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629年,皇太极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各方如何紧急布防?

1629年,皇太极从关外向中原挺进,越过蓟州,长途奔袭直捣北京。

1629年,皇太极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各方如何紧急布防?

袁崇焕对皇太极这三次阻截的失败,使得北京的局势到了最为紧迫的关头。皇太极的八旗大军史无前例地包围了北京城,而且更为危险的是,皇太极已经远远地把袁崇焕甩在了身后。此时的北京城里只有年轻的崇祯皇帝亲自指挥,抗击八旗军的进攻。

北京城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到1629年(崇祯二年),中间经过了180年,北京没打过仗,北京老百姓没有经过战争,一片和平景象。这种情况下,后金军队突然攻打北京。朝廷上下军民一片惊恐,才紧急布防。

从三点来看看这个布防。

第一是崇祯皇帝怎么布置的?

崇祯皇帝乱了方寸。这一年崇祯是19岁,皇太极38岁,袁崇焕46岁。19岁的一个年轻的皇帝,没有经过战争,突然遇到皇太极的军队攻打北京,崇祯皇帝乱了方寸。

第一,他起用年近七旬的,已经退休在家的孙承宗做统帅,来负责京畿地区的防卫。这个做法受到一些人的阻拦,但是崇祯帝还是决定起用孙承宗。孙承宗过去我们讲过,关宁锦防线主要是孙承宗和袁崇焕在那布置。这次起用孙承宗,孙承宗从他老家高阳,今河北高阳赶紧到了北京。

一天一夜,三变,先任命孙承宗,说你负责通州这个地区的防卫。因为皇太极从通州来了。刚说完了,又跟孙承宗说,说你不要去通州了,你负责京城的防卫。年近七旬了一个老先生,接到这个命令之后,已经是夜里了,他就登上了北京的内城巡视,到天亮,接着再巡视外城。研究部署京城的防守。刚巡视完,崇祯又改了命令了,你还到通州区誓死保卫京师。他就赶紧到通州,到通州,通州城门关着不许进,堂堂大学士,兵部尚书,负责这一次战争的整个的统帅工作,不让进。

孙承宗是带了27个人,骑着马到通州,中间还少了三个,是死了还是跑了再说,只有24个人到通州,这么一个统帅,通州不让进门,这时候皇太极的势力已经到了北京的近郊了,孙承宗说服他们,才开开门,让孙承宗进了通州城。

第二,部署城防。崇祯帝下令,各省在北京做官的,自己出钱,捐钱来买枪械,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内城,到城墙上来巡逻和守卫。让皇亲国戚,那些功臣宿将,自己亲自带着家眷和家丁,到了皇城巡逻守城。北京城的保卫,就到了这个地步了。

第三,是派太监,皇宫的太监到城墙上去巡逻和守城。这些人哪会打仗啊。

第四,有一个人翰林院一个官员,叫金声,向崇祯皇帝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申甫,是个游僧,说这个人有本事,会制造战车。崇祯帝很高兴。赏了他一个副总兵让他制造战车,做一个战车给崇祯看,说这个功能怎么好,怎么能杀敌。北京城已经被敌兵包围了,你现造这个战车怎么能来得及。

还有更有意思的,这个申甫他要招兵买马,招谁啊?北京很多的乞丐,把乞丐把他招来给他点银子,来当兵来,乞丐,叫花子,群氓,组织这么一批人,一个队伍,要来保卫北京城。结果呢,这个申甫带着这批叫花子部队,同皇太极的八旗军队一触即溃,全营覆没。

还有就是调各省的兵到北京勤王,来保护北京。

崇祯帝乱了方寸,你弄一个游僧,一个和尚,招集乞丐、流氓,组织军队来同皇太极的那个八旗军队打,简直就是天大笑话。

1629年,皇太极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各方如何紧急布防?

第二是孙承宗怎么布置的?

孙承宗彻夜巡城。孙承宗接受崇祯皇帝命令之后,他是很负责,也有经验,年近七十的老人,夜里头,大家注意,这时候是阴历的十一月中旬,天气很冷,亲自登上城墙来巡视检查。检查完了,天亮了,还不休息,再检查外城。孙承宗做了一些部署和布防。

1629年,皇太极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各方如何紧急布防?

第三袁崇焕怎么布置的?

袁崇焕守卫宁锦防线。皇太极要绕道突袭北京,袁崇焕怎么办?袁崇焕可以选择的方案也有三。

第一,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一个典故,说的是战国的时候,魏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情况危急,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和孙膑率军去进行救援。孙膑考虑到庞涓统帅的魏国军队风头强劲,势力强大,于是,他就采取了一个办法,叫做“围魏救赵”。他率领军队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今开封,庞涓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觉得自己的国都发生危险,就率军回来,保卫他的首都。在路上,孙膑在桂陵这个地方设伏,庞涓中伏,全军大败,庞涓也被俘虏了。这个典故就是“围魏救赵”。那么袁崇焕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方案选择就是围魏救赵,皇太极打北京的时候,我袁崇焕带领军队打你的首都沈阳,皇太极害怕了,着急了,就赶紧地回来救沈阳,北京不就解围了嘛,这是第一,围魏救赵。

第二,观望待机,就是进行观望,等待时机。袁崇焕可以考虑的第二个方案就是皇太极打北京,我的军队到京东一带进行观望,可战则战,可守则守,可进则进,可退则退。可以算是一个比较完全之策。

第三,率兵勤王。就是皇太极军队打北京,袁崇焕亲自带领军队,日夜兼驰,士不传餐,马不再秣,奋不顾身到北京,来保卫北京,勤王。

这是第三种选择。袁崇焕根据他的经验,胆识,谋略和性格,他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就是千里入援,率兵勤王,保卫北京。

袁崇焕三截未成。一截遵化,想把后金军截在遵化,落空了。二截蓟州,想把后金军阻截在蓟州,落空了。三截通州,想把后金军队阻截通州,就又落空了。那皇太极军队往北京行进,袁崇焕抢在皇太极前一天到了北京。北京城皇太极的军队已经到了,袁崇焕等等军队也到了北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