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起唠唠王朔|敢說敢怼的爺們兒

作者:寶莉寶莉

以前不知道王朔這個人,因為我是底層搬磚人,不懂也不愛追星兒啥的,頂多就是追個劇,刷個小視訊。記得最吸引我的是王朔特别生氣從業人員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就把他的私人談話登出去的視訊,一共三段,我反反複複看了好幾遍。

說實話換做我,我可能都不會這麼好脾氣,根本不會給那個女的說話的機會,更别說一直在哪裡狡辯。但王朔沒有,其實他真的很生氣,但是他說話的語氣是那種“恨鐵不成鋼,你怎麼就不能長點兒心呢,你怎麼能這麼做呢?”

充滿無奈又好氣的一種情緒。這一點吸引了我,言語之間句句透着善良,字字給彼此留着餘地。

一起唠唠王朔|敢說敢怼的爺們兒

接着開始關注這個男人,他說白岩松是肉喇叭、很作。我對白岩松也不熟悉,隻知道他是主持人,他的主持風格從未引起我的注意和崇拜。

當這兩個人上了熱搜以後,我看到的是一邊倒的各種“不會吧?不會吧?不會吧?”的評論。其實不怨大家酸,也不怨王朔怼,更不怨白岩松作。本身不同格局、不同認知的人,肯定是交彙之時有摩擦,錯落之時不相幹的。是以也可以了解為,從骨子裡接受的言傳身教和環境影響不同,注定人生也是陽光道和獨木橋。

一起唠唠王朔|敢說敢怼的爺們兒

一個是趨炎附勢明哲保身,整天泡在墨池子裡,稍有嘴下不留情就可能會招來三堂會審,是以為了生活的甯靜和工作的順利,說着衆人不反感的話,其實也沒有什麼錯。他的能力就是這個水準嘛,我們不能強人所難。

一起唠唠王朔|敢說敢怼的爺們兒

另一個是敢說敢當坦坦蕩蕩,真君子假小人。從小就沒有享受過家庭愛的溫暖,需要幫助的時候沒有溫暖的雙手,不需要的時候你來教我這樣做那樣做?

去你丫的,哪兒涼快上哪兒去。這種人的情感其實最真,最渴望被愛,但就是不願意好好說話,就喜歡這麼嗆回去,為什麼?看不慣!不舒服!說到這裡,想起我中學住校的時候,我們宿舍是大通鋪,我爸給我送下來餃子,中午吃飯的時候就把褥子卷起來,我就把旁邊女孩兒的鋪也卷起來一個角,怕給她不小心弄髒。

這個女生呢也是倔驢,她是坐在鋪上端着快餐杯吃,斜眼了半天沖着我說:“誰讓你卷我的褥子啦?”我正嘻嘻哈哈的和旁邊另一個女生邊吃邊聊,聽着這一句,火蹭的就竄上了頭,怼她:“想吃我的餃子你明說啊!”

然後她就生氣的不理我了。是以特能了解王朔的言辭犀利和一針見血。我不否定白岩松,因為我沒資格去評判一個我不熟悉的人,但兩者選一的話,我就選王朔,如果非要有個理由的話,喜歡他的“混蛋”樣兒,就是說話毒舌,内心比豆腐都軟。

一起唠唠王朔|敢說敢怼的爺們兒

而且他的童年和我的小時候版本差不多,算是臭味相投吧。我小時候和他一樣,沒他拽但是也夠淘氣,我媽那可是一天不落地揍我,也可以說我是被揍大的。

王朔和他媽嗆,從小嗆到大,其實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他媽,嘴上、心裡可能他會死不承認,哈哈,但很多感情是内心隐藏的不由自主的一種舉動。我就是這樣,從小就想着趕緊長大,不想在那個家,但是真的長大以後,根本走不了,放心不下我媽,因為我媽也是喜歡罵我,如果我不在她身邊,這口氣她沒地兒出。

一起唠唠王朔|敢說敢怼的爺們兒

從小在窮鄉僻壤的鄉村環境下長大,就像長大幫着我媽出口氣,小時候的不服氣,到長大後的看不慣,慢慢形成了一種語言習慣就是正話反着說,喜歡擡杠,因為這種感覺真的很過瘾。

王朔我看到的他,是一個關鍵時刻不愛錢的人。從底層一步一步走上來的,是以他把這一路聽到的聲音都儲存在心裡,寫成一部一部的經典作品,寫出了大衆的聲音。他的代表作《渴望》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那一年我4歲。

時間一到,家裡大人就趕緊把彩電打開,把燈關了(為了省電),泡一大玻璃杯茶水,一家人擠在大炕最暖和的那個角落,有時候鄰居們也來串門看電視,一集結束後,大人們趕緊跑到院子裡上個廁所,然後搓着手,邊說“凍死了,凍死了,開了沒?”

二集

開始後,差不多演到一半的時候,我左看看鄰居奶奶打起了呼噜,右看看我媽的眼睛也已經開始打架,隻有我爸在單人床上靠着暖氣片拿指頭在頭上揪着小辮兒……那是一天當中最幸福的時刻。現在渴望,可惜回不去那張炕上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