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铁道游击队,真实的故事更精彩

作者:悬浮泡沫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

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唱起那动听的歌谣

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

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

……

每当人们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铁道游击队》之歌,刘洪、王强、芳林嫂等人物不禁映入脑海。

铁道游击队的来历

铁道游击队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所属的鲁南铁道大队,是活跃在现山东枣庄一带的一支抗日武装,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这支以薛城为中心,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非正规部队,舍生忘死,在铁路线上与日军周旋,是日寇侵华的“心腹之患”。

铁道游击队,真实的故事更精彩

大队长刘洪的原型

《铁道游击队》的男主人公、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洪是以洪振海、刘金山这两任大队长为主要原型创作出来的。

1910年,洪振海出生在山东滕县的一个木匠家庭。少年时期的他经常帮火车司机干些活,由此学会了火车驾驶技术。后来迫于生活,和穷孩子们一起爬火车搞煤炭和粮食,练就了爬车飞车的本领。

1938年3月枣庄沦陷,洪振海毅然参加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日军在枣庄利用商业机构大搞特务活动,暗杀和逮捕抗日军民;同时,山区抗日部队由于得不到枣庄日军活动的情报,数次与日军遭遇或被日军突然包围。

为扭转被动局面,洪振海打入枣庄建立了秘密情报站。1939年10月,洪振海了解到有一列装有武器弹药的火车路经枣庄,准备开往临城。当晚该列火车刚开出枣庄站,洪振海等人便跃上火车,将包扎好的2挺机枪、12支三八盖步枪和两箱子弹掀下了火车。11月,洪振海便秘密组织了一支11人的抗日武装,取名为枣庄铁道队,洪振海任队长。

1940年6月,一列运钞车刚出枣庄,洪振海等人便跃上车,杀死了所有押车的日伪军。缴获伪币8万元、短枪3支、长枪12支、手炮1门、机枪1挺。从此“飞虎队”的威名迅速传开。

1941年12月的一天,临城日军集结1000多人,分两路包围六炉店,可铁道大队此时已转移到了黄埠庄。恼羞成怒的敌人毒打群众,烧了村子。听说此事的洪振海怒火中烧,立即组织队员反击,却最终因目标暴露,牺牲时年仅32岁。

继洪振海后,刘金山担任铁道大队队长。生于山东枣庄一户矿工家庭的刘金山于1938年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1940年9月加入铁道大队,成为骨干力量。1941年,刘金山参加了铁道大队夜袭临城火车站的战斗。整个战斗进行不到10分钟,不仅铲除了高岗(《铁道游击队》中日军特务队长岗村的原型),还缴获了两挺机枪、30余支步枪、3支手枪及数千发子弹。从1941年至1945年日军投降,几年时间中,铁道游击队打特务,除叛徒,频繁出击,威震敌胆。

铁道游击队,真实的故事更精彩

政委的原型

铁道大队前后有五个政委:文立征(牺牲)、杜季伟(调走)、张洪义(牺牲)、孟政委(名字无记录,牺牲)、郑惕(抗战结束前夕提任)。在《铁道游击队》小说中,“根据四个政委的个性和特点,以杜为主塑造了一个政委的形象。”

第一任政委叫杜季伟,根据铁道游击队的老队员回忆,他们对这一任政委最满意,在他们的印象当中,他不摆架子,讲义气,能跟大家打成一片,除了“老洪”,大家都比较尊敬他,他说的话,他们都愿意听。

后来杜季伟犯了生活上的错误,跟微山湖边一个地主家的闺女自由恋爱,本来这无可厚非,可在当时,铁道游击队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苦出身,对地主有着比较强烈的排斥感,为了这事,组织上也找他谈过几次,劝他以大局为重,注意影响,可都没有说服他,为了队伍的稳定,上级只好把他调走。

铁道游击队,真实的故事更精彩

副队长王强的原型

王强的人物原型是王志胜,他是枣庄市中区陈庄人,出生在铁路工人家庭,兄弟五人,排行第四,15岁开始跑火车,做小本生意。从小和洪振海是好朋友,自小练了一身“扒飞车”本领,在战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铁道游击队,真实的故事更精彩

芳林嫂的原型

支前模范刘桂清把自己的三个儿子送上了战场,在日、伪军频繁“扫荡”的时候,全家老小轮流在村口、路旁站岗放哨。

她的家也成为鲁南铁道大队地下联络站。刘桂清曾两次被捕,受尽酷刑折磨,始终没有泄露党和铁道大队的秘密。

黄学英是有名的巾帼英雄。她因叛徒出卖被捕,被日军关在牢房里13天不给吃喝,靠着吃自己破棉袄的棉花、喝着渗进牢房的一点雨水,坚强地活了下来。

郝贞则借着卖煎饼打掩护,把抗战宣传品夹到煎饼里,再到临城各处张贴。黄学英等鲁南妇女,就是小说《铁道游击队》“芳林嫂”的原型。

铁道游击队,真实的故事更精彩

抢洋行事件

1940年8月下旬的一天夜里,洪振海、王志胜带领32名队员,分成五个组摸到“正泰国际洋行”附近,因围墙高且有电网,不能越墙,他们便在墙上打洞,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将院墙挖通。王志胜带领4个组进院内,洪振海带短枪组在外面掩护,三四分钟便结束了战斗。1941年5月,铁道队再袭日军洋行,击毙日军谍报队员13人。

击毙高岗事件

1941年8月,铁道大队破坏了津浦铁路韩庄段,致使日本运兵军列脱轨。9月,拆除峄县至临城铁轨1.5公里,砍断电线杆百余根,使日军的通讯和交通同时瘫痪。日军在峄县和临城紧急组建铁甲列车大队和铁道警备大队。并专门从济南调来特高课长高岗,在临城组建第五特别侦谍队。

一天夜里,铁道大队分成4个小组,化装成日军士兵和搬运工分别潜入临城车站。10时,担负攻击任务的第一组队员刘金山等人摸到了高岗的门前。刘金山第一枪打死了高岗的卫兵,高岗正在那里趴着写字,听到枪响一抬头,刘金山第二枪紧跟打出,击毙了高岗。日军苦心经营的谍报网络从此分崩瓦解。

铁道游击队,真实的故事更精彩

胜利受降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驻扎在峄县和临城一带的日军却拒绝向铁道游击队缴械。10月的一天,当日军乘坐的铁甲列车趁夜色开出临城车站,在沙沟附近发现前面的铁路已被毁,再试图退回临城,退路也被铁道大队炸断。日军在孤立无援、忍饥挨饿3天之后,只好乖乖投降。

时年23岁的铁道大队政委郑惕代表八路军受降,1000多名日军携带8挺重机枪、130多挺轻机枪和两门山炮等轻重武器,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武装投降,在军事受降史上极为罕见。

铁道游击队,真实的故事更精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