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作战七十二场,全胜六十四场,未有一败的兵家亚圣最终却含恨而终杀妻求将魏国拜将惨死于楚国

作者:燕雀趣

兵家亚圣的吴起,为何最后含恨而终?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传奇人生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杀妻求将</h1>

吴起在鲁国时,齐人攻打鲁国,鲁国打算任吴起为将。但是吴起当时妻子是齐国人,鲁国人不敢相信吴起。于是吴起杀掉了妻子,表示自己与齐国没有关系。

最终吴起被鲁国任命为将,率兵打败齐国。

吴起虽然立下赫赫战功,但是由于他杀妻求将的事情,被鲁国朝臣排斥,无法在鲁国庙堂立足。

而吴起在鲁国杀妻求将的行为,对他的名声有很大的影响,成为不可磨灭的污点。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魏国拜将</h1>

被迫离开鲁国的吴起,听闻魏国国君(魏文侯)求贤若渴,于是来到了魏国。魏文侯也听闻吴起有大才,于是召见了吴起。

吴起知道魏文侯崇尚儒学,于是特意穿上儒服,为获取魏文侯的好感。不过魏文侯并不赏脸,因为他知道吴起虽有大才,但私德有缺。

吴起为好的学术出身,曾拜在曾子门下。可是吴起在自己的母亲死后,并未按照儒家的规则,为自己的母亲守孝。曾子听说后非常生气,将吴起开除了,吴起也成为了儒家的叛徒。

所以魏文侯的吴起的态度并不太好,并故意说道:“我自己并不喜欢战争。”

吴起答道:“现在魏国上下大造各种兵器、战车,又是为什么呢?

我听闻承桑氏,只修文德而不修武功;有扈氏,只搞武备而不修文德。最后都亡国了。您要成就魏国的宏伟事业,应当内修文德,外攻武备。文德有李悝先生,那武功呢?也是需要一个领头的人,去将士兵和战车指挥成统一的力量去作战。”

魏文侯认可了吴起,为彰显对吴起的重视,在祖庙宴请吴起,并任他为大将军,全面主持河西防务。

作战七十二场,全胜六十四场,未有一败的兵家亚圣最终却含恨而终杀妻求将魏国拜将惨死于楚国

在战国初期,魏国的地位十分微妙。魏国掌握着中原沃野,周边的诸侯无不虎视眈眈,尤其是西面的秦国东进称霸的野心昭然若揭。

而河西之地更是秦国东进的首要目标,在当时河西宜耕宜牧,是重要的资源生产地。河西之地对于魏国来说,是战略缓冲地带。如果魏国在东方的霸业顺利,可以威胁秦国。

河西之地对于秦国来说,更是关于存亡的地方。倘若魏国占领河西之地,可以轻易跨过洛水,直逼秦国的腹地,截止秦国向东发展的可能。河西之地对于两国是一个重要性的不对等状态,导致两国时常发生战争。

吴起带领魏军用了两年就占领全部河西地区,秦国被迫退到洛水。

河西的失守的小心激起秦国上下的愤怒,秦惠公更是愤怒不已。而后秦惠公蓄力多年,调集五十万兵力,试图一举拿下河西。

而吴起在河西之地防御秦军的同时,居然训练中国史上第一支重装步兵--魏武卒。当五十万以嗜血残暴出名的秦军进攻河西之地时,吴起手上只有未立功的5万魏武卒。

以五万对抗五十万这样的恶劣情况下,吴起却丝毫没有畏惧,带领5万魏武卒出城应战。

秦惠公见此,下令猛攻。秦、魏两军厮杀,结果却是一向疯狂好战的秦军节节败退,而魏武卒则锐不可当。五十万秦军陷入慌乱,纷纷溃退。

最终吴起带领五万魏武卒打败了五十万秦军,缔造了神话。秦惠公在战败后,秦国一蹶不振,近20年不敢东进。

吴起在河西之战后名声大噪,带领魏武卒与诸国交战72次,全胜64场,其余都不分胜负。一时间列国谈魏,无不战栗,成就了魏国的霸道。

作战七十二场,全胜六十四场,未有一败的兵家亚圣最终却含恨而终杀妻求将魏国拜将惨死于楚国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惨死于楚国</h1>

可终究难逃功高盖主的命运,魏国新任国君(魏武侯)担心吴起坐大,朝中重臣不断非议吴起。

公元前383年,吴起离开魏国。而后吴起被楚悼王拜相,在楚国主持变法,楚国因此国力强大。但是吴起的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在魏国攻打的赵国时,楚国出兵援助,与魏军在州西大战。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攻克黄城。最终楚、赵两国大败魏军,此后诸侯都畏惧楚国。

不幸的是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去世了,吴起前往治丧处,被楚国贵族用箭射伤。

吴起怒道:“我让你们看看我是怎么用兵的。”

吴起拔出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喊道:“群臣作乱,谋害我王。”

贵族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而按照楚国法律规定,将武器弄在君王尸体上的人,要诛灭三族。因此即位的楚肃王,命令将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楚国的变法也宣告失败。

吴起虽有大才,但是私德有缺,或许这就是他身首异处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