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熔炉》——改变韩国的电影

作者:木十元电影

小学期间,我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同学,他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帮单身父亲处理工作。可想而知,他的学业并不好。于是,考试成绩出来后,班主任对他公然开骂,这还不是一次两次的事情。最可恨的是,我们还没有投诉的渠道。

父母一般关心老师对孩子的意见,孩子对老师的意见则不听不问。结果,她的恶劣行径一直持续到我们毕业为止。但是,这一切,和今天的电影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熔炉》是一部2011年韩国电影,作品根据一所聋哑人学校里,发生的真实虐童事件而改编。而这个事件,无论听过多少次,都依然让我难以接受。

《熔炉》——改变韩国的电影

这是我看过的最令人痛苦的电影之一,但它也是韩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之一。话题沉重,但我们都应该直面这个沉重的问题。今天,就一起来谈谈,熔炉里的故事,[改变韩国的电影]。

仁浩是慈爱聋哑人学校新聘的美术老师,尽管他努力去亲近小朋友,但学生们都刻意保持距离。主要学生妍斗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孩子。宥利心不在焉,总是在吃东西。还有民秀,一个上课迟到,面有瘀伤的男孩。电影花了颇大篇幅来塑造一个谜团,挑起观众疑心。

《熔炉》——改变韩国的电影

那天晚上,仁浩听到学校洗手间传来哭声。但是保安截停了他,“这里的孩子们贪玩,经常鬼叫”。我们的直觉里,大人才是值得信赖的权威,而孩子经常是问题的所在,即使有着最好的意图,也很难抵抗这种偏见。仁浩转身离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难以置信。

我们只关心老师对孩子的意见,孩子对老师的想法则不闻不问。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了解孩子的故事,我们就会发现,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大不相同,这个世界如此恶劣。

妍斗的自白,让我们看到学校的黑暗面。校内有数名侵犯者,还有许多受害者。带着孩子们的证词,他们向教育局寻求帮助。他们去找警察,无人伸张正义,邪恶便肆虐无忌。

《熔炉》——改变韩国的电影

也许大家觉得有点夸张,但这正是家暴受害者,不敢求助的原因。根据全国家庭暴力热线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受访家暴受害者,觉得自己报警时被受到歧视。报过警的女性里,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不敢再报警。

而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警察不相信她们或根本不管”。当中最让人难过的数据,莫过于,四分之一因家暴或性侵而报警的女性,遭受到警察的逮捕或威胁逮捕。

我们面对暴力总是大义凛然,但事实上,即使你和我,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愿意拔刀相助。第一次目睹他的同事暴打民秀的时候,仁浩也没有阻拦。不就是体罚吗,有点极端,但是……,也没那么过分,对吧?

《熔炉》——改变韩国的电影

我们都比较信任掌权之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信任老师,多于信任一个问题儿童。我们不知道谁是坏人,所以我们选择中立。当初,其实应该出手阻拦,而不是去问问题,邪恶能肆虐,是因为我们不去伸张正义。幸好,新闻媒体报道了这件事,案子也上了法庭,但噩梦才刚刚开始。

审判中,我们看到了司法系统的运作,“前官礼遇”。在韩国,司法系统有一个叫“前官礼遇”的不成文规矩。法官或检察官退休后,专职律师,可在法庭上受到特殊待遇。

不出所料,辩护律师是退休法官,干扰证人,辩方传唤两名证人,均提供了虚假证词。保安因为不想丢工作,暗中选择了帮助校长。帮受害者做检查的医生,谎称受害者没有遭受性侵的迹象,她与校长亦有关联。

《熔炉》——改变韩国的电影

生活在贫困之中,不出意外,一些孩子的父母,接受了和解。原来,司法系统不是来帮助弱势群体的。和构成系统的人一样,系统本身也是冷漠的。

受害者都不得不在公共场合坦白出痛苦的记忆,只是为了看到一丝正义,同时,还要被污蔑。这就是虐待案件受害人要面对的现实。这个系统中的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工作,没有人伸出援手。而这些孩子,没有人帮助,便说不了话,他们的声音被磨灭了。

幸运的是,检方破解了所有证人证词,并带来了无可辩驳的证据。每一个被告都被定罪,全员被判,缓刑。

《熔炉》——改变韩国的电影

如果说电影能够改变世界,这便是代表作。电影上映两个月后,片中的学校终于被封闭,案件重新调查,学校管理员因侵犯18岁学生,被判12年监禁。同年,韩国通过了“熔炉法”,废除对13岁以下儿童和残疾人,进行性侵犯的案件诉讼时效,最高刑罚也被提高了。

不过,这部电影最大意义,是警惕了我们所有人。我们整个社会都没能很好地去,倾听孩子们的故事,倾听弱者的话语,倾听无助者的声音。

正如电影所展示的那样,一不警惕,我们也会成为施暴者的最大助手。不阻止,便是助纣为虐。这部电影改变了韩国,因为它改变了人心。电影让人们醒来,让人们主动去帮助弱者,给予他们希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