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王光美追悼会上,93岁谷牧坐着轮椅赶来送别,儿子行最后的军礼

作者:燕小姐说历史

2006年的10月,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在北京八宝山的烈士公墓里,正在举行一场葬礼。一位面容安详的老人静静地躺在灵床上,她的身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无数的鲜花环绕着她,她是那样平静、那样的祥和。她的遗体旁,早已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大家的心情都无比沉重,还有不少人失声痛哭。世界各地的不断有人千里奔赴,其中包括国家领导人,都匆匆赶来,要为这位老人送最后一程。改革开放的元老,当时已经是93岁的谷牧,虽然早已行动不便,出行都靠轮椅,也坚持要来参加这场追悼会,儿子刘源更是为母亲送上了最后的军礼。这位躺着的老人就是王光美,她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是少年天才、物理学家、慈善人士,同时也是刘少奇的夫人,虽已作古,但她留下的故事却是跌宕起伏、令人动容。

在王光美追悼会上,93岁谷牧坐着轮椅赶来送别,儿子行最后的军礼

王光美出生名门。1921年9月,她诞生在北京一户家境殷实的人家。从小,王光美就备受家人呵护和宠爱,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公主。她年少聪颖,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数理天赋,被称为“数学三王”中的一员。长大后,她进入北平辅仁大学攻读物理。她在物理上展露的天赋同样让人惊叹不已,甚至物理界对其评价,如果王光美可以继续专研物理,很有可能会取得杨振宁、李振道那样的成就。但王光美不是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她早早地将心交给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就在她准备动身前往美国继续攻读的关键时刻,一封密信却彻底改变了她的一生。

在王光美追悼会上,93岁谷牧坐着轮椅赶来送别,儿子行最后的军礼

1946年春节,王光美接到任务,组织上希望她可以到军调部担任翻译官。一边是国家需要,一边是个人前途发展。无论是谁,面对这两难的境地都会犹豫为难,尤其是如此天赋惊人、前途无量的女学生,放弃继续攻读高能物理,该是多么大的人生遗憾。然而,王光美毅然决然选择留在了国内,进入了军调部做了一个普通的英语翻译员。也许我们作为后来人会为她的选择惋惜,但在当时,这个决定无疑让人无比崇敬。这样英勇果敢的优秀女子,就连命运女神也不禁眷顾,悄悄为她准备了一份厚礼。

在王光美追悼会上,93岁谷牧坐着轮椅赶来送别,儿子行最后的军礼

内战打响后,王光美随着部队转移到延安,在那里,她邂逅了人生的另一半——刘少奇。谁也想不到,向来少言寡语的刘少奇居然对这个美丽聪慧的女孩一见钟情。在刘少奇的可以接近和默默的关怀下,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两人的爱情故事同绝大多数革命夫妻的类似,没有轰轰烈烈,也没有风花雪月,只有两颗相似的、不断靠近的心在熊熊燃烧。1948年,王光美和刘少奇结为了夫妻,并在婚后生育了四个儿女。

在王光美追悼会上,93岁谷牧坐着轮椅赶来送别,儿子行最后的军礼

也许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来说,甜蜜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坎坷才是命运的主题。1967年的一天,王光美忽然收到通知,自己的孩子出了意外等待手术,心急如焚的王光美刚一出门就被人抓进了监狱,渡过了长达12年的牢狱生活。作为刘少奇的夫人,早在动乱开始期初,王光美心中就早有预感,她没有惊慌,也没有埋怨,更没有自怨自艾、就此沉沦,而是在狱中积极、努力打探外界消息,无论是关于家人还是关于国家,外界的一点消息都是她活下去的动力。让人痛心的是,就在王光美入狱后不久,她的丈夫刘少奇在1969年就被迫害去世了。

在王光美追悼会上,93岁谷牧坐着轮椅赶来送别,儿子行最后的军礼

1978年,王光美终于出狱。她第一时间扑入了为丈夫平反的工作中去。这位坚强又饱经磨难的老人,此时已经57岁了。两年后,刘少奇终于恢复了应有的名誉。这一刻,王光美内心的感受我们无法得知。但在刘少奇后来的追悼大会上,手捧骨灰盒的王光美长久静默,悄悄地留下了一颗泪,真正地滴落在刘少奇的骨灰盒上。如果不是镜头恰巧捕捉到了那一刻,也许所有人都无法留意到。王光美在70岁龄时,还投资了“幸福工程”慈善事业,将自己一生积蓄悉数捐献给了还不断挣扎于贫困中的母亲们,她的这份高风亮节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爱心人士为慈善事业贡献力量。

在王光美追悼会上,93岁谷牧坐着轮椅赶来送别,儿子行最后的军礼

也许,许多人都会为王光美的一生扼腕叹息,从京中小公主到天才少女,从革命斗士到第一夫人,从“阶下囚”到慈善大使,王光美这一生算得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她的甘于奉献、宠辱不惊、豁达坚毅、孜孜不倦,为祖国、为人民的家国情怀,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刻下了烙痕,也在中国的史书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供后来人瞻仰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