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
10月7日傍晚,国庆假期最后一天,焦作市山阳区宁郭镇石庄村,天空下着下着雨,合着秋风,显得格外凉,石巧云正和家人穿着雨裤,在齐腰深水的玉米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掰玉米。
石巧云已经和家人在水里连续两星期在水里抢收玉米了,她还有近20亩地泡在水里的玉米没有收。她说5口人,一天也就能收1亩2分地,如不受灾,像往年,用机械收一亩地最多20分钟,今年7月以来持续强降雨,庄稼虽然没有绝收,但减产非常厉害,更难的是收玉米。
抢收
自7月以来,受强降雨影响,蓄滞洪区经历了多次行洪、蓄洪和连续降雨的叠加影响,卫河共渠、沁河和贾鲁河两岸部分地区(新乡、鹤壁、安阳、焦作、周口的部分县区)除了庄稼绝收以外,还有部分田地减产,直到收获时,地里还有最高水位1.5米不等的水,随处可见老乡们穿着雨裤在满是水的田地里,他们与天气与时间赛跑,奋力抢收受灾的玉米和花生等农作物,做到颗粒归仓。
齐心协力
10月2日,沁阳市柏香镇肖寺村的农民李建中,正扛着一袋玉米趟着水从玉米地里奋力走向地头,他说:“自己亲手种的庄稼成熟了,虽然受灾减产了,再难也不能让它打水漂”。
重担
像李建中一样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正积极与涝灾作斗争,在水中抢收秋粮。受灾地区的老乡克服重重困难,用无穷智慧保证粮食安全,力争颗粒归仓。农民坚强的保卫粮食意志与精神,在中原大地演绎出生动感人的秋收故事。
责任
新乡、鹤壁、安阳、焦作、周口的部分受灾县区政府与农民协力同心战灾害,组织疏通沟渠、抢排田间积水,为秋作物适时收获创造条件,为农机尽快进地作业争取时间。与此同时,各地相继开展粮食机收“减损”行动,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和花生机械化收获,增加烘干机械,开展烘干作业,防止霉变,保证粮食颗粒归仓。
河南法制报记者 王富晓 发自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