投资50亿元的尊绅柔性显示模组项目,历经160天的抢工会战后,点亮首条柔性显示模组生产线,创造出新的“盐南速度”。“全部达产后,可生产显示模组不低于900万片,实现年产值6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100多个,拉动产业链达300亿元。”江苏尊绅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监张永鸿欣喜地告诉记者,从签约到动工,从设备落地到竣工投产,施工不停歇的背后是盐南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的全力以赴。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放眼盐南,尊绅柔性显示模组项目、新石器机器人初成面貌、落地见效,鸿蒙智联科技创新园、旗天金融科创产业基地等项目现场高塔林立、日日更新……聚焦项目、拼抢项目、攻坚项目、服务项目,成为回荡在盐南这片热土上的奋进旋律。

在大数据产业园三期项目开工仪式现场,一块块图文并茂的项目展板迎风而立。涵盖信创、人工智能、机器人、光电半导体等多个领域,中电信创(盐城)产业园、若贝特工业机器人等16个重大项目重金加持,计划总投资65.45亿元,登上了今年第四批次项目开工建设的舞台,吹响秋季冲锋号。

同时,以广东紫晶信息存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10家行业领先的数字信息技术公司与中电信创产业园正式签约。紫晶信息存储项目以蓝光存储介质技术为核心,深耕光存储领域20年,具备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通过项目的带动和引领效应,可推动盐南高新区数据存储产业建设,为本地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贡献“紫晶力量”。

产业招引、项目推进、投产达效,“三元”抓取,为盐南打造盐城市“创新之核”提供有力支撑。盐南高新区项目推进中心副主任郑鹏飞介绍:“今年1至9月份,全区14个列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3.8亿元,完成序时93.4%,新签约科创型项目136个,新开工57个。”

集聚资源打造强大“智力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未来。为加速推进盐南高新区“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提升“西伏河科创走廊”内涵,10月28日,盐南高新区和盐城工学院在西伏河创新协同中心举行西伏河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携手做好科创成果转化“大文章”。

“创新不是空谈,而是更好地与盐南产业的深入融合。”西伏河人工智能学院院长王如刚告诉记者,学院将紧扣盐南高新区“1+2+1”产业体系,围绕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制造产业,以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分析决策、信息反馈执行为主要研究方向,打造人工智能基础实验室、计算机视觉实验室、智能语音实验室和大学生创新实验室,为盐南打造盐城市“创新之核”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项目申报、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实施等方面与盐南展开广泛合作,赋能产业发展。”王如刚说。

唯有主动作为,方可赢得机遇。西伏河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的建立便是盐南高新区把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奋力赢取发展机遇的现实写照。

近年来,该区积极策应“西伏河科创走廊”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重抓产业提升,中韩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检验检测园、高新技术创业园、数字建设总部园等五大组团蓬勃发展。同时,通过校地强强联手,搭建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平台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直通车”,推动北京大学、盐城工学院高质量科技成果在该区转移与转化。以“做国家级的实验室”为目标,联合东南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共建运营“西伏河实验室”,打造一个面向人工智能产业,集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示范区。共同推进与海外知名机构的国际化合作办学,做好西伏河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运营提升工作。

跳出走廊、俯瞰全区,南海未来城、中电盐城信创产业园、数字互娱产业基地、新弄里科创服务集聚区……处处体现着创新在发展中的原动力,交汇成当下“创新盐城”的缩影。位于南海未来城环湖科创带核心区的Harmony(鸿蒙)智联科技创新园地块战鼓声声。“一子落而满盘活,定位为南海‘硅谷’的Harmony智联科技创新园,总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是盐城市工业加速期紧缺的龙头企业。”盐南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局长、党组书记李立宏介绍。

如今,盐南高新区已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平台11个、科创载体80万平方米,先后获批国家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省级众创社区等品牌20多个,累计申报高企88家,成功申报国家科技中心409家,17名专家获批省级“科技副总”,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全方位蓄势赋能。

服务先行全程陪跑顶格推动

重大项目高速“奔跑”、科创企业争先进位的背后,是盐南上下坚持“项目为王”,顶格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量、提速的生动诠释。

“土木竣工,外地工人较多的机电团队如何安全进场?”3月正式开工的企业德利迅达在短短5个月内完成了平整、打桩、土木构建的相关工作,顺理成章入场的机电工程却在8月份因新冠肺炎疫情遇冷。相比于本土土木工程队,机电工人大多来自其他城市,做好保障、打通壁垒,至关重要。盐南高新区在项目推进中了解情况后,一边提前联络打通施工队核酸查验、疫苗接种、集中隔离全流程,一边广颁“召集令”集聚精锐团队迅速进场,土木机电无缝衔接。如今,德利迅达已顺利完成约1.5亿元的设备定购,运维楼、机房楼、油机楼有序推进,预计年底可投产达效。

“扶上马、送一程”。对全区新落地产业项目,盐南高新区逐一建立长效服务机制,针对企业用工、融资、市场等20多个实际问题,落实专门人员,限时解决、销号落实,确保所有项目推进到位。不断完善“项目信息即报即研、第三方尽调即提即上、重大项目即呈即商”的项目落地闭环机制,截至目前,已累计研判产业项目132个,落地平均时间压缩至60天。

“企业要想扎得深,长得旺,服务是重头。人力有限,但服务不能止步,盐南自有其聪明‘大脑’。”盐南高新区经发科技局发改科科长陈爱华说,联合蚂蚁链开发服务链改平台,推动全区中小企业全部上链,盐南智慧化服务正不断升级。“企服通”平台敏捷化响应,惠企政策“一键直达”,智慧政务“一键通”,企业全生命周期等链改平台上线运行……仅通过“云”服务,就有253家企业完成注册申报,累计兑现奖补资金2023万元。

今年2月,为补足部分中小科技型企业人才不足的问题,盐南高新区将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纳入区人才补助系统,为234家企业招引345名优秀毕业生及专业技术型人才。“我们的目的是帮助企业更快打通生产堵点难点,更好见实见效。”陈爱华认为,企业见效、服务先行,人才需求、科创需求、融资需求、市场需求“四张清单”为涉企问题解决锁上“闭环”,推动多要素配套服务生态聚集完善。

(来源:盐城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