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蓝天使》:实体化的理智与欲望,探求人性对抗非理性欲望必要性01 当古板、沉闷与激情四射碰撞时,短暂的刺激容易让人迷失其中02 选择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价03 除了教授与罗拉之间的纠葛,理智与欲望的对抗细节贯穿了电影的始终04 当我们臣服于欲望,那小丑就是我们的化身

作者:奈奈姐姐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哈姆雷特》

《蓝天使》是德国第一部有声片,一九三〇年出品,由著名的好莱坞德国导演约瑟夫·冯·施特恩贝格根据德国名作家海因希利·曼的小说《垃圾博士》改编而成。这部近90年前的电影,虽然是黑白画面,却被爱米尔·强宁、玛琳·黛德丽等国外老艺术家们演绎出了深刻的人性。

电影描述了一个有点迂腐的中学老教授艾玛拉斯爱上了在“蓝天使”酒吧演出的舞女罗拉,为了与她结婚,不惜放弃自己职业,随团当了一名表演魔术杂耍的配角小丑,最后在爱情和事业都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下,身败名裂地死去。

虽然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黑白电影,但影片中的人物生活实感很强,很难一语褒贬。艾玛拉斯教授既有善良正直的一面,又有虚伪可爱的一面;罗拉对教授的感情是真挚的,同时又是浅薄的,狂放不羁中包含着醉生梦死、玩世不恭的意味。

虽然拍摄时间久远,但电影里每个细节却刻画得无比细微、从头到尾都在细节呼应上寓意着理智与欲望的抗争。影片看似是一个迂腐古板老教授和风流舞女之间的爱恨纠葛,其实代表了理智与欲望之间的对抗,可以说剧中的教授和罗拉分别是实体化了的理智与欲望。教授代表了理智:古板、隐忍、自律、受人尊敬。罗拉代表了欲望:充满性感、激情、诱惑,但却是短暂,无法把控的。

整部电影“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生存还是毁灭,是个问题)这句话贯穿了电影的始终,面对欲望的诱惑与最终的失败,我们选择生存还是毁灭,亦或说我们选择抗争还是放弃。

《蓝天使》:实体化的理智与欲望,探求人性对抗非理性欲望必要性01 当古板、沉闷与激情四射碰撞时,短暂的刺激容易让人迷失其中02 选择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价03 除了教授与罗拉之间的纠葛,理智与欲望的对抗细节贯穿了电影的始终04 当我们臣服于欲望,那小丑就是我们的化身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 当古板、沉闷与激情四射碰撞时,短暂的刺激容易让人迷失其中</h1>

1、两个本不该相交的阶级,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上世纪20年代中末期的德国社会,阶层等级还是严格划分的。教授属于社会的中上层,到哪里都能受到人们的尊敬,他去酒吧抓来偷看舞女表演学生时候,除了人人见他都会行礼,尊称一声教授外,在他为了保护罗拉,和逼罗拉喝酒的酒鬼发生了冲突,警察一来看到他是教授,审判天平立马就偏向了教授,赶走了酒鬼。教授的社会地位由于可见一斑。

相对来说,当时社会上的舞女、唱歌演员或者魔术师之类的,都生活于社会下层,属于较低的阶层。尤其像片中罗拉所在的小剧团与马戏团的结合体中,演小丑更处于剧团中最低层。所以电影开始就交待了教授与罗拉的地位背景悬殊,就社会地位来说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也不为过。

在这样悬殊的地位身份背景下,注定了教授与罗拉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与处世方法,教授的悲剧从一开始就已定下。

《蓝天使》:实体化的理智与欲望,探求人性对抗非理性欲望必要性01 当古板、沉闷与激情四射碰撞时,短暂的刺激容易让人迷失其中02 选择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价03 除了教授与罗拉之间的纠葛,理智与欲望的对抗细节贯穿了电影的始终04 当我们臣服于欲望,那小丑就是我们的化身

