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是影史最牛的一年,榜單前十就不介紹了,看圖檔,這些電影都觸及你靈魂很多次了,你不會忘的。
說說我幼時喜歡的武打片:劉德華《刀劍笑》,趙文卓《黃飛鴻》,林青霞《六指琴魔》、《天山童姥》,李連傑的《精武英雄》,李嘉欣的《醉拳3》,謝苗的《新少林五祖》,釋小龍的《少林小子》……這些個都是94年的……意不意外?
94年的兒童電影《獅子王》、《百變狸貓》,《小鬼當街》……驚不驚喜?
94年也是金凱瑞的,《神探飛機頭》,《變相怪傑》,《阿呆與阿瓜》…
還有相對小衆的《天生殺人狂》,《星際迷航7》,李國豪遺作的《烏鴉》,基層人員必看的《背靠背 臉對臉》……
最後就是1994年的香港獵奇片、風月片,狠人吳毅将、邪人單立文、奸人吳啟華、牛人徐錦江…什麼?都不認識?真是“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老王未曾偷”。
如今拍電影大概是不差錢了,你看看《封神傳奇》《阿修羅》《上海堡壘》《圖蘭朵》等等,真是要啥有啥,也不能說不好看,總覺得差點什麼。
因為劇本嚴審?題材限制?并不是!上司高長力幾年前就說過:很多人是不想拍《摔跤吧!爸爸》,隻想拍“過來吧,小姨子”“别這樣,姐夫”。
其實隻要用心,冷門摔跤都能拍成爆款。隻要用心,“别這樣,姐夫”可以拍“也速該搶走柯額倫生下鐵木真”的故事。隻要用心,“過來吧,小姨子”也可以拍“雅典王忒修斯迎娶小姨子淮德拉”的故事。
為啥電影人不用心了呢?你精心打磨的劇本,揮汗完成的動作,不如鮮肉随意擺的pose。文戲是靠AI換臉,武器靠特效合成,隻有吻戲床戲是真的。廠商一心賺錢是沒有錯的,但是主管部門要積極引導。反智是有代價的,且看争當練習生的南韓,應援偶像團的日本……隻能說美國精英階層太牛了,宏觀經濟學家搞垮蘇聯,社會心理學家閹割東亞,再花點小錢搞一波文化輸出!簡直不要太壞。
回到電影的話題,我相信隻要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像搞基礎科研一樣認真對待電影制作,未來的電影市場就會是中國的市場。不信你看看近年的主旋律電影,能觸及靈魂,改變思想和生活态度的電影,才是好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