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的话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一百年来,云岭儿女始终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 产党人精神血脉。在一代代云岭儿女的努力奋斗中,“伟大建党精神”也在云岭大地上不断 生发出新的故事,续写出新的篇章……从“1900后”到“2000后”,我们看到有为革命事业付出生命的先辈;也有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奋斗者;还有新一代代披荆斩棘的追梦人……伟大建党精神在这片高原山川上,刻下深深的烙印,也焕发勃勃的生机。
即日起,云报客户端推出“伟大建党精神在云南”栏目,让我们重温那些党史上的“云南时刻”,接续奋斗再出发。
今天来看第一期主题文章,伟大建党精神在云南①坚持真理
坚持真理
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党员、群众在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
就把马克思主义
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把实现共产主义
确立为最高理想
2021年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北京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这是情景舞蹈《党旗在我心中》
渊 源
曾经,云南僻处边疆,交通闭塞,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直到20世纪中叶,还分别处于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封建地主制等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各民族人民长期挣扎在水深火热的痛苦深渊。
1926年8月,中共广东区委派滇籍共产党员李鑫回云南工作,旨在建立共产党组织,开展工农运动。李鑫回到云南后,迅速发展了吴澄、严英武、杨静珊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9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李鑫、吴澄、周霄、杨静珊4人,在位于昆明市平政街节孝巷周霄的家中,召开第一次党员会议,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由此建立。
市民参观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
从此,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云南各族人民的有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为从根本上改变云南各族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悲惨处境,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开始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历程。
伟大建党精神在云南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
中国共产党
把地处边疆、民族众多的云南
带进了一个
崭新的、伟大的时代
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争取独立和解放、自由和幸福,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真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承载着伟大建党精神的人物,挺起了云南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这其中,有一些人,他们的事迹,在党史、乃至历史的长河中,都特别闪耀——
李鑫,云南龙陵人,中共云南党组织的创建人、早期的领导人之一,革命烈士。
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
1925年,李鑫同王德三、王复生等人一道,发起组织了云南旅京学生进步组织“云南革新社”(后改为“新滇社”),开展马列主义研究,创办进步刊物。同年11月7日,李鑫在昆明平政街节孝巷主持召开中共云南第一次党员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云南特别支部,点燃了云南共产主义事业的星星之火。
李鑫领导矿工斗争时的居住地马拉格矿区
1929年4月,为了给工人争取多项合法权益,李鑫组织发动了多次罢工斗争,但由于机密泄露,李鑫等人不幸被捕,同年5月,牺牲于云南蒙自石墙子外,就义时年仅32岁。
王复生、李鑫(前排左一)等在狱中合影
“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犹如今日生;以前吃酒吃烟,今后重新做人,把一生交给党。”这是李鑫李鑫的入党誓词,他短暂的一生中,多次遭到反动当局的通缉,并先后两次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经受住了敌人的软硬兼施、欺骗利诱、严刑拷打的考验,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和刚强意志。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被亲切地称为“人民的哲学家”。他青少年时代就参加了党领导的外围组织,曾两次东渡日本留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21岁的艾思奇出于爱国义愤归国回到昆明,于193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艾思奇的哲学学术生涯和革命生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毕生致力于哲学的研究和宣传,他在哲学理论工作中始终坚持使理性主义哲学大众化、使哲学成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哲学著作,特别是《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两本书,曾引导无数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艾思奇故居
2020年初,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腾冲和顺古镇的艾思奇纪念馆,看展品,听介绍,详细了解艾思奇为党的理论宣传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国化作出的积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现在就需要像艾思奇那样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讲好的人才。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这就是艾思奇同志给我们的启示。
杨善洲,中共党员,施甸人,原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下乡调研
“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杨善洲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
改革开放之初,他积极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原来缺粮保山成为“滇西粮仓”。退休后,他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并将价值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国家。
杨善洲与云南林学院老师给病树研究治疗方案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杨善洲把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化作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的实际行动,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郭彩廷,腾冲市猴桥镇企业办主任、兼胆扎社区党总支副书记、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2019年7月,在下乡扶贫、抢险救援的路上,遭遇泥石流不幸牺牲,年仅47岁。
参加工作26年来,郭彩廷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15年教学生涯中,他克服种种办学难题,一人身兼数职,经常自掏腰包帮助困难学生交学费,尽心照顾生病的学生,让2000余名山村孩童快乐学习。在脱贫攻坚一线,他忘我工作,到胆扎村工作的第105天,就遍访了全村735户农户,先后独立或参与完成胆扎村“琅琊教育扶贫基金”协调、养殖创业带头人创业贷款申请、住房短板及人居环境提升、农村低保户评定等数十项扶贫有关工作,被傈僳族群众亲切称呼为“阿依爬”(意为好大哥、好兄弟)。
郭彩廷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
决胜脱贫攻坚,不仅仅是我们国家公职人员的本职工作,更是我们坚持真理、坚持信仰的伟大事业,是我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和国家美好未来的有机统一和共同追求。
结 语
真理指引航向,理想照耀征途。
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造,赋予马克思主义直面现实问题、回应时代要求的鲜活生命力。科学真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彰显出巨大威力;远大理想引领奋斗征程,转化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扎实行动。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从不屈不挠、勇于斗争,到坚持真理、接续奋斗,云南的发展进程里,记录里太多闪亮的名字。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党员、干部、群众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指引,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为云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做出重要贡献的王展飞、千方百计为村民修路架电的村支书杨大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生命不息,耕耘不止”的董学书、致富不忘履行社会责任的陈志、十年如一日徒步在迪庆雪岭峡谷递送邮件的尼玛拉木……他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领域坚守奋斗,推动云南各项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
坚守信仰,坚定理想。
作为新时代云岭儿女,让我们以无数前人为榜样,争做“追梦者”“圆梦人”,用实际行动,续写传承红色基因誓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画卷中,绘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来源:云报客户端
编辑:王银荣 杨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