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鹽南高新區:頂格推進重大項目提速增效

作者:資訊新報

面對産業和技術革命蓬勃發展的時代浪潮,如何做好“破風手”,在經濟社會發展賽道上拔得“頭籌”?進入四季度,鹽南高新區深入貫徹市黨代會精神,以加快建設“創新型、突破型、示範型”城區為目标,勇立潮頭,強幹為基,“破風”領航,初步形成以研發科創為核心,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為特色,以高端商務商貿為關鍵支撐的“1+2+1”産業發展體系,繪就高品質發展“實景圖”,共建長三角一體化融合發展示範區。

“三元”抓取重大項目“擂響戰鼓”

10月28日上午,在鹽南高新區西伏河科創走廊,總投資50億元的尊紳柔性顯示模組項目,曆經160天的搶工會戰後,點亮首條柔性顯示模組生産線,創造出新的“鹽南速度”。“全部達産後,可生産顯示模組不低于900萬片,實作年産值60億元,新增就業崗位2100多個,拉動産業鍊達300億元。”江蘇尊紳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監張永鴻欣喜地告訴記者,從簽約到動工,從裝置落地到竣工投産,施工不停歇的背後是鹽南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的全力以赴。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放眼鹽南,尊紳柔性顯示模組項目、新石器機器人初成面貌、落地見效,鴻蒙智聯科技創新園、旗天金融科創産業基地等項目現場高塔林立、日日更新……聚焦項目、拼搶項目、攻堅項目、服務項目,成為回蕩在鹽南這片熱土上的奮進旋律。

在大資料産業園三期項目開工儀式現場,一塊塊圖文并茂的項目展闆迎風而立。涵蓋信創、人工智能、機器人、光電半導體等多個領域,中電信創(鹽城)産業園、若貝特工業機器人等16個重大項目重金加持,計劃總投資65.45億元,登上了今年第四批次項目開工建設的舞台,吹響秋季沖鋒号。

同時,以廣東紫晶資訊存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10家行業領先的數字資訊技術公司與中電信創産業園正式簽約。紫晶資訊存儲項目以藍光存儲媒體技術為核心,深耕光存儲領域20年,具備自主可控的全産業鍊競争優勢,通過項目的帶動和引領效應,可推動鹽南高新區資料存儲産業建設,為本地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貢獻“紫晶力量”。

産業招引、項目推進、投産達效,“三元”抓取,為鹽南打造鹽城市“創新之核”提供有力支撐。鹽南高新區項目推進中心副主任鄭鵬飛介紹:“今年1至9月份,全區14個列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73.8億元,完成序時93.4%,新簽約科創型項目136個,新開工57個。”

集聚資源打造強大“智力引擎”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決定着一個城市的未來。為加速推進鹽南高新區“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提升“西伏河科創走廊”内涵,10月28日,鹽南高新區和鹽城工學院在西伏河創新協同中心舉行西伏河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産業研究院揭牌儀式,攜手做好科創成果轉化“大文章”。

“創新不是空談,而是更好地與鹽南産業的深入融合。”西伏河人工智能學院院長王如剛告訴記者,學院将緊扣鹽南高新區“1+2+1”産業體系,圍繞機器人、智能裝備、智能制造産業,以資訊感覺、資訊傳輸、資訊分析決策、資訊回報執行為主要研究方向,打造人工智能基礎實驗室、計算機視覺實驗室、智能語音實驗室和大學生創新實驗室,為鹽南打造鹽城市“創新之核”奠定堅實基礎。“我們将以此為契機,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項目申報、産品開發及産業化實施等方面與鹽南展開廣泛合作,賦能産業發展。”王如剛說。

唯有主動作為,方可赢得機遇。西伏河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産業研究院的建立便是鹽南高新區把握創新發展主動權,奮力赢取發展機遇的現實寫照。

