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代儒生孔璋上书救李邕之死

作者:孔子辉
唐代儒生孔璋上书救李邕之死

李邕(678年—747年),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市江夏区)人,唐玄宗时期有名的书法家,其文采是李白,杜甫等唐代众多文人的偶像,可就是过于张杨,让两个丞相张说,李林甫所厌恶,然后两次整治李邕为死罪,第一次是张说治罪,是许昌儒生孔璋嫌慕其才华而上书免死。

全唐文有记:“孔璋唐许州许昌人。玄宗时,陈州刺史李邕被仇人诬告赃贷枉法,下狱当死。璋以布衣上书谓邕往者折二张(张昌宗、张易之)之角,挫韦后之锋,有功于国。谓己无益于时,愿以身代之。疏奏,邕得减死,贬遵化尉。璋流配岭南。”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泰山封禅回归长安,车驾路过汴州。李邕从陈州赶过来谒见,并接连献上几篇辞赋,深得玄宗赏识。于是李邕就有点飘然,自我吹嘘凭自己的才华“当居相位”。那时李邕只是陈州刺史,这话说得忒大了点。偏偏这话叫中书令张说听见了,不久李邕在陈州任上挪用公钱事发,张说将旧账端出。

两笔账一块算,下狱鞫讯:罪当死。这时候幸亏有个叫孔璋的许州人上书玄宗皇帝要救李邕,那封奏疏写的真是好,打动了唐玄宗,免去李邕死罪,贬为钦州遵化县尉。而孔璋流配岭西(现今广东)而死。这两个以生死相交的人始终没有见上一面。孔璋的奏疏基本概括了李邕的生平功过。这篇情真义切的文字更增加了李邕身上的传奇色彩,尤其让仕途失意、蔑视权贵的李白景仰。

孔璋的上书内容:

理李邕疏

山东布衣臣璋言:臣闻明主御宇,舍过举能,取材弃行;烈士抗节,勇不避死,见危授命。晋用林父,岂念过乎?汉用陈平,岂念行乎?禽息殒身,岂爱生乎?北郭碎首,岂爱死乎?向若林父死,陈平弃,百里不用,晏婴见逐,是晋无赤狄之利,汉无皇极之尊,秦不并西戎,齐不霸东海矣。臣伏见陈州刺史李邕,学成师范,文堪经国,刚毅忠烈,难不苟免。往者张易之弄权,人畏其口,而邕折其角;韦氏恃势,言出祸应,而邕挫其锋。虽身受谪屈,而奸谋中损,然则邕有大造於我邦家也。前宋每厚遇之,岂以才重?抑嘉其忠於国矣。今闻坐赃,鬼败厥行。且斯人所能者,拯孤恤穷,救乏患,积而能散,家无私聚。陛下下吏讯之,闻诸道路,执法者将加之以极刑。噫!天之将丧斯文,死在朝夕,永辞圣代。臣闻生无益於国,不若杀身以明贤。臣顾朽材,轮辕无取,徒兽视禽息,虽生何为?况贤为国家之宝、社稷之卫,若丧国家之宝,失社稷之卫,哲人云亡,国将若之何?是臣痛惜深矣!臣愿以六尺之躯,甘受膏斧,以代邕死。臣之死,所谓落一毛;邕之生,有足照千里,然臣与邕生平不款。臣知有邕,邕不知有臣,是臣不逮邕明矣。夫知贤而举,仁也;代人任患,义也。臣获二善而死,死且不朽,则又何求?陛下若以臣之贱,不足以赎邕,雁门缝掖,有足效矣?伏惟陛下宽邕之生,速臣之死令邕率德改行,全林父曲逆之功,使臣得瞑目黄泉,附禽息北郭之迹,臣之大愿毕矣。陛下若以阳和之始,难於用斧钺,俟天成命,敢忘伏剑?岂烦大刑,然後归死?皇天后土,实鉴臣之心。昔吴楚七国叛,周亚夫得剧孟,以为寇不足忧,夫以一贤之能,敌七国之众。太惟陛下敷含垢之道,存弃瑕之义,远思剧孟,近取李邕,岂惟成恺悌之泽,实亦归天下之望。臣先君孔子曰:「乡人皆恶之」,「未可也」,况大礼之後,天地更新,赦而复论,人谁无罪?惟明主深思之。臣闻士为知己者死,且臣不为死者所知,而甘於死者,岂独为惜邕之贤,亦成陛下矜能之德。惟明主图之,臣璋死罪死罪。

唐代儒生孔璋上书救李邕之死

两个素不相识未曾见过的人,经过孔璋上书之后李邕得已免死,李邕由陈州刺史降职处理,孔璋流放岭南而死。李邕在第二次任山东北海太守时,奸相李林甫讨厌其直言相谏,慷慨仗义的性格,唐代卢藏用说:“邕如干将、莫邪,难与争锋。”李邕的性格是“险燥”,新旧《唐书》本传记载为证:

始,邕蚤(早)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间传其眉目瓌异,至阡陌聚观,后生望风内谒,门巷填隘。(《旧唐书·文艺中》)

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或将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新唐书·文苑中》)

在李邕七十三岁那年,李林甫以与曹柳密切勾结东宫莫须有的罪名,指使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到李邕任职的地方将其“杖杀”,即用棍棒把李邕活活打死。

李邕死后李白杜甫都为其不平,杜甫悲痛写道“坡陀青州血,羌没汶阳瘗”。 李白愤怒感叹,并大呼:“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李邕的墓志由其族子李昂写道:“其余贬逐海嶺,岂伤角耶,樵王之难,韦后之乱,公之忠力,焜耀今昔,故遵化之放也。布衣孔璋囗以身赎事,虽不从感之是难。”。“呜呼,流放也,孔生请死,赠雪也。卢公上表,故人赠禭,犹子营护其义,分岂独得之当时哉,人有不知公者,或以为外暴内侈尚华好侠。曾不知泛爱之道,犹春风入林,不辩嘉木与众囗也,呜呼,犀象齿草,贤达监戒,而公易之君子以为恨。”

可见唐时的孔璋争死相谏以身赎事的仁义,李邕敢言直谏。正色直绳的忠义儒家精神都是后人要敬仰学习的。

查清代孔继汾《阙里文献考》有宁陵派35代孔贤传记写有李邕与其以易论道相识:“后李邕坐事,孔贤遗书许昌男子孔璋,璋上书辩邕得减死。”孔继汾不知道是何处考证得来的这些出处,孔贤指使孔璋上书来搭救李邕?孔璋是孔贤的直系亲属?上书内容是以孔璋名义孔贤所写?还是孔璋与孔贤是同一个人?孔子世家谱记孔贤字元亨,祖父唐代褒圣候孔德伦,父为褒圣候次子子叹,流寓宁陵,后考中进士,历太子中舍,深州刺史,唐书未见,另唐代卫洛汝三州刺史梁郡公孔若思儿子孔至著作郎流寓鲁山,后人为鲁山派,与许州很近,孔璋是否其后人以后待考。

唐代儒生孔璋上书救李邕之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