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宝莉宝莉
以前不知道王朔这个人,因为我是底层搬砖人,不懂也不爱追星儿啥的,顶多就是追个剧,刷个小视频。记得最吸引我的是王朔特别生气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把他的私人谈话登出去的视频,一共三段,我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
说实话换做我,我可能都不会这么好脾气,根本不会给那个女的说话的机会,更别说一直在哪里狡辩。但王朔没有,其实他真的很生气,但是他说话的语气是那种“恨铁不成钢,你怎么就不能长点儿心呢,你怎么能这么做呢?”
充满无奈又好气的一种情绪。这一点吸引了我,言语之间句句透着善良,字字给彼此留着余地。

接着开始关注这个男人,他说白岩松是肉喇叭、很作。我对白岩松也不熟悉,只知道他是主持人,他的主持风格从未引起我的注意和崇拜。
当这两个人上了热搜以后,我看到的是一边倒的各种“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的评论。其实不怨大家酸,也不怨王朔怼,更不怨白岩松作。本身不同格局、不同认知的人,肯定是交汇之时有摩擦,错落之时不相干的。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从骨子里接受的言传身教和环境影响不同,注定人生也是阳光道和独木桥。
一个是趋炎附势明哲保身,整天泡在墨池子里,稍有嘴下不留情就可能会招来三堂会审,所以为了生活的宁静和工作的顺利,说着众人不反感的话,其实也没有什么错。他的能力就是这个水平嘛,我们不能强人所难。
另一个是敢说敢当坦坦荡荡,真君子假小人。从小就没有享受过家庭爱的温暖,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温暖的双手,不需要的时候你来教我这样做那样做?
去你丫的,哪儿凉快上哪儿去。这种人的情感其实最真,最渴望被爱,但就是不愿意好好说话,就喜欢这么呛回去,为什么?看不惯!不舒服!说到这里,想起我中学住校的时候,我们宿舍是大通铺,我爸给我送下来饺子,中午吃饭的时候就把褥子卷起来,我就把旁边女孩儿的铺也卷起来一个角,怕给她不小心弄脏。
这个女生呢也是倔驴,她是坐在铺上端着快餐杯吃,斜眼了半天冲着我说:“谁让你卷我的褥子啦?”我正嘻嘻哈哈的和旁边另一个女生边吃边聊,听着这一句,火蹭的就窜上了头,怼她:“想吃我的饺子你明说啊!”
然后她就生气的不理我了。所以特能理解王朔的言辞犀利和一针见血。我不否定白岩松,因为我没资格去评判一个我不熟悉的人,但两者选一的话,我就选王朔,如果非要有个理由的话,喜欢他的“混蛋”样儿,就是说话毒舌,内心比豆腐都软。
而且他的童年和我的小时候版本差不多,算是臭味相投吧。我小时候和他一样,没他拽但是也够淘气,我妈那可是一天不落地揍我,也可以说我是被揍大的。
王朔和他妈呛,从小呛到大,其实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他妈,嘴上、心里可能他会死不承认,哈哈,但很多感情是内心隐藏的不由自主的一种举动。我就是这样,从小就想着赶紧长大,不想在那个家,但是真的长大以后,根本走不了,放心不下我妈,因为我妈也是喜欢骂我,如果我不在她身边,这口气她没地儿出。
从小在穷乡僻壤的乡村环境下长大,就像长大帮着我妈出口气,小时候的不服气,到长大后的看不惯,慢慢形成了一种语言习惯就是正话反着说,喜欢抬杠,因为这种感觉真的很过瘾。
王朔我看到的他,是一个关键时刻不爱钱的人。从底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所以他把这一路听到的声音都储存在心里,写成一部一部的经典作品,写出了大众的声音。他的代表作《渴望》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那一年我4岁。
时间一到,家里大人就赶紧把彩电打开,把灯关了(为了省电),泡一大玻璃杯茶水,一家人挤在大炕最暖和的那个角落,有时候邻居们也来串门看电视,一集结束后,大人们赶紧跑到院子里上个厕所,然后搓着手,边说“冻死了,冻死了,开了没?”
第
二集
开始后,差不多演到一半的时候,我左看看邻居奶奶打起了呼噜,右看看我妈的眼睛也已经开始打架,只有我爸在单人床上靠着暖气片拿指头在头上揪着小辫儿……那是一天当中最幸福的时刻。现在渴望,可惜回不去那张炕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