2、平静、古板的生活面对放浪不羁的“爱情”,迷失自我是坠入欲望深渊的前奏

电影里的教授过着刻板的生活,每天准时起床,吃着女仆送来的早餐,穿上礼服、戴上礼帽,8点准时到班级给学生上课。由于教授的古板,并不受学生欢迎,每天要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捉弄,也许他的内心对这样的生活是充满厌倦,渴望改变的。

作为一名老师,他是合格的,力求用自己的方式来把孩子们教好,在学校里教孩子们沙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台词发音时的他是自信的,去酒吧抓那些不听话的学生们,他是负责任的。

然而当他遇到与他的生活环境里所接触的自律、古板、严肃的人们完全不一样,一个混身充满魅力、性感、妩媚、妖娆美女罗拉的时候,就像一道光射入了他平静的生活,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新希望,哪怕明知道他和罗拉的结合,将让他丢失令他自傲的工作,甚至被他现在所属的上层阶级所遗弃,他也不惜代价,只为拥有这份迷醉。

电影前半部分主要讲述教授与罗拉身份背景介绍,相遇场景,教授的迷失与抉择,整个电影气氛是欢乐、轻松、愉快的,甚至让人对教授不顾一切,勇于追求爱情产生敬佩之心。这也是人性在遇到欲望勾引之初的感受,无比的美妙、让人愿意为之奋不顾身,从不考虑前方自己将面对的是否为无尽的深渊。

《蓝天使》:实体化的理智与欲望,探求人性对抗非理性欲望必要性01 当古板、沉闷与激情四射碰撞时,短暂的刺激容易让人迷失其中02 选择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价03 除了教授与罗拉之间的纠葛,理智与欲望的对抗细节贯穿了电影的始终04 当我们臣服于欲望,那小丑就是我们的化身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 选择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价</h1>

在与罗拉结婚是教授追求欲望欢乐的顶峰,在婚礼上的教授为了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还配合魔术师变出的蛋,学了几声鸡叫,殊不知这时欢快的鸡叫声也将是他死亡前的呐喊。欢乐的顶峰之后,教授迎来了急转之下的命运改变,追求欲望,自然是要付出代价。

与罗拉结婚后,教授失去了自己的工作,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充当小丑,成为比罗拉这类舞女、魔术师还要低一等的表演者,与之前的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教授而言,这是一种屈服欲望的沉沦。

为了凸显这个强烈对比,编导设计了让剧团回到教授的家乡演出,并让教授扮演小丑配合魔术师去承受那些带侮辱性的表演,把生鸡蛋往小丑的脑袋上砸得稀烂,并逼他像婚姻时一样的学鸡叫。

而台下观看的是教授曾经的同事、学生,小镇里曾经尊敬他,并尊称他为“教授”所有的人,而这些人坐在台下因为他现如今的狼狈大笑着,再加上配以罗拉当着他的面和别的男人勾勾搭搭,这一切加在一起让老教授承受了生命不能承受的重量,在舞台上发出了崩溃、超越了正常人的鸡叫声。

最后的教授穿上早已褶皱破旧的礼服,戴上已经失去原来形状的礼帽,凭着最后一口气,跌跌撞撞走回了自己曾经的学校,倒在了他引以为傲的讲台上。

追寻欲望的时候是让人激动、兴奋的,然而人们往往忽视光鲜亮丽的背后,需要面对的可能是破败与不堪。不理智的欲望得到满足后,下一步等待我们的可能是无尽的深渊。

《蓝天使》:实体化的理智与欲望,探求人性对抗非理性欲望必要性01 当古板、沉闷与激情四射碰撞时,短暂的刺激容易让人迷失其中02 选择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价03 除了教授与罗拉之间的纠葛,理智与欲望的对抗细节贯穿了电影的始终04 当我们臣服于欲望,那小丑就是我们的化身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 除了教授与罗拉之间的纠葛,理智与欲望的对抗细节贯穿了电影的始终</h1>

在这部电影中,除了教授与罗拉之间理智与欲望的对抗主线外,其实这种对抗还贯穿着电影中的每一个小细节。

细节一:电影开始,教授家的小鸟死亡了,他拿着僵硬的小鸟尸体,内心有点难过,这也暗示着他的生活如同这只小鸟一样,没有爱,死气沉沉。同时也表示着教授这样死气沉沉的生活也即将结束,他将迎来不一样的生活,但结局最终还是逃不过死亡。

