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亞聖的吳起,為何最後含恨而終?讓我們來看看他的傳奇人生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殺妻求将</h1>
吳起在魯國時,齊人攻打魯國,魯國打算任吳起為将。但是吳起當時妻子是齊國人,魯國人不敢相信吳起。于是吳起殺掉了妻子,表示自己與齊國沒有關系。
最終吳起被魯國任命為将,率兵打敗齊國。
吳起雖然立下赫赫戰功,但是由于他殺妻求将的事情,被魯國朝臣排斥,無法在魯國廟堂立足。
而吳起在魯國殺妻求将的行為,對他的名聲有很大的影響,成為不可磨滅的污點。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魏國拜将</h1>
被迫離開魯國的吳起,聽聞魏國國君(魏文侯)求賢若渴,于是來到了魏國。魏文侯也聽聞吳起有大才,于是召見了吳起。
吳起知道魏文侯崇尚儒學,于是特意穿上儒服,為擷取魏文侯的好感。不過魏文侯并不賞臉,因為他知道吳起雖有大才,但私德有缺。
吳起為好的學術出身,曾拜在曾子門下。可是吳起在自己的母親死後,并未按照儒家的規則,為自己的母親守孝。曾子聽說後非常生氣,将吳起開除了,吳起也成為了儒家的叛徒。
是以魏文侯的吳起的态度并不太好,并故意說道:“我自己并不喜歡戰争。”
吳起答道:“現在魏國上下大造各種兵器、戰車,又是為什麼呢?
我聽聞承桑氏,隻修文德而不修武功;有扈氏,隻搞武備而不修文德。最後都亡國了。您要成就魏國的宏偉事業,應當内修文德,外攻武備。文德有李悝先生,那武功呢?也是需要一個領頭的人,去将士兵和戰車指揮成統一的力量去作戰。”
魏文侯認可了吳起,為彰顯對吳起的重視,在祖廟宴請吳起,并任他為大将軍,全面主持河西防務。

在戰國初期,魏國的地位十分微妙。魏國掌握着中原沃野,周邊的諸侯無不虎視眈眈,尤其是西面的秦國東進稱霸的野心昭然若揭。
而河西之地更是秦國東進的首要目标,在當時河西宜耕宜牧,是重要的資源生産地。河西之地對于魏國來說,是戰略緩沖地帶。如果魏國在東方的霸業順利,可以威脅秦國。
河西之地對于秦國來說,更是關于存亡的地方。倘若魏國占領河西之地,可以輕易跨過洛水,直逼秦國的腹地,截止秦國向東發展的可能。河西之地對于兩國是一個重要性的不對等狀态,導緻兩國時常發生戰争。
吳起帶領魏軍用了兩年就占領全部河西地區,秦國被迫退到洛水。
河西的失守的小心激起秦國上下的憤怒,秦惠公更是憤怒不已。而後秦惠公蓄力多年,調集五十萬兵力,試圖一舉拿下河西。
而吳起在河西之地防禦秦軍的同時,居然訓練中國史上第一支重裝步兵--魏武卒。當五十萬以嗜血殘暴出名的秦軍進攻河西之地時,吳起手上隻有未立功的5萬魏武卒。
以五萬對抗五十萬這樣的惡劣情況下,吳起卻絲毫沒有畏懼,帶領5萬魏武卒出城應戰。
秦惠公見此,下令猛攻。秦、魏兩軍厮殺,結果卻是一向瘋狂好戰的秦軍節節敗退,而魏武卒則銳不可當。五十萬秦軍陷入慌亂,紛紛潰退。
最終吳起帶領五萬魏武卒打敗了五十萬秦軍,締造了神話。秦惠公在戰敗後,秦國一蹶不振,近20年不敢東進。
吳起在河西之戰後名聲大噪,帶領魏武卒與諸國交戰72次,全勝64場,其餘都不分勝負。一時間列國談魏,無不戰栗,成就了魏國的霸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5">慘死于楚國</h1>
可終究難逃功高蓋主的命運,魏國新任國君(魏武侯)擔心吳起坐大,朝中重臣不斷非議吳起。
公元前383年,吳起離開魏國。而後吳起被楚悼王拜相,在楚國主持變法,楚國是以國力強大。但是吳起的變法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在魏國攻打的趙國時,楚國出兵援助,與魏軍在州西大戰。趙國借助楚國的攻勢,火攻棘蒲,攻克黃城。最終楚、趙兩國大敗魏軍,此後諸侯都畏懼楚國。
不幸的是支援吳起變法的楚悼王去世了,吳起前往治喪處,被楚國貴族用箭射傷。
吳起怒道:“我讓你們看看我是怎麼用兵的。”
吳起拔出箭插在楚悼王的屍體上,喊道:“群臣作亂,謀害我王。”
貴族在射殺吳起的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而按照楚國法律規定,将武器弄在君王屍體上的人,要誅滅三族。是以即位的楚肅王,指令将射中楚悼王屍體的人全部處死,受牽連被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吳起的屍身也被處以車裂肢解之刑,楚國的變法也宣告失敗。
吳起雖有大才,但是私德有缺,或許這就是他身首異處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