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蚁人险失“量子领域”,“终局之战”差点无法挽回败局

作者:何以杂志

漫威电影迷们都知道,在第4阶段中,蚁人在《终局之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就是他提出了通过“量子领域”穿越平行宇宙的理论,才有了最终挽回败局的设定。但实际上早前电影《蚁人》根本没有量子领域的设定,漫威险些因为这个缺失导致第4阶段的情节和现在的完全不同。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蚁人险失“量子领域”,“终局之战”差点无法挽回败局

这都和一个名叫“埃德加·赖特”的导演相关。埃德加·赖特曾参加《蚁人》第一部的制作。在佩顿·里德执导的这部电影中,保罗·路德饰演的斯科特·朗在出狱后在一众“狐朋狗友”的怂恿下,经不住引诱又走上了犯罪的歧路,他们的目标是一个科学家中的保险箱。不幸的是,他闯入了汉克·皮姆(迈克尔·道格拉斯饰)的家中,偷走了一个巨大保险箱里的东西。但后来他失望地发现里面只有一套旧的制服,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不是一件普通的制服。

原来这场盗窃本就是汉克·皮姆的一个计划,皮姆看中斯科特·朗,想让他成为新的蚁人。皮姆说,他的搭档达伦·克罗斯克罗斯想把类似“蚁人”变化的技术卖给出价最高的人,这将导致技术被泄露,并对社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所以皮姆想让朗继承蚁人的把这个技术偷回来。

实际上在佩顿·里德掌舵这部电影之前,埃德加·赖特才是《蚁人》的导演和编剧。早在漫威电影宇宙诞生之前,这位电影制作人就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数年的时间,甚至和另一名编剧人乔·科尼什(Joe Cornish)一起为“狮门娱乐”旗下的Artisan Entertainment创作了《蚁人》。在与漫威的凯文·费吉会面后,赖特于2006年加入了漫威电影宇宙,在康沃尔一起工作,他作为《蚁人》的导演还拍摄了试映片段,并在2012年的圣地亚哥动漫展上播出。

不过在影片开始制作时,漫威并没有接受赖特一个人的设想,而是让其他作家也参与了剧本的编写。很快由于创作上的意见分歧,莱特和漫威在电影开拍前不久就分道扬镳了,这在制作过程中突然引起了轩然大波,饰演“蚁人”的保罗·路德为此差点退出《蚁人》,饰演“黄蜂女”的霍普·范·戴恩的女演员伊万杰琳·莉莉也差点退出。好在这一风波最终以保罗·路德和亚当·麦凯(Adam McKay)开始写剧本,里德来执导而平息,电影也因此变得更符合漫威的口味。

距离莱特在2014年辞去漫威电影的工作本来也已经过去7年了,但多年来,莱特剧本的细节越来越为人所知。人们发现虽然莱特的剧本仍然是电影的“主心骨”,但也有一些根本性的变化。赖特的剧本更加充满英式的幽默;也没有在漫威电影宇宙的未来扮演重要地位的“量子领域”的设定;人物塑造也有所不同,在赖特离开后,莉莉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此外,从曝光的莱特剧本来看,他的《蚁人》与漫威电影宇宙并没有太多的联系,更多的是独立存在。

赖特的剧本仍然是蚁人的“核心”

蚁人险失“量子领域”,“终局之战”差点无法挽回败局

埃德加·赖特为《蚁人》工作了大约8年,在他离开后,他的原始剧本依旧还是被改编成了这部电影。也就是说,当初莱特虽然退出了漫威工作室,但他的剧本得以保留,最后发行的电影依旧还是以他的剧本作为基础改变。在一次片场访问的采访中,接任的导演佩顿·里德称赖特和康沃尔的剧本是仍旧是电影的“脊梁”。导演解释说,和2012年发布的disney+《To Steal An Ant-Man》动画差不多,赖特的版本是设定为本意偷盗的情节,但汉克·皮姆将蚁人的角色还是传给了斯科特·朗,根据里德的说法,这是一个“导师/学生”的故事。

《嘻哈帝国》2015年7月号也支持这一观点,指出赖特和康沃尔的剧本基本按照1979年的《To Steal An Ant-Man》主线展开的。剧本描述了斯科特·朗、皮姆与邪恶的纳米战士的战斗,这个角色最终变成了“黄蜂战士”。在2012年动漫展上的试映中,赖特还特意提到了他的《蚁人》是如何将白银时代的英雄与当代英雄融合在一起的。由此看来在很多内容上,《蚁人》剧本的重写确实保留了核心故事。

