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力服务市场主体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全力服务市场主体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对商户实行监管

全力服务市场主体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开展专项检查

全力服务市场主体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开展清扫活动

全力服务市场主体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开展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

全力服务市场主体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全力服务市场主体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检查餐饮商户厨房

全力服务市场主体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检查餐饮场所

全力服务市场主体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检查经营场所

全力服务市场主体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督促进行日常消毒

●记者 王超 文/图

今年以来,蒙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勇担新使命、努力服务市场主体的强大动力,制定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方案》,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市场主体培育,全市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增长。率先在全州打造“中小微企业之家”,实现了办事只跑一次,营业执照当天办理立等可取,新办企业“零成本”,提供免费刻章、代理记账、法律咨询等服务。全市市场主体从2017年的33665户增长到目前的56728户,居全州第一。

“这可真是太方便了。”创业者李勇辉站在蒙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窗口前激动地说。这位“90后”小伙刚刚为自己即将在蒙自开张的广告公司办理完手续,令他没想到的是,与想象中需要繁杂的手续和不断奔走于各个部门窗口间的办理场景大有不同,在这里,一个业务窗口就完成了所有企业成立的办理手续,不但流程简便,还节省了大量时间。

这是蒙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商事制度改革为抓手,贯彻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要求,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着力提升各类主体在蒙自投资创业的体验度和获得感的有力之举。

高质量改革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自今年7月1日起,蒙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要求,办理涉及市场监管部门的13项行政许可业务实行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的事项,一律不以任何形式办理行政许可业务,进一步降低了准入门槛、减少了办证环节、节约了办证时间、激发了市场活力。

“企业在线提交申请材料即可实现上述事项的‘一条龙’办结。”蒙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金艳红介绍,为助力优化开办企业流程,还设立了“一窗通”服务。实现了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公积金办理、银行开户登记等一窗采集、同步办理。开办企业各项手续办理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8个小时)办结,其中,企业设立登记3个小时内办结、印章刻制3个小时内办结、申领发票2个小时内办结。截至今年9月,全市共有市场主体56728户,同比增加7190户,增长14.51%

通过不断优化登记模式,率先上线全州第一台自助打印营业执照终端机,打通全程电子化登记“最后一公里”。申请人只需将身份证原件放到自助打印机读取口处进行自动检索,即可“秒打”营业执照,实现企业登记全程不见面办理。截至今年9月,自助打印营业执照3742份,占出照数的99.76%。

今年4月,全市已实现企业登记网上设立、变更、注销的自然人投资人通过“区块链云签名”模式提交申请,使企业登记注册申报流程更加简化,办事效率大幅提升,使开办企业步入“云时代”。

为解决市场主体“准入难”“准营难”问题,秉持“零成本注册、零距离服务、一站式通办”服务宗旨,蒙自市“中小微企业之家”筹建成立,为新设企业免费刻制公章、提供代理记账、提供法律服务等利民惠民服务,彻底打破开办企业需在市场监管、公安、税务、人社等相关部门办理业务的传统模式,实现开办企业“零成本”“一次性办结”。

高质量监管 让群众更有幸福感

蒙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大力维护市场秩序、维护群众利益,不断促进各类市场主体规范健康发展。2021年,全局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改造得很好,以前的市场污水到处流,现在哪里都干干净净的。”正在兴隆综合市场选购的市民刘筱芳笑容满面地说。整洁的地面、光亮的场地,蒙自市华丽转身的农贸市场不仅这一个。

该局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云南省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制定出台一系列整治实施方案,对农贸市场进行精细化打造。累计投入资金2300万元,对主城区12个农贸市场进行提升改造,全市农贸市场新增摊位1000余个、新增就业岗位1000余个。农贸市场也从专项整治变为常态化管理,实现了市场净化、美化、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五化”目标。农贸市场的整治经验在全省推广。

为提升服务质量,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该局重新梳理和编制行政许可事项,开展“容缺审批”工作,从服务态度、服务语言、服务行为、服务效能、服务设施、服务纪律6个方面进一步规范窗口人员行为。大力推进注册登记网上办理,最大限度压缩群众办事“距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文明进步与诚信密不可分。诚信建设,更是与法治建设共同推进。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该局充分发挥企业信用监管职责,通过信用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1月至9月,全市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2752条、涉及公示机关31个,发挥失信联合惩戒作用,先后限制11人登记。全市2020年度应年报公示各类市场主体49285户,已年报公示各类市场主体46458户,年报公示率94.31%。

除此,该局还加大消费维权力度,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深入开展消费维权“五进”活动,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5.20国际计量日”“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节点开展多种宣传,积极营造消费维权良好氛围。不断畅通“12315”和“12345”智慧平台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在全市社区、村委会建立“12315”联络站和消费者投诉站112个;全市500平方米以上的市场、商场、超市、宾馆、酒店建立“12315”联络站和消费者投诉站37个。1月至9月,共受理投诉举报1244件,其中受理消费举报321件、投诉923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76.05万元。

高质量服务 打造蒙自特色品牌

“聚焦目标任务抓落实,为红河高质量建成‘三个示范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市场监管部门应有的贡献。”金艳红介绍,要学习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扣云南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要求,围绕乡村振兴、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加大标准制修订力度。筑牢计量技术基础,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工作部署,重点宣传推广培育特色地理标志产品,促进地理标志商标的有效使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部署,保护好“蒙自石榴”“蒙自过桥米线”“蒙自年糕”“蒙自大枇杷”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合法使用,做大做强蒙自品牌,提升蓝莓、苹果、小黄姜等农产品外包装档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商标有效注册2726件、发明专利118件。2020年完成“蒙自石榴”“蒙自过桥米线”“蒙自年糕”“蒙自大枇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备案,共许可23家企业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已完成“蒙自石榴”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工作,其余的地理标志商标申报工作将在12月完成。

该局为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将不断加大重点消费领域执法整治力度,开展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检测和预防性消毒记录抽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旅游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加强价格监管执法工作,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办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继续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创建第七届文明城市工作,按照蒙自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重点和任务清单要求,明确目标,细化任务。

“我们将提高登记注册效率、优化行政审批服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等工作,全力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金艳红介绍,按照部署,全局将继续深入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力争2022年实现年均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2023年底市场主体达8万户以上,“十四五”末市场主体达10万户以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采取“个转企一批、纳规上线一批、招商落地一批、培育龙头一批、争取荣誉一批”等措施,引导和扶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着力培育“立足蒙自、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市场主体,打造一批“走得出、立得住、叫得响”的蒙自品牌。

高质量党建 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蒙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抓基层、强基础,加强干部队伍和政治生态建设,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管党治党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始终坚持党要管党,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该局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强组织夯基础、建队伍聚合力、抓效能促工作。进一步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形式,激发基层党建凝聚力,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热情。深入开展学习分享活动,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做思考型干部。强化局系统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站位抓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一支从多部门“分散”到“整合”的市场监管队伍,各项事务衔接有序,工作运行顺畅,实现了机构改革的既定目标。

近年来,蒙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荣获云南省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文明蒙自”先进集体称号,获2020年蒙自市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最美巾帼志愿服务集体”称号、第六届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来源:红河日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