近年來,該區積極策應“西伏河科創走廊”建設,強化科技創新引領,重抓産業提升,中南韓際機器人産業園、人工智能産業園、檢驗檢測園、高新技術創業園、數字建設總部園等五大組團蓬勃發展。同時,通過校地強強聯手,搭建高校師生創新創業的平台與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直通車”,推動北京大學、鹽城工學院高品質科技成果在該區轉移與轉化。以“做國家級的實驗室”為目标,聯合東南大學等國内一流高校,共建營運“西伏河實驗室”,打造一個面向人工智能産業,集高層次人才引進、創新人才培養、科技開發與技術服務于一體的創新創業示範區。共同推進與海外知名機構的國際化合作辦學,做好西伏河産學研協同創新中心營運提升工作。

跳出走廊、俯瞰全區,南海未來城、中電鹽城信創産業園、數字互娛産業基地、新弄裡科創服務集聚區……處處展現着創新在發展中的原動力,交彙成當下“創新鹽城”的縮影。位于南海未來城環湖科創帶核心區的Harmony(鴻蒙)智聯科技創新園地塊戰鼓聲聲。“一子落而滿盤活,定位為南海‘矽谷’的Harmony智聯科技創新園,總投資10億元,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是鹽城市工業加速期緊缺的龍頭企業。”鹽南高新區财政金融局局長、黨組書記李立宏介紹。

如今,鹽南高新區已擁有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衆創空間等科創平台11個、科創載體80萬平方米,先後獲批國家小微企業“雙創”基地、省級衆創社群等品牌20多個,累計申報高企88家,成功申報國家科技中心409家,17名專家獲批省級“科技副總”,為科技創新和産業更新全方位蓄勢賦能。

服務先行全程陪跑頂格推動

重大項目高速“奔跑”、科創企業争先進位的背後,是鹽南上下堅持“項目為王”,頂格推動項目建設提質、提量、提速的生動诠釋。

“土木竣工,外地勞工較多的機電團隊如何安全進場?”3月正式開工的企業德利迅達在短短5個月内完成了平整、打樁、土木建構的相關工作,順理成章入場的機電工程卻在8月份因新冠肺炎疫情遇冷。相比于本土土木工程隊,機電勞工大多來自其他城市,做好保障、打通壁壘,至關重要。鹽南高新區在項目推進中了解情況後,一邊提前聯絡打通施工隊核酸查驗、疫苗接種、集中隔離全流程,一邊廣頒“召集令”集聚精銳團隊迅速進場,土木機電無縫銜接。如今,德利迅達已順利完成約1.5億元的裝置定購,運維樓、機房樓、油機樓有序推進,預計年底可投産達效。

“扶上馬、送一程”。對全區新落地産業項目,鹽南高新區逐一建立長效服務機制,針對企業用工、融資、市場等20多個實際問題,落實專門人員,限時解決、銷号落實,確定所有項目推進到位。不斷完善“項目資訊即報即研、第三方盡調即提即上、重大項目即呈即商”的項目落地閉環機制,截至目前,已累計研判産業項目132個,落地平均時間壓縮至60天。

“企業要想紮得深,長得旺,服務是重頭。人力有限,但服務不能止步,鹽南自有其聰明‘大腦’。”鹽南高新區經發科技局發改科科長陳愛華說,聯合螞蟻鍊開發服務鍊改平台,推動全區中小企業全部上鍊,鹽南智慧化服務正不斷更新。“企服通”平台靈活化響應,惠企政策“一鍵直達”,智慧政務“一鍵通”,企業全生命周期等鍊改平台上線運作……僅通過“雲”服務,就有253家企業完成注冊申報,累計兌現獎補資金2023萬元。

今年2月,為補足部分中小科技型企業人才不足的問題,鹽南高新區将技能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納入區人才補助系統,為234家企業招引345名優秀畢業生及專業技術型人才。“我們的目的是幫助企業更快打通生産堵點難點,更好見實見效。”陳愛華認為,企業見效、服務先行,人才需求、科創需求、融資需求、市場需求“四張清單”為涉企問題解決鎖上“閉環”,推動多要素配套服務生态聚集完善。

(來源:鹽城市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