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0月29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在昆明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云南大学、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共同完成的“西南高原山地土壤侵蚀机制及土地退化预警”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蔡强国,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刘国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宝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利顶,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宁堆虎,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史志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陈洪松,南京大学教授张永光等专家组成。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西南高原山地特殊地理环境背景下,传统土壤侵蚀调查方法难以准确查明区域土壤侵蚀强度的瓶颈,开展了土壤侵蚀关键影响因子、区域土壤侵蚀调查方法、侵蚀对土壤生产力影响及土地退化预警三方面系统研究,主要成果如下:阐明了西南高原山地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及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等时空分异特征,发现高原山地土壤侵蚀对水土保持措施及汇水面积极为敏感,揭示了高原山地复杂环境下土壤侵蚀过程及机制;研发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因子自动提取技术、针对西南高原山地地形特征的高精度土壤侵蚀地形因子提取技术,修订了高原山地降雨侵蚀力计算方法,形成了高精度、全覆盖高原山地土壤侵蚀调查技术体系,在云南省土壤侵蚀调查得到广泛应用;揭示了西南高原山地侵蚀对土壤生产力的影响机制,据此修订了国际上通用的土壤生产力指数模型(Productivity Index,PI)参数,显著提升了模型在该区的应用精度,为评价侵蚀对土壤生产力的影响、定量计算容许土壤流失量和土地退化预警提供了有效手段;建立了我国首个省级尺度1∶5000精度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图集和我国首个省级尺度5~10m空间分辨率地形因子数据库。项目出版专著2部,地图集1册,发表学术论文51篇,授权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件,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项目成果在水利部、云南省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效益显著。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高原山地土壤侵蚀机理、侵蚀与土壤生产力关系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西南高原山地土壤侵蚀机制及土地退化预警”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