德语中的Vogel(鸟)的复数与 vögeln相似,后者指的是欲望。罗拉家里欢快跳跃的小鸟,罗拉歌中唱着“春天来了,鸟儿在欢唱。”,海报上罗拉身上鸟儿的羽毛均代表着欲望与欢快。与教授家的死鸟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个细节的对抗,“欢乐”的欲望占了上风,教授的理智死亡了。

细节二:电影中出现了3次时钟,第一次,在教授生活未被打乱以前,钟上有几只装饰鸽子,鸽子象征的是和平与秩序,也即代表着理智。

然而当罗拉将他引诱到另一个世界后,钟上的鸽子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导演在这里用时钟上鸽子消失的表现手法,暗寓着教授的理智消失了,欲望又再一次战胜了理智。

细节三:罗拉第一次见到教授是用舞台的聚光灯打在他身上,而教授最后在受尽屈辱绝望地回到学校时,借助的也是手电筒的光照射在他的身上。

罗拉的爱一开始给教授未曾有过的生活激情,就像舞台的聚光灯,明光而炙热,让人享受其中,聚光灯般的爱让教授迷失。而最后手电筒的光照射在教授身上,昏暗而寒冷,凸显了教授的悲凉。

非理智欲望是总是让人拥有短暂的欢愉,过后可能迎来的是凄凉,如同飞蛾扑火,以为自己追求的是光明,其实是死亡。

《蓝天使》:实体化的理智与欲望,探求人性对抗非理性欲望必要性01 当古板、沉闷与激情四射碰撞时,短暂的刺激容易让人迷失其中02 选择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价03 除了教授与罗拉之间的纠葛,理智与欲望的对抗细节贯穿了电影的始终04 当我们臣服于欲望,那小丑就是我们的化身

<h1 class="pgc-h-arrow-right">04 当我们臣服于欲望,那小丑就是我们的化身</h1>

整部影片中有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小丑出现了24次,小丑的出现是暗藏玄机,代表了内心欲望。小丑不仅是教授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自追求劳拉起,他就是生活中的小丑了。

电影中小丑开门关门,从这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暗示人的心理控制机制对他的压制和释放。当他和坐在高高的嘉宾席上的教授对望。教授神情陶醉,于是小丑再也没出现过,这就暗示着代表超我的教授形象突破禁欲的道德枷锁,逐渐坠落。

《蓝天使》:实体化的理智与欲望,探求人性对抗非理性欲望必要性01 当古板、沉闷与激情四射碰撞时,短暂的刺激容易让人迷失其中02 选择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价03 除了教授与罗拉之间的纠葛,理智与欲望的对抗细节贯穿了电影的始终04 当我们臣服于欲望,那小丑就是我们的化身

在我们生活中,何曾不是如此,一旦追求了无尽的欲望,也就如同教授一样把自己变成了小丑,迎来的自然是大家的嘲笑。学会控制自己追求非理智欲望,才是人生成长道路的必修课。

1、欲望有时候满足仅是一时的虚荣,却可能令我们失去更珍贵的东西

不知从何时开始,各种购物节看上去无比巨大的优惠勾引着我们买买买;缩衣节食,不惜超额贷款去追求所谓的精致,变成一个“精致穷”,还美名其曰这是为了将来更好的自己。

在花呗、信用卡获取异常简单的今天,感觉似乎自己越来越有钱,生活品质越来越高,想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品牌越来越高端。可是突然有一天,当我们急需用钱时,银行账户里看到的却是负数,我们甚至都不记得这些钱是什么时候花的,用在了哪里。

曾经和朋友聊天,说到现在最怕的不是变胖、不是没有漂亮衣服或者包包,而是父母生病,而自己没钱。

柳岩在电视节目里说了一段话,“我爸上个月身体状况不太好,在医院度过70岁生日。但是我很高兴自豪的是,我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给他最好的医疗条件。”