莱特的剧本本身也不是那么严肃

蚁人险失“量子领域”,“终局之战”差点无法挽回败局

在2015年《嘻哈帝国》的封面故事中,莉莉谈到了电影的变化,她说:“我认为两个剧本最大的区别在于埃德加·赖特的剧本没有把自己当回事。”她还说初始剧本很“有趣”而且“幽默”,并形容是“从头到尾的经典英式嬉闹”。对莉莉来说,最终这部新电影更加美国化,不但充满了乐趣,而且还体现了情感。此外,在《嘻哈帝国》中,里德谈到漫威允许他“探索汉克·皮姆这个饱受折磨、充满愧疚感的一面。”虽然《蚁人》确实相比其它漫威电影宇宙的电影更具喜剧色彩,但这部电影也涉及到了沉重的情感主题,特别是皮姆因为自己的蚁人制服出现故障,最后不得不面对失去妻子珍妮特·范·戴恩的痛苦和愧疚。

虽然赖特版本的《蚁人》可能比漫威电影宇宙的版本“更嬉闹”,但这部电影也不会是完全是一场闹剧,早在2006年的动漫展上赖特谈到他的《蚁人》融入了很多喜剧元素,但他声明了他的想法不是要恶搞。他说,“我想让它更像一场动作冒险。”

剧本没有“量子领域”的元素

蚁人险失“量子领域”,“终局之战”差点无法挽回败局

在《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中,蚁人的“量子理论”最终提供了时间旅行的钥匙,然而,这些概念和理论差点就没有出现在《蚁人》电影中。在2015年的一次采访中,里德解释说,他和亚当·麦凯(Adam McKay)把漫威的《微宇宙》(Microverse),后来改名为《量子领域》(Quantum Realm),并将这种元素融入改编成了《蚁人》。里德还试图在第三集中进一步将量子领域“缩小”到更高境界。“这是早前起草的草稿中从未有过的东西,”里德说。漫威的新历史书《漫威工作室的故事:漫威电影宇宙的形成》证实了这个事实,并透露原剧本中没有“量子领域”的设定。由于漫威电影此阶段“多元宇宙”对“量子领域”仍有一定依赖,所以这一设定,甚至更“微观的世界”将成为新的蚁人剧本中最关键的元素之一。

很多角色表现完全不同

蚁人险失“量子领域”,“终局之战”差点无法挽回败局

赖特的《蚁人》剧本仍然也涉及了这部电影的大部分主要演员阵容。但是他更偏重于“蚁人”的故事。在保罗·路德和亚当·麦凯接手《蚁人》的编剧后,其他几个角色也才开始变得有些突出了。根据伊万杰琳·莉莉的说法,她自己曾经找到了路德和麦凯,并要求他们“加强”她的角色。由于剧本的变化,这位后来的“黄蜂女”才有机会在这部电影中获得了更好的表现,甚至因为这样莉莉甚至被允许为角色带来身体素质的展现。

电影中的反派人物“寇瑞·斯托尔”饰演的“黄蜂战士“达伦·克罗斯还说他的性格在电影中也比最初的剧本“加深了不少”。在其他重要的角色变化中,里德还给了迈克尔·潘纳饰演的“蚁人”好友路易斯更多的故事剪辑。里德说“这也是原始剧本中从未存在的东西,我想把这个带进来让故事更顺畅”。

赖特的蚁人更像是一部独立电影

蚁人险失“量子领域”,“终局之战”差点无法挽回败局

早先在莱特致力于《蚁人》的这些年里,漫威电影宇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已经早在第一部《蚁人》制作之前就已经改变了漫威漫画中自己的蚁人故事。例如,汉克·皮姆在漫威漫画中创造了奥创,而不是2015年《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中的钢铁侠托尼·斯塔克。据《帝国娱乐》报道,莱特的电影融入了漫威电影宇宙的角色,并对《复仇者联盟2》产生了影响,但导演也表示,他的电影更加独立。在一次采访中莱特还说:“我们将它与其他人联系起来的方式非常独立”。由此看来,莱特想把故事背景更多地放在现实世界中,这样就能像第一部钢铁侠一样让人产生共鸣,但这样做有些忽视漫威电影宇宙之前的作品关联,也没有考虑以后漫威电影宇宙的发展。

漫威的业务是让 MCU 成为一种身临其境的、相互关联的体验,所以赖特的剧本不一定有好的收效。相反,麦凯和路德帮助这部电影更好地融入了 MCU,甚至添加了蚁人与猎鹰的交叉战斗序列。麦凯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他和路德让蚁人“大了一点”,“更有侵略性”。根据麦凯的说法,他和路德虽然重写了“蚁人”的剧本,但赖特的曾经的很多成果仍在其中。麦凯说:“我真的认为我们在里面放了一些很棒的东西,但这建立在埃德加赖特已经很强大的剧本上”。

单就“量子领域”的添加给漫威电影宇宙带来的巨大影响而言,麦凯的说法的确是非常谦虚了。可以说,漫威差点就无法在《终局之战》挽回败局拯救世人了。

今天的电影故事分享到这,你对《蚁人》早前的剧本和之后的电影设定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并点赞关注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