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人在圣诞平安夜却送“禁果”苹果,欧洲人表示很受伤

作者:切割地球

文 | 江隐龙

中国人在圣诞节时流行互赠苹果以表达祝福。这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习俗,因为圣诞节并非中国的传统节日;然而这个习俗却的确让人讶异:耶稣是基督教弥赛亚,苹果是便被视为基督教文化中的禁果,为什么在一个纪念耶稣诞辰的节日里,会彼此赠送基督教的禁果呢?这背后,可藏着一连串文化上的意外和历史中的偶合。

中国人在圣诞平安夜却送“禁果”苹果,欧洲人表示很受伤

今年圣诞,你送平安果了吗?

苹果与禁果的联系源于基督教中关于原罪的传说:人类堕落的第一步正是在蛇的诱惑下偷食了禁果,而在各种文学、绘画、影视作品中,禁果又几乎尽数以苹果的形象出现,从这个角度来看,苹果非但不是“医生远离我”,反而是“罪恶靠近我”了。不过只要翻开任意一个版本的《圣经》,就会发现这部基督教经典中并没有任何将苹果与禁果联系起来的表述。最早提及禁果是在《旧约全书·创世纪》一章:

中国人在圣诞平安夜却送“禁果”苹果,欧洲人表示很受伤

找了很久才找到这个人畜无害的《亚当与夏娃》……

2:9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

2:17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3:6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他丈夫、他丈夫也吃了。(以上为“和合本”)

中国人在圣诞平安夜却送“禁果”苹果,欧洲人表示很受伤

《圣经》中其实并没有说禁果是什么哦

这里的树是“知善恶树”,果也没有“禁果”之名,只是含糊地称之为“知善恶树”上的果子。考虑到同一章出现了“无花果树”这种在世界上真实存在的植物,“知善恶树”显然不太可能是苹果树。考虑到《圣经》的创作背影与地域,“知善恶树”的原型更有可能是一种在中东地区极为常见的物种,比如葡萄、石榴、橄榄……

中国人在圣诞平安夜却送“禁果”苹果,欧洲人表示很受伤

不考虑一下桃子?

然而15世纪以降的欧洲画坛,几乎所有以伊甸园和人类堕落为主题的宗教画都选择以苹果的形象表现禁果。较早而较出名的有1470年弗拉芒画家雨果·凡·德·古斯的《亚当与夏娃》,亚当与夏娃——这两位人类初祖形容枯槁甚至有些猥琐,夏娃右手拿着的苹果与左手正要去摘的苹果被描绘成与人类皮肤相近的颜色,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即将舒展在伊甸园的肉欲。

中国人在圣诞平安夜却送“禁果”苹果,欧洲人表示很受伤

因为各种版本的油画《亚当与夏娃》主角都太“天然”了,所以大家自己网上找找吧(捂脸)

德国版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同样创作过一幅《亚当与夏娃》,相比于雨果·凡·德·古斯的作品,丢勒笔下的人物更为柔和丰腴,表情也更为甜蜜静谧。在这幅画作中,亚当与夏娃分手中的苹果呈鲜艳的红色,与两的白皙的皮肤相得益彰,这一优美的画风似乎让偷食禁果的罪恶感都减轻了不少。

中国人在圣诞平安夜却送“禁果”苹果,欧洲人表示很受伤

知道丢勒么?

值得一提的还有提香·韦切利奥和彼得·保罗·鲁本斯分别创作的《亚当与夏娃》,除了亚当的年龄、表情略有不同外,两幅画作的构图几乎完全一致,而禁果也毫不意外地通过苹果表现出来。为什么这些画家会不约而同选择苹果作为禁果呢?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是,苹果在拉丁语中拼做“malus”,与罪恶(malum)之间只差了一个字母,读音也极为相近。

中国人在圣诞平安夜却送“禁果”苹果,欧洲人表示很受伤

明明这才是最罪恶的苹果好么!

公元四世纪,号称“古代教会最伟大学者”的圣叶理诺用拉丁文将希伯来版《圣经》重译为通俗拉丁文版《圣经》,这一版本对中世纪影响极大,而苹果与禁果的联系也由此在拉丁文的影响下日趋稳定。十六世纪中叶,特兰托公会议定这一版拉丁文《圣经》为天主教法定版本,在此背景下欧洲众画家以苹果形象指代禁果自然也便不足为奇了。在英语中,男人的喉结被称为“亚当的苹果(Adam’s apple)”,讲得就是亚当在吃苹果时被上帝发现,情急之下将苹果核卡在喉咙中,于是形成了喉结。

中国人在圣诞平安夜却送“禁果”苹果,欧洲人表示很受伤

圣诞节送禁果……你确定?

看了苹果的文化源流,圣诞节你还想给你心爱的姑娘送一枚苹果么?

中国人在圣诞平安夜却送“禁果”苹果,欧洲人表示很受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