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品三国(3):张角的起义是否和著名半仙于吉有关?

作者:历史形象

《三国演义》第一章,便是“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在很多人眼中,三国始于黄巾之乱,因为刘备的初战对手,正是黄巾军。

相比于刘备的初出茅庐,孙坚和曹操已经是老油条了,两人同年出生,但命运不同,孙坚除了一个人“包围”海盗的故事之外,首战对手是许生的起义军,而曹操由于家世原因,也是直到184年,才第一次真正意义的上战场。

既然三人都曾参与平叛,那咱就来聊一聊所谓的叛军头头——张角。

品三国(3):张角的起义是否和著名半仙于吉有关?

其实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张角和历史上大部分的起义者一样,出发点并不是为了百姓。

比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当时朝廷让千里之外的他们长途跋涉去守渔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密云地区,但陈胜一行人在安徽大泽乡遇到了极端天气,无法按时抵达,依秦律,是要被杀的,左右都是死,不如奋起反抗。

朱元璋也是因为被告发,面临杀身之祸,才去参加造反部队的,反正是活不了了,那就反他那个什么的。

虽然出发点不是为了百姓,但如果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鬼才会跟着他们去造反,说到底,他们死不死,关老百姓什么事。

品三国(3):张角的起义是否和著名半仙于吉有关?

可张角是没有生命危险的,不造反,依旧能活下去,那他到底为啥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呢?

《三国演义》说: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

历史上的张角也确实是想在朝廷谋个一官半职的,但前文说过,桓灵二帝时期,想当官的话只有三条路,要么出身官宦,要么才名远播,要么家财万贯。当然,前两条也需要钱。

这三种当官的条件,张角一条都不占。

我猜,他和徐庶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人,在得到《太平经》之前,或许已经做好了回家种地的打算。

这时候,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半仙”闪亮登场了!

品三国(3):张角的起义是否和著名半仙于吉有关?

先看演义中的记载吧:

说得比《搜神记》还神,如果这“南华老仙”出来匡扶汉室,恐怕就没诸葛亮什么事了。

不过,这看似玄乎的剧情,正是依据史料进行的推测。

只是有几个点值得注意:

一,入山采药;二、遇一老人;

三、天书三卷;四、普救世人。

采药的不一定是医生,因为东汉末年,医生的地位极其低下,用曹操的话说就是“如老鼠一样”,但至少说明张角是懂医理的。

至于其他几点,我后文祥说。

品三国(3):张角的起义是否和著名半仙于吉有关?

文中没有指明“老人”是谁,但从《太平要术》来看,多半就是于吉了。

”,也就是《太平要术》,又叫《太平经》,而且有百七十卷。

于吉死时,年已近百。

此外,张角是钜鹿人,168年起,开始在冀州传道,而于吉“得”书的地方也在冀州。

所有的时间、空间,都不冲突,虽然有些牵强,但所述应该是同一个人。

很可惜,《后汉书》、《三国志》等并没有为于吉立传,这一点就比不上同为三国著名“半仙”的左慈和管辂。

总之,张角很可能在心灰意冷之时遇到于吉,并得到《太平经》,还因此创立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开始四处发展小兄弟。

或许他从那一刻起,就有了造反的念头,“既然官场黑暗,让老子当不成公务员,那老子就直接让安排公务员的人统统滚蛋!”

品三国(3):张角的起义是否和著名半仙于吉有关?

不知张角的经书是否完整,如果所得不全,是否丢掉的部分才是关键?就像《天龙八部》中,扫地僧对萧远山和慕容博所说那样,因为张角明显心有不善,他以欺骗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虽然也确实救了不少百姓吧。

张角起义的基础较“民不聊生”要更为复杂一些,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配以符水、咒语等为百姓治病,让信徒对其更加尊崇。

对于生病、犯错的人,号称只要跪在首领面前,诚心忏悔,就能得到治愈和宽恕,如果病没好,或者被其认为该死之人,就是心不诚,死有余辜。

后来的洪秀全,和张角极其相似,都是仕途不顺,创立教会,然后揭竿起义。至于他们的“组织”是否为邪教,每个人观点不同,我不想就此争论。

总之,这在所谓的封建社会,是效率极高,但风险极大的,一旦信徒醒悟,或发现其中猫腻,虽然还会为之而战,因为已经上了贼船,无活路可言,可士气会瞬间降至冰点,冷兵器时代,士气是非常重要的。

张角显然不在乎这些,或许觉得自己能扛到实现梦想的那一天吧。

品三国(3):张角的起义是否和著名半仙于吉有关?

张角于168年开始传道,至184年起义,足足准备了十六年,许生的下场没有打消张角的念头,反而坚定了他“广撒网、缓称王”的决心,他明白,要想成事,绝不能急,最好再拉上几个内应,然后……

一切如张角所想,信徒多达数十万,一大方渠帅马元义亲自到前线统筹工作,并发展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只待三月五日的里应外合。

可是,“历史”这位大编剧,似乎非常喜欢安排小人物来打破格局。

当黄巾军万事俱备,就差最后“一哆嗦”时,一个叫唐周的人跑去官府告密,致使千余信徒被杀、马元义被车裂、黄巾军失去朝廷内应,张角无奈,只得提前起义。

汉灵帝是个极其幸运的皇帝,虽然他在历史昏君榜上名列前茅,而且当时的东汉王朝内忧外患,可他治下的能人实在太多了。这次黄巾之乱,又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也正是他们,拉开了轰轰烈烈的三国大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