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志成: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乡村振兴

作者:新天水网

1月4日下午,政协天水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范多智、王晓梅、方正伟等10位政协委员就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面对面协商讨论,畅所欲言,履职建言。现将10位委员发言予以刊发。

高志成: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乡村振兴

高志成 委 员(市政协委员、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符合我市实际,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办法,特别是坚持不懈地实施“48113”现代农业推进计划,加大对主导产业及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注重科技支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出了一批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和典型。但从总体上看,我市仍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起步阶段,农业立地条件差、乡村人口多、农村贫困面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较大的矛盾和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因此,只有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夯实产业基础,才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要坚持“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基本方针,实施“地膜、种子、沃土、植保、农机”五大工程,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健全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二、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一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二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三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三、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要按照县区有主业、乡村有品牌的思路,因地制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成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格局。尊重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围绕“南林北果、东牧西菜”的产业布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形成区域分工合理、发展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产业格局,尽快建成高效蔬菜经济区、林果经济区、草食畜牧业经济区和农产品加工经济区。要强化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畜牧业方面,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和健康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推动畜牧全产业链发展,并抓好动物疫病防治和免疫,确保畜产品安全。果业方面,提升以“花牛”苹果为主的优质果品基地建设水平,全面提质增效,大力发展规模较大、科技水平较高的果品气调贮藏库和精选包装、分选、打蜡生产线,延长果品产业链。蔬菜产业方面,着力打造以精细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基地,争创全国知名品牌,进一步加强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做好商标注册、绿色品牌认证等工作。并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围绕科技兴农战略,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进一步拓展对外技术交流协作,在巩固和深化近年来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交流、协作的基础上,加强院地合作,进一步拓宽科技协作新领域,丰富合作方式,建立稳定的技术交流与协作关系,在积极开展自主研发的同时,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努力构建全市农业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的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转化能力。加快农业科技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完善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引导与激励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服务参与优质农产品开发和基地建设,发挥其技术优势,创办、领办技术服务型企业;鼓励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技术能人开展技术推广,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把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建立完善农业信息体系,充分发挥各类农业信息网站的作用,加强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发布,及时传递政策信息、科技信息、产品信息和市场价格信息,切实为“三农”搞好服务。

五、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要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国情市情决定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普通农户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面,要保护好小农户利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探索建立公益性农技推广与经营性技术服务共同发展新机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