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遥远的没有补习班的年代我们是怎么度过暑假的

暑假已经不知不觉过了一半的时间了。因为孩子马上就要上初二了,小学阶段就报了一个英语的课外班,因为是她自己一年级时嚷嚷要学的,所以说不管怎么样也要坚持完成到所有课程结业。经过十几个半天的网课,课后还有布置了相关的作业(此外还有中学校安排的各项假期任务,每天在家比上班的还要忙),终于这个假期结束课外班就结业了!以后也不会给她报什么班了,把教科书念好就足够了。

近期的热点之一就是关于国家对课外辅导机构的整顿政策,写这篇小文不想扯清这里的是是非非,只是有感而发回忆我自己上小学中学时代的点点滴滴,做个记录作为个人成长的一段记录。

我从小生活在京西山脚下的一个大院。小学就在院外的一所学校上了6年,同学除了同院的孩子,还有就是附近村庄里的同龄人。那时候没有手机和网络家里的电器恐怕就是电灯和收音机了家境好点的拥有一台黑白电视。到了寒暑假,学校就是发一本如现在常见的杂志大小的统一印刷装订的假期作业,其他什么任务都没有了。我是不喜欢把事情堆后的人,所以假期一开始就连续一周左右时间把假期作业全给赶写完了。然后就可以痛痛快快玩了。

小学时,一到放暑假就会经常和同学去大院南边大约1公里外的一个河(其实是一条引水渠,有十米宽吧)里去抓鱼摸虾。引水渠的上游有一个水闸,水闸一落闸,水渠里面的水位就会下降到刚好没过膝盖,而且流速缓慢。于是有的人就会大着胆子走到河中间去抓鱼。不知道是谁想到的主意,用一个脸盆,里面装一点面糊拌上一点香油,然后用一块塑料布蒙上,四周用绳子或细铁丝捆紧,再将塑料布中间掏一个2公分左右的窟窿,然后将盆慢慢沉在河中央。等个10分钟后,走过去迅速端起盆,往往会有几条2、3公分长的鱼被困在里面,运气好时还会收获更大的。胆子小的孩子会拿一个破纱窗的网,放到河边的水草间,可以捞到更小的鱼苗或小虾米。忙活大半天后,大家会把捞到的鱼虾装在一个玻璃罐头瓶里面,再抓一把水草放里面,心满意足地带回家养着玩。

俗话说靠山吃山,因为大院紧挨着山,所以上山里玩也是假期的必修课目。夏天上山无非两件事情。一个是抓知了、逮蚂蚱,一个是摘酸枣。现在居住在城市的孩子都很少听到蝉鸣了,见过真的蝉的就更少了吧!也是怪可怜的!记得那时候到了6月份就可以听到蝉的鸣叫了,山上有一个山坡种植了很多核桃树,6、7月的蝉是一种个头不大的颜色发灰翅膀不透明的蝉——蟪蛄。这些蝉特别喜欢待在灰色树干的核桃树上,需仔细找才能发现。如果爬的位置比较低,伸手可以够到时,要慢慢从侧面靠近,伸出手一点点接近它,然后迅速下手才极有可能捂住猎物,抓到蝉后心里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现在想想当时见到这知了的感觉就像树上挂了金子一样一心要捉它下来。

在遥远的没有补习班的年代我们是怎么度过暑假的

蟪蛄

在遥远的没有补习班的年代我们是怎么度过暑假的

蚱蝉

进入7月中有一种个头特别大的黑色的蝉开始出现了,现在才知道这种蝉叫蚱蝉也叫“油蝉”。这种蝉个头大,浑身乌黑发亮,翅膀透明,喜欢栖息在树梢位置高的地方;特别是院里种的柳树更是它们最爱的去处,有时候一只柳树粗壮的梢枝上竟然会密密麻麻地歇着一串十几只,不间断的发着响亮的单调的鸣叫声。对付这种蝉,需要使用一些特别技术手段,那就是“粘”。先找到粗细长短合适的竹竿,最好头部细细的,一根不够长就把两根捆绑在一起。废旧的自行车橡胶内胎成了宝,剪下一小块后在火上熬到变软起泡了,就赶紧用竹竿头去沾,把头上都沾满这胶后就可以用了。把竹竿慢慢从下面伸向树梢,让胶头一点点靠近油蝉的翅膀,距离大概3厘米左右的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推动竹竿,压向目标,往往都会在竿头粘上一只抖着翅膀乱叫的家伙,那震动顺着竹竿传到手上不啻于大鱼上钩的感觉。而往往同时也会惊飞同枝栖息的油蝉同伴。还有一种蝉(鸣鸣蝉)数量相对较少,叫声别致,高低起伏清脆,周身呈灰绿色喜欢栖息在白杨树的树干上,比较机敏不容易捕捉。