因为她是柳岩,因为她在娱乐圈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所以父亲生病的时候,她才能挺起腰杆给父亲看病,才有资格说“有什么都给他们”。

因为,她给得起。

可是更多的老人呢?不敢生病,更不敢看病。身体不舒服,只能咬着牙硬挺。

杭州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开了20多年夜车,身体不舒服有几年了,却一直拖着不肯去医院。

直到病重住院时,已确诊肝癌晚期。吃不下饭,呼吸困难。女儿看他喘不上气,想让他吸吸氧。可他却强打精神,总说不用。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才向女儿吐露实情:“我就是希望,多给你省两块钱用用。”女儿当时就哭了:“可是一小时氧气才四块钱啊,为省下这点钱,您得有多难受啊。”为人子女最扎心的事,就是父母病了,我却没钱给他们治。

如果我们控制不了自己非理智的欲望,盲目透支追求物质享受,当父母躺在医院,因为拿不出钱在医院门口嚎啕大哭的时候,我们也就真正成为了人生的小丑。

《蓝天使》:实体化的理智与欲望,探求人性对抗非理性欲望必要性01 当古板、沉闷与激情四射碰撞时,短暂的刺激容易让人迷失其中02 选择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价03 除了教授与罗拉之间的纠葛,理智与欲望的对抗细节贯穿了电影的始终04 当我们臣服于欲望,那小丑就是我们的化身

2、学会追求顶级欲望,成就自己的人生

贪吃,为了满足口腹之欲,天天胡吃海喝,收获的也许是肥胖的身体及随之而来的疾病;喜欢刷抖音,为了满足猎奇之欲,一刷就是几个小时,虽然很快乐,但流失的却是你宝贝的时间与精力,扼杀了你学习进步的机会成本;厌烦婚后一成不变的无聊婚姻,寻求外界的刺激,一个不小心妻离子散,一切成空。

有人说过“低级的欲望(快乐)通过放纵就可获得;高级的欲望(快乐)通过自律方可获得;顶级的欲望(快乐)通过煎熬才可获得。”深以为然。

我曾经被《声临其境》上韩雪的表现震惊并且路转粉,之后看了《女人有话说》才知道她早上7点半起床,晚上24点睡觉,每晚写一小时日记,看一小时书,雷打不动。英语不好,就自学,不管收工多晚,都要学习三小时,一学就是三年,这才有了《声临其境》上的一人配八角。为了保持身材,她节食锻炼,一节食锻炼就是十五年。这样的韩雪,不红才怪。

韩雪懂得放弃贪吃的快乐,放弃打游戏刷抖音的快乐,靠自律精进自己,收获到另一种欲望被满足的快乐,这是一种健康的、成长的快乐,但这种欲望的追求过程是痛苦的、自律的。相信电影中的教授在获得他教师工作之前,也曾付出过这种痛苦的努力,才能收获他丰富的知识及优越的地位,只可惜最后他选择了放弃。

《蓝天使》:实体化的理智与欲望,探求人性对抗非理性欲望必要性01 当古板、沉闷与激情四射碰撞时,短暂的刺激容易让人迷失其中02 选择追随欲望的勾引,就需要付出代价03 除了教授与罗拉之间的纠葛,理智与欲望的对抗细节贯穿了电影的始终04 当我们臣服于欲望,那小丑就是我们的化身

欲望美,但要懂得鉴别,用放纵和贪图享受来追求低级欲望的满足,最终的结果就如同教授一样,把自己坠入无尽的深渊,甚至是用死亡来为自己无节制追求欲望买单。

总结:

如果教授一生不曾遇到过罗拉,或许一生就在束缚自我,但拥有尊严的日子中度过。而他遭遇了罗拉这个芳华可感的尤物,便唤醒了内驱力的同时也沦丧掉本来拥有的生活。有人责怪罗拉,但罗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拥有自己的价值,并没有错,她只不过像一只诱惑化身的青蛙,在向教授招手,教授自己选择坠入了谷底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负重前行,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不要成为生活中的被欲望操控的小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