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要因为投资影响了生活

作者:雪球
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要因为投资影响了生活

他是一家国企的技术负责人,投资是他的副业,但更像是他的主业。他在上学时对投资开始产生极大的兴趣,阅读了大量的投资书籍,接触到了格雷厄姆、芒格、巴菲特、费雪等大师的经典理念。

上学期间他也经历过投资的大起大落,甚至亏掉奖学金和生活费,但那时资金有限,试错成本低,毕业后随着经验累计和本金不断追加,收益也更加平稳。虽然尚未到而立之年,也深知放手一搏才有更大的机会,但投资初期的经历早已在他内心根植了稳健的种子,他不担心慢,更在乎稳健持续的财富积累,所以他给自己定了十年的目标。今天,带大家走进雪球用户@十年财务自由之路的投资之路。

作者:雪球达人秀

来源:雪球

01

2015年,

我在大学室友的影响下冲进了股市

说到怎么和投资结缘,还得感谢我的大学室友。室友父母是从商的,所以在学校多多少少会聊到一些家里生意上的事,在处理很多事情上,我这个室友也有明显的商人思维。

但真正投资股票,是在2015年。那年室友用自己的小金库在股市赚了第一桶金,大概5万左右。现在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5万块钱也就买7部苹果手机,但那时对我们学生党来说,5万块是很大的一笔资金。那时学费是4000多,每月生活费1000多,自助餐100不到,网咖3元/小时,冲100还送30,手里如果有上万的零花钱,可以过得非常舒服。

那年刚好是牛市,看着室友大赚,我也跟着冲进股市。最开始如鱼得水,看着账户不断新高,每天沉浸在浮盈的喜悦里,收盘就和室友研究K线,寻找热点,准备第二天再大赚一笔。结果如何,大家也应该猜到了。这是我与投资的第一次结缘,以大起始,以大落止。

大学亏掉本金后的那段时间我陷入了迷茫,最让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我没能在成功逃顶?经历过大起大落后,我对投资有了更多的疑问,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带着疑问,我进入学业的另一阶段——读研,读研期间时间相对比较充裕,我做的最多的事就是阅读。

2015年的大起大落在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什么没能逃顶?股市为什么会暴涨暴跌?如何才能持续不断地在股市中赚钱?投资的意义是什么?带着无数问题,我开启了寻找答案之旅。在半年左右的时间我读完了《股市晴雨表》、《日本蜡烛图技术》、《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海龟交易法则》、《股票大作手回忆录》、《股票大作手操盘术》、《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股市投资致富之道》、《怎样选择成长股》、《漫步华尔街》、《查理·芒格传》、《非理性繁荣》、《股市长线法宝》、《聪明的投资者》、《证券分析》等一系列投资书籍。

这一阶段我的投资思维发生了蜕变,和《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里的利弗莫尔惊心动魄的人生相比,我更倾向于格雷厄姆、巴菲特的投资之道。从那之后,我开始了价值投资的试炼,平安、万科、恒瑞、五粮液,在股市疲软的那几年,这些公司让我找到了投资的正途。读研期间,我保持了三年连续盈利的成绩,并且在后两年跑赢沪深300,但这时候资金有限,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这阶段我的变化非常大,以前盯着K线可以看一天,后来逐渐偏重对公司经营的分析,最后对宏观也有越来越多的关注,基本抛弃了短线和盯盘。随着收益的稳定,我个人的投资体系也越来越完善,虽然和专业投资者比有一定差距,但我相信这个差距会不断缩小。

02

不是价值投资让人亏损,

而是没有理解价值投资让人亏损

在接触投资的过程中,我也通过阅读和实践,明白原来人并不一定要工作一辈子,让资产为自己工作并赚取金钱才是一生应当追求的终极奥义。工作永远是无穷无尽的,并且获取的金钱有限,唯有购买资产才能让其为自己永续赚钱。

但投资的风险是很大的,尤其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投资体系之前。在大学期间,我将奖学金以及生活费一并投入股市,其间经历曲折,技术投资、道氏理论、价值投资无一不尝试一遍,经历过大起大落。最终这些方法里让我获益的还是价投体系,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沃伦·巴菲特、菲利普·费雪。

我觉得实践价值投资的第一点就是树立一个正确的投资观念。在股市什么叫成功?如果一个人能长期(5-10年以上)年复10%左右,就是个成功的投资者,如果能做到更高,年复15%-20%,那就非常厉害了。在股市不是比谁能在几个月一年挣多少,而是比谁能长期持续盈利,如果能做到不做短线、不听消息、不上杠杆、分散持仓、追求长期盈利,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毕竟对于大部分来说,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千万不要因为投资影响了正常生活。