在遥远的没有补习班的年代我们是怎么度过暑假的

鸣鸣蝉

说起蚂蚱,大家都知道学名“蝗虫”。估计现在很多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只在电视里“蝗灾”的画面里见过,也没有几个孩子亲自抓过吧!这种普通的昆虫在城市中的草坪树丛中都难觅踪影了。一般的蝗虫也就两厘米长的样子,但山里的蝗虫有个头很大的,足有六、七公分长。除了常见的褐色的,还有绿色的。大部分对蝗虫的第一印象就是方头鼓眼的样子,其实还有的蝗虫脑袋尖尖的,我们小时候有一个形象的称呼——“扁担”,托互联网的福,让我知道了原来这个长相的蝗虫叫做蚱蜢。山里的蝗虫可能是见识不多显得很傻,加上数量多,所以很容易捉很多,用狗尾草穿成一串带回来喂鸡。

在遥远的没有补习班的年代我们是怎么度过暑假的

蝗虫

在遥远的没有补习班的年代我们是怎么度过暑假的

蚱蜢

野酸枣,是大山的馈赠。酸枣树外形和现在的大枣树很像,在长有硬刺的树枝上密密生长着油亮的卵圆型叶子。每到8月份,每棵酸枣树上都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圆的或椭圆的果实,个头有现在超市卖的蓝莓大小有的还要大一些,仿佛一个个微型苹果。有的果子已经开始变红,绿叶映衬下格外诱人。院里的大孩子小孩子会不约而同地背上一个军用挎包,拿着各式自制的钩子,上山采酸枣去。经过大家多年的经验,已经摸清了哪处枣树的枣子大,哪个枣树枣子的口味佳。遇到高处够不着的枣子就使用带来的钩子把树枝钩过来采。当沉浸在采摘的欢乐之中时,一不小心就会被枣刺给狠狠扎一下,或是被躲在树叶中的“洋瘌子”毒毛给瘌上,被瘌的皮肤火辣辣的疼,立即红肿起来,这时带清凉油的会马上在患处涂上清凉油帮助镇痛解毒,没有这个的小伙伴会用点万能的唾液摸一摸,然后忍着不适继续摘。就这样很快每个人的书包都会变得鼓鼓的。下山到家后,把大一些的好吃的枣挑出来洗干净,晚间看电影时当零食吃。剩下的,吃不了的先铺开在太阳下晒软,然后放在桶里用水泡几天,最后把泡烂的枣子用搓衣板稍稍一搓,就得到里干干净净的酸枣核,酸枣核晾干后收好,开学交到班里当药材卖给了换来的钱充作班费。

在遥远的没有补习班的年代我们是怎么度过暑假的

酸枣树

小学时代的暑假就是这样过来的。作业不多但还是有个别同学假期结束了还不完成作业:)上面讲到的只是假期中一些有趣的事情,除此之外还要帮助父母做家务,参加院里为放假的孩子组织的各种活动。当露天电影散场时可以看到一点点绿色的荧光在空中飞过时,当晚间睡觉不再需要凉席时,意味着暑假就要结束了。心中有一丝不舍,也有一种期待!回想我们那个时代物质是不如现在的孩子,但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好像更可怜,没有补课班课外班上,我们这代人一样也能考上大学。他们就像被养在家中的宠物,远离了自然,视野被架在鼻梁上的眼镜禁锢了。好像因为物质和科技的发展让他们离世界更近了,实际他们离世界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