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静读红楼 | 高山流水遇知音——黛玉真的会弹琴吗?

静读红楼 | 高山流水遇知音——黛玉真的会弹琴吗?

说起古代才女,相信每个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八个字——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是“琴”,会弹琴的女子不但有才气,还有仙气儿,比如《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不但书中有大段黛玉与宝玉论琴和弹琴的文字描写,87版电视剧里也有黛玉抚琴的片段,更有经典的越剧《红楼梦》——黛玉抚琴。

焚香抚琴的黛玉真的就是世外仙姝的样子。

但是黛玉弹琴在书中前八十回从没有出现过,甚至不曾有人提起过,八十回后的文字不是曹公原著,那么黛玉到底会不会弹琴,高鹗的续书里为什么黛玉突然就会弹琴了呢?

静读红楼 | 高山流水遇知音——黛玉真的会弹琴吗?

八十六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犊,寄闲情淑女解琴书:宝玉来到潇湘馆,看到黛玉在读一本“天书”,上面的字一个也不认识,便问黛玉什么书。黛玉笑话他作为一个读书人,连琴谱都不认得。宝玉说从未听见黛玉会抚琴,今日怎么突然看起琴谱来。黛玉便说小时候在扬州时学过,此时闲来无事,心情尚好,翻出书架上的琴书来看看。宝玉便缠着黛玉为他弹琴,黛玉说自己许久不弄,已经生疏了,况琴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弹的,要选择适当的时间、环境,配合适当的心情,面对知音人才能弹奏。

黛玉论琴一段堪称经典,足以证明黛玉可不仅仅是小时候学过那么简单,而是一位操琴高手,因为这段话含有琴理精要,在这里把原文录在下面,也算是涨了一大知识:

“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石林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还有一层,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齐整,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身心俱正。还要知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

静读红楼 | 高山流水遇知音——黛玉真的会弹琴吗?

有人说黛玉论琴是和前面的宝钗论诗相呼应,以此彰显二人的才华,只是宝钗看到黛玉的《五美吟》有感而阐发的论诗的观点,读者读来就如宝钗坐在面前娓娓道来。黛玉论琴的这段文字理论固然高妙,但却是从历代人物语言、书籍上搜罗而来,让人感慨她的博学之外,却总感觉黛玉在“掉书袋”,就像今天的百度百科。

再者,宝钗论诗是作者曹公借书中人物阐发自己对诗的理解和观点,宝钗只是他借助的人物之一,书中黛玉教香菱时也论过诗,香菱在向黛玉说自己学诗的体会时,也发过自己对诗的理解。

然续书中的论琴,不管是黛玉还是后面的妙玉,带给读者的感觉只不过是续书者为了显示人物的“多才”牵强附会出来的。

静读红楼 | 高山流水遇知音——黛玉真的会弹琴吗?

因此,无论黛玉还是妙玉,她们可能都不会弹琴,甚至连听琴的机会都没有,更遑论个中高手了。其实,这和古代贵族女子、大家闺秀的教养有关,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我们先来看古代几个著名的才女。

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古今第一才女,千古词后,史书上对她的评价是:“善属文,于诗尤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也就是说李清照的才名只在诗词上,并不像我们以为的才女都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再看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留名千古,被称为“咏絮才女”,《红楼梦》里林妹妹填“柳絮词”夺魁,才思比肩谢道韫,被曹公赞为“堪怜咏絮才”。现代学者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言语》引用《妇人集》里的话说:“谢道韫有文才,所著诗赋诔讼,传于世。”

这两位历史上最著名的才女都是以“诗才”闻名,她们都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古代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贵族女子识字是为了“知书识礼”,认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记得几个贤女而已。比如李纨,还有贾府三春,虽然都有才气,但这不是读书的目的。

最典型的是宝钗,明明诗词书画都精通,偏偏要“守拙”,口口声声劝导姐妹们:“我们闺阁女子,总要以针织女红为要,诗词文墨是末事。”

有一次宝玉说他把姊妹们做的诗拿出去给别人看,姐妹们一致说“不妥”,就连黛玉都表示反对。那时候闺阁女子住在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绣房里,是不能为外人所知的,更不要说“才名”在外了。

连读书都是“末事”,是女子不应为之事,更何况其他了。当然探春她们也会围棋,惜春还会画画,但这都属于闺阁无聊时,用来游戏消遣的。琴,则不同。

静读红楼 | 高山流水遇知音——黛玉真的会弹琴吗?