很多人喜欢赚“快”钱,但却不知道这是个陷阱,赚快钱的结果是想赚更多的快钱,但最终能将快钱从股市拿走的却是少数,这也是多数人亏损的原因。还有很多投资者既要白酒、医药、新能源,又要银行、保险、房地产,甚至还要科技、钢铁、稀缺资源,只要是涨起来,就都想参与一下。了解这些领域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什么都只是了解一点,问题就很大了。

A股有几千只股票中,大部分我都看过业务介绍和最近几年的业绩简介,但我看完后想静下心研究的也就100多只,而这100多只里,我深入研究的目前不到50只。在我的能力圈,我的偏好限定下,只有这100多家进入了我的投资范围。我相信大多数散户也差不多是这个状态,但在实际操作时,却完全不一样了。投资的领域从不要求在广度上有多宽的延伸,而要侧重在深度上能够不断加强。投资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早点明白这个道理就能早点省下学费。

现在市场分化极大,一方面医疗服务、锂电、半导体、光伏等高景气度赛道被资金追捧,一方面不少低估值的价值股被资金抛弃,最近也不少人说价值投资是不是已经失效了。对于后者,我依然认为不管国内国外,价值是永远不会失效的,失效的只是时间而已。

最近我看到有一位球友说他对价值投资彻底失望,他说拿着平安、 $万科A(SZ000002)$ 亏了一年多,眼看别人不断收益新高。我想很多人有类似的经历,但实际上,不是价值投资让人亏损,而是没有理解价值投资让人亏损。只配置两只股票本身就没做到分散风险,从这个角度看,是投机,而非投资。在这个市场里,看对与看错都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能做对。

03

投资最难的是在于坚持

入市至今,我觉得最成功的一次投资是在2017年买了中国平安,虽然现在中国平安面临一些困境,我也在今年72元左右清仓了平安,但在股市并不怎么好的2017年,中国平安给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当时认定保险会在国内有很大的释放空间,而且平安的模式对市场有较大的冲击力,同行很难与其竞争。那年中国平安成为为数不多的涨幅较大的白马股之一,也让我在投资实战中收获了稳稳的收益。

投资的艰难确实在于坚持,当你投入一笔资金,一个月、半年甚至一年都没有起色,你最开始的买入逻辑就会被自己质疑、否定,这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很多人忍受不住会清仓离开,但离开后股价就开始拉升,这种情况已经不是收益多少的问题,而是精神上的折磨。

我在2018年买过 $比亚迪(SZ002594)$ ,那时比亚迪摇摆不定,股价在70上下宽幅震荡,在拿了足足快一年时间后,我选择了退出,而且是亏损退出。现在再看,如果当时能坚持下去,至少3年3倍的收益,但错过也就错过了。股市错过牛股的遗憾很多,最重要的是能放平心态,当你拿住一只时,回头再看,这一切的坚持,都值得。

类似的经历很多,当投资出现回撤或浮亏时,心态会变得很差,如果仓位过重,很容易出现抑郁或自闭的情况。我也有过低谷期,当时本金基本亏光,看着账户一脸茫然,在一个电竞酒店打了一个星期的游戏,期间没有联系过一个人,当时只想麻痹自己,让自己什么都不想。有天游戏也打腻了,肚子饿,出去买夜宵,看着路边的垂杨柳和观赏河,心境突然好了很多。

每个人都会有投资的低谷,即便是基金经理,在回撤时也要面对客户的舆论和压力,但一切都会过去,只要不认输,就永远不会输。

经历过牛熊之后最深的感触是有了畏惧感。很多人会陷入每天热门股的追逐之中,我曾经也是同样,想着有一天能成为操盘者,但经历了2016年的股灾后才明白,我们多数人不过是股市中普通的一员,能持续盈利,就已经战胜了绝大多数投资者,至于操盘、暴利,那只有少数人才能做的到。认清自我,畏惧市场,是我经历牛熊后最深的感触。

04

致新股民的一句话

我在投资过程中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也看了各类书籍,到目前为止对我投资理念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格老从事投资将近42年,其创办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在1941年至1960年期间,在20年的投资中,平均年化收益为21%,这个夸张的收益率应该不用再多讲了。

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低买高卖”的理念爱不释手,同时也更看重企业本身的价值。文中有一句话让我彻底摆脱了市场的情绪:“如果总是做显而易见或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就赚不到钱”。 在我看来,这本书再读多少遍都不为过,投资成功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所需要的只是在做出投资决策时的正确思维模式,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绪破坏理性的思考,本书明确而清晰地描述这种思维模式,你必须将情绪纳入纪律之中。

如果你是初入股市的小白,我想借用格雷厄姆的一句话送给你:“作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遵循两个投资原则:一是严禁损失,二是不要忘记第一原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