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会问,孙权有几个儿子呢?按史料记载,孙权有7个儿子,他们分别是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修、孙亮,这7个儿子当中英年早逝、得病而亡的有3个,而另外的4个都是在权力斗争当中丢掉性命的,都是死在自己人的手里边。所以有人就总结,谈到孙权的儿子可以概括一句话:就是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今天我们先来谈谈孙权的长子孙登,孙登生于公元209年,也就是说他是出生在赤壁大战之后的第二年。公元221年,孙权被封为吴王,就在这一年孙登被立为王太子。大家知道吧,曹丕身边有太子四友,要想成为接班人,身边四梁八柱是少不了的。把孙登立为王太子之后,孙权也给他选了太子四友,这四个青年才俊分别是: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张昭的儿子张承,顾雍的孙子顾谭,陈武的儿子陈表,并且任命程秉和张温担任太子太傅。公元225年,在孙权的精心安排之下,16岁的太子孙登大婚了,太子妃就是周瑜的女儿。
以上一系列的精心安排,我们可以看到孙权真是用心良苦,他对孙登是寄予厚望,可惜的是孙登33岁英年早逝。在《三国志》里边陈寿对孙登的评价是:“爱人好善,居心所存,足为茂美之德。”在《三国志》当中还记载了有关孙登的一段小故事,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有一次孙登带着手下人骑马出行,正在行进之间,有一颗弹丸突然从孙登身边飞过,差一点儿打中他。左右的卫士立刻进行追查,在附近的路上就抓到了一个人,此人手持弹弓,身配弹丸。孙登身边的人都认为刚刚的弹丸就是这个人发射的,但是手持弹弓的人嘴特别硬,就是不承认。孙登身边的人就急了,当时动手就要打他,孙登看到这个场景就大声的喝住了众人。
接下来孙登派人去搜寻刚刚从自己身边飞过的那颗弹丸,找到这个弹丸以后,他又把眼前这个人身上的弹丸取出来一个,然后把两个弹丸放在一起这么一比,结果就发现直径、大小、模样、尺寸都完全不一样。于是孙登就对身边人说,确实不是他打的,你们不要为难他,接下来就把这人给释放了。于是就留下一个有趣的典故,叫做“孙登比丸”,比是对比的比,丸是弹丸的丸,这个典故强调的就是遇事要明辨是非,要周密思考、认真分析,不要以事压人,更不能随便冤枉人。
通过“孙登比丸”这个典故,我们也可以看到,孙登本人确实是心地善良,为人宽厚,修养很高。在孙登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有德有修之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遇事冷静分析,遇人换位思考;有理不发怒,有事不欺人;遇烦不恼,遇变不乱。
这些都是确实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质,如果说孙登没有英年早逝的话,恐怕江东政权也不会出现后来的权力纠纷,那么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内忧外患、大灾小乱也都不会发生。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管理者的健康真的是一个团队的战略资源,把这个资源守住了,维护好了,才能够谈战略、谈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