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也聊聊影史上神仙打架的1994年

1994年是影史最牛的一年,榜单前十就不介绍了,看图片,这些电影都触及你灵魂很多次了,你不会忘的。

说说我幼时喜欢的武打片:刘德华《刀剑笑》,赵文卓《黄飞鸿》,林青霞《六指琴魔》、《天山童姥》,李连杰的《精武英雄》,李嘉欣的《醉拳3》,谢苗的《新少林五祖》,释小龙的《少林小子》……这些个都是94年的……意不意外?

94年的儿童电影《狮子王》、《百变狸猫》,《小鬼当街》……惊不惊喜?

94年也是金凯瑞的,《神探飞机头》,《变相怪杰》,《阿呆与阿瓜》…

还有相对小众的《天生杀人狂》,《星际迷航7》,李国豪遗作的《乌鸦》,基层人员必看的《背靠背 脸对脸》……

最后就是1994年的香港猎奇片、风月片,狠人吴毅将、邪人单立文、奸人吴启华、牛人徐锦江…什么?都不认识?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老王未曾偷”。

如今拍电影大概是不差钱了,你看看《封神传奇》《阿修罗》《上海堡垒》《图兰朵》等等,真是要啥有啥,也不能说不好看,总觉得差点什么。

因为剧本严审?题材限制?并不是!领导高长力几年前就说过:很多人是不想拍《摔跤吧!爸爸》,只想拍“过来吧,小姨子”“别这样,姐夫”。

其实只要用心,冷门摔跤都能拍成爆款。只要用心,“别这样,姐夫”可以拍“也速该抢走柯额伦生下铁木真”的故事。只要用心,“过来吧,小姨子”也可以拍“雅典王忒修斯迎娶小姨子淮德拉”的故事。

为啥电影人不用心了呢?你精心打磨的剧本,挥汗完成的动作,不如鲜肉随意摆的pose。文戏是靠AI换脸,武器靠特效合成,只有吻戏床戏是真的。厂商一心赚钱是没有错的,但是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反智是有代价的,且看争当练习生的韩国,应援偶像团的日本……只能说美国精英阶层太牛了,宏观经济学家搞垮苏联,社会心理学家阉割东亚,再花点小钱搞一波文化输出!简直不要太坏。

回到电影的话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像搞基础科研一样认真对待电影制作,未来的电影市场就会是中国的市场。不信你看看近年的主旋律电影,能触及灵魂,改变思想和生活态度的电影,才是好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