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战役以后,德国已经攻占了波兰、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国家,希特勒的敌人就只剩下了英国。为了消灭这个最后的敌人,7月16日希特勒发布了第16号指令——《关于对英国实施登陆作战的准备》,要求制定一个登陆英国的作战方案,这也就是后来的“海狮行动”。

德国陆军很快拿出了一个宏大的方案,打算在从拉姆斯盖特到怀特岛以西,也就是英国面对欧洲大陆长达300多公里的正面同时发起登陆作战,一举攻占英国。
为了保证登陆作战的胜利,德国陆军认为在第一波登陆战中,至少需要登陆10万部队,然后马上再运送16万后续军队上去。另外为了防空需要,随着部队一起登陆的还有52个高射炮中队。
但是一战以后,德国海军根据协议交出了大部分军舰,主力战舰只有两艘老旧不堪的“德意志”级前无畏舰——“西里西亚号”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希特勒上台以后,开始重新武装德国,海军也得到了一些新式军舰,但是依然无法和英国这样的海军强国抗衡。
而且在战争爆发以后,德国海军损失也不小。到法国战役结束时,已经有1艘袖珍战列舰、1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和12艘驱逐舰被击沉,实力更是大打折扣,无法为登陆部队提供足够的护航力量。
所以在制定“海狮行动”时,开始就认为只能用空军夺取制空权,继而用空中力量迫使英国海军退出英吉利海峡,登陆作战才能展开。当然,我们都知道后来在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击败了德国空军,最后德国用空军掩护登陆船队的计划彻底落空,海狮行动也就此搁置。
因此希特勒不是不想攻击英国,而是没能成功。
那么不列颠空战德国有没有胜利的希望呢。
不列颠空战时,虽然德国投入了2600架飞机,而英国空军则只有1400架飞机,看上去德国优势很大。但是实际上德军的2600架飞机中,有1285架是轰炸机,战斗机只有1137架。而英国则有896架战斗机和大约500架轰炸机,双方战斗机数量差距不大。
而且英国是最早将雷达用于实战的国家。在1940年时,英国在本土已经建立了51座雷达站,配合传统的听音设备和人工防空哨,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预警体系,可以及时发现敌机来袭方向。这么一来英国空军就能提早发现敌机的动向和大致兵力,从而预先做好准备。
加上德国是客场作战,战斗机经过长途飞行才能进入战斗区域,飞行员已经有些疲惫,燃料也损耗不少,所以空战中德国没有优势,损失更是大于英国。
此时英国的飞机产量已经超过了德国,显然不列颠空战德国也没有任何胜算。
有些人可能会问德国能不能在夺取制空权前,就冒险发起登陆作战。
且不说英国强大的海军力量足以把任何登陆船队送入海中。更重要的是登陆作战需要大量的船舶运送人员、物资。按照德国海军的估算,第一波作战的10万部队就需要至少200万吨的船舶。
可是此时德国没有任何专用的登陆船只,只能征用民船。而此时所有可用的民用船舶,也不过120万吨而已,扣除维持基本经济需要的部分,实际能用于登陆作战的不过70万吨,包括168艘商船、1910艘内河驳船、419艘拖船及拖网渔船、1600艘摩托艇,不够使用。
更糟糕的是,这些船只中运力最大的是168艘商船。商船要么直接抢滩搁浅,要么在海上用小船转运,才能卸载部队。前者会损失大量商船,无法运送后续部队,后者则耗费时间,危险极大。
因此第一波登陆作战时,真正能用的只有内河驳船、拖船及拖网渔船、摩托艇这些小型船只。等第一批登陆部队夺取港口以后,商船才可以使用。
然而小型船只的生存能力差,而且运载能力有限,坦克、大炮都难以运输,最多也就是能运载几万步兵和一些轻型火炮登陆,这样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大受影响。
德国计划在海狮行动中使用的驳船
而英国在法国战役以后,就积极扩军备战。到德国展开不列颠空战时,英国本土已经有26个师可以使用,其中在德国可能登陆的东南沿海,就部署了16个师,其中还包括了3个装甲师(旅)。此外英国还在东南沿海修筑了大量工事,甚至准备了化学武器,以便在必要时使用。
很明显,即使德国在没有护航的情况下强行登陆,而且运气也很好,登陆船队没有遭到英国海军的拦截,部队安全登陆。光靠几万装备了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小口径炮的德军,也根本不可能取得任何胜利。
更何况在历史上,德国用于登陆作战的船队在集结时,就遭到英国空军的猛烈空袭,损失惨重。在9月18日,德国不得不下令停止继续集结,即使想冒险登陆,也已经不可能了。
因此德国即使想冒险强行发起登陆作战都不可能。
综上所述,德国的海狮行动注定只能以失败告终,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