琴,属于一种技艺,一种才艺,古代女子学才艺多半是为了生计,也可以说古代通音律,善歌舞的女子都是歌姬之流。古代“妓”同“伎”,是技艺的意思。凡是青楼女子基本都擅长琴、筝、琵琶等乐器,比如著名的《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水浒传》中的李师师。

再比如《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擅长弹琵琶,她的技艺是被卖入大户家庭之后作为歌伎学习的,是用来取悦主人的;西门庆听说孟玉楼会弹月琴,便可在了心上。《增广贤文》里说“学会歌舞为人妾”,还是有道理的。

我们一般认为贾府四春各自丫鬟的名字代表她们各自的才艺:元春的丫鬟叫抱琴”,她就擅长弹琴;迎春的丫鬟叫“司棋”,她就擅长下棋,不过迎春虽然会下棋,但书中并没说她是个中高手;探春的丫鬟叫“侍书”,刘姥姥游大观园时,看到探春的桌子上摆满了笔墨纸砚,墙上挂着许多名家的书法,她应该确实是擅长书法的;惜春的丫鬟叫“入画”,她也的确会画画,但她只是画着玩,并不擅长。

因此,也不能就此判定元春就擅长弹琴,退一步来说,假如元春真的擅长弹琴,也只能说明贾府对元春从小就是按照皇帝嫔妃的标准来培养的。妃子的地位再尊贵,也是皇帝的妾,妾就需要擅长各类才艺,来取悦皇帝。而皇后则需要知书达理,端庄稳重就好,需求不一样,培养的标准要求也就不一样了。

若是良家女子精通音律,就难免带有轻佻的意味,比如卓文君,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拨动了文君的心弦,演绎了爱情传奇“夜奔”。而这种事是贾府这样的家族决不允许发生的,贾母在“掰谎记”里说的很明白,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静读红楼 | 高山流水遇知音——黛玉真的会弹琴吗?

黛玉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这句话放在现在,正是许多父母让女儿学习钢琴、古筝之类的理由,但在古代,这句话是说给男人听的,是对士人的要求。

正像黛玉所说,琴是周文王发明的,是古代圣贤、士人用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比如八十七回黛玉弹奏的《猗兰操》、《思贤操》都是圣人孔子所作,前者是孔子用来表达自己即使生不逢时、处处受阻,依然不改其兰花般高洁的情操,后者是孔子的爱徒颜回死后,孔子为思念他而作,孔子称颜回是他所有学生中的“贤者”,因此名为《思贤》。

只是如此情怀高尚的两首琴曲,却被高鹗演绎成了“黛玉版”的《凤求凰》: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把个冰清玉洁的林妹妹写成了“爱而不得”的怨妇了,整日想着“高山流水遇知音”。还有妙王,竟然因为听了黛王的瑟曲,走火入魔,得了相思病。不错,曹公给妙玉的判词的确是“玉洁何曾洁”,可是这句话明明透着无尽的不得已,应该是后面妙玉遇到不可抗拒的恶势力,终于陷入泥淖,而不是妙玉自己“因为爱情”,走火入魔,以致招来恶人。

静读红楼 | 高山流水遇知音——黛玉真的会弹琴吗?

琴,还是隐士的象征,王维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说:“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描写的都是隐逸之风。

黛玉这样的贵族小姐们是不会,也不被允许有这种心境的。

基于以上所分析,曹公大概率是不会让黛玉精通音律,擅长弹琴的,因为那根本不符合一个大家闺秀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修养。

本文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一点儿拙见,不能算作正确解读。朋友们有不同见解,可以在文后留言,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