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朝堂上芸芸众生,人才济济。想当年,汉高祖刘邦打天下,谁都知道,他自己没屁大本事,但是刘邦同学肯定扑克牌玩得不错,手握几张J,O,K,就把当时最厉害的项羽先生给打得倾家荡产。韩信就是他手里的王牌之一,我们就叫他老K梅花。(为什么叫梅花,因为这厮最后比较倒霉啊)老K梅花韩信,本是市井痞子(以后我们不能歧视痞子,说不定人家在乱世就是个将军),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般天才,却被老K黑桃萧何识得,介绍给刘邦,让刘邦捡了个便宜。千里马终于等到了伯乐的慧眼,韩信大展身手,夺汉中地,征服魏、赵、燕国等,后在垓下逼得楚霸王自刎。韩信不愧为一代著名军事家战略家,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copy。可是最终的结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他的死至今还是一个迷藏。
一、英雄不问出处
都说韩信是个打仗奇才,不过奇才一般都会有缺陷。比如韩信,打仗厉害,在其他方面就不尽如人意。在没有遇上伯乐前,鬼都不知道他会打仗,他唯一出名的就是他的无赖本性。

韩信剧照
韩信,男,汉朝著名军事家,江苏淮阴县人,出生年月不详,卒于公元前196年。自幼父母双亡,自认为应该去吃百家饭,于是从小就在乡邻间到处流浪,遇到哪里有饭,哪里就成了他临时的窝。韩信蹭饭的本领高强,简直是吃霸王餐的高手。在他的家乡广为传颂。他有超强的嗅觉,知道谁家里什么时候饭摆在桌子上了,然后便溜进去,作可怜状。村里人心善,加上又不好意思在吃饭的时候把他撵出门,于是经常就有人给他一点东西填填肚皮。可是,这蹭饭也有蹭饭的道德,韩信却不讲这个道德。他是“再一再二,不行就再三再四”,这样次数多了,谁都不高兴了。后来村里人都不跟他说话,见到他就躲开走,生怕他再跟着回去蹭饭。
韩信家贫却一点不节省,挣钱没有一套,花钱却有一套。他老娘死的时候,家里已经穷的叮当响,没有一分钱来办丧事,但是他还要寻找一片又高又宽敞的坟地来安葬老娘,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众乡亲见了,都说韩信是一个“败家子”
老娘去世后,韩信曾经在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闲饭。几个月后,亭长老婆极为不满,心想:“好你个臭小子,长得人高马大的,竟然把我这里当成你自己的家了,在这里吃闲饭,真是岂有此理。”于是,这个女人第二天提前一大早就烧好饭,趁韩信未起直接端到内屋吃了。等到吃饭时间韩信去了,看到他们全家都坐在炕上,也不准备吃饭。韩信就去厨房,见厨房的锅还是热乎的,但是已经洗刷干净了。很明摆的,人家就是要撵他。韩信想:TNND,离开你们我还能饿死啊!再也不要吃你们的可怜饭了。韩信就生气地走了,后来再也没有去过亭长家。
韩信离开亭长家,也不知道该去哪里,肚子不一会儿就咕咕作响,没办法,只有自己制作个鱼竿河边钓鱼去。——估计是饿得发慌想到了姜子牙老爷。人不可怜韩信,连鱼都欺负他,钓了许久,也不见有鱼上钩。韩信钓着钓着就饿晕了。
那会正是春天,有许多老妇在河边冲洗丝絮。有个老妇见韩信饿得不行了,就给她饭吃。韩信就每天蹲在河边等老妇给他东西吃,一连十几天都是这样,直到老妇们漂洗完毕,韩信非常感谢这位老妇,说:“大娘啊,我以后一定会好好报答你的。”老妇听了韩信的话之后很生气,斥责韩信说:“你堂堂一个男子汉,还衣食不能自足,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哪里还指望你报答呢?”大娘的话终于伤到这七尺男儿的自尊心,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再不做丐耗的喽罗了。
韩信开始好好过日子。他盘算道:自己又不能耕,又不会商,唯一有的就是几斤蛮力。不过这乱世里有几斤力气还是好的。那就好好攒着自己的力气等时机吧。不定将来还要做上将军封上侯呢。哪个血气男儿没有几分大志的?
有一天,韩信去买肉,正好碰上镇上一痞子。痞子知道韩信过得很窝囊,就嘲讽道:“哎哟,长得这么人高马大,其实胆小如鼠,佩剑出门是给自己壮胆的吧!”韩信不理他,毕竟曾经也是在道上混的,根据他以往经验,知道这样的痞子惹不得,惹了引火上身。自己虽然自我感觉有点武功,但是他没有一点的势力。于是,他买了肉,掉头就走。那痞子看到韩信不作声,以为他理屈,就更加肆无忌惮,当众侮辱他说:“你要是有能耐,就用你的刀剑来刺我,你要是不敢啊,那就从我的胯下走过去吧。”
说完,就站在那里了,胯张得大大的,还特地摆了个圆拱门的pose。韩信心中大怒:“妈的,他以为这是凯旋门啊!老子当然可以一剑杀了他,但是,这有什么意义呢?大丈夫能忍一时之辱,何必跟这家伙一般见识。”于是,他慢慢低下身来,从屠户的胯裆下爬过去。这时早围观了一群看热闹的人了,都叹息说,可惜一条汉子,竟然是这么的懦弱啊。
后来,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衣锦还乡,他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情,是找到了当年给他饭吃的那个漂母,那个拍絮的大娘,送给她千金。也找到了他曾经混饭吃的那个南昌亭长,给了他一百钱,说:“你真是个小人,当年做好事有始无终啊。”第三件事情,就是找到了当年羞年的市井无赖,让他蒙受胯下之厚的那个流氓地痞,韩信封他为中尉,大出人的意料之外。于是韩信就解释说:“他本来就是一位壮士,当年他侮辱我的时候我没有和他计较,但是他让我忍辱负重。所以我今天才有这么大的成就啊!”
韩信所作的这些全部是报恩。对于漂母,掷以千金是报恩。对南昌亭长给他百钱,那也是报恩。现在让这个市井无赖做了中尉,那也只能理解为报恩。既然是报恩,就说明当年这个人与韩信无仇。这个人当年与韩信无仇,就说明韩信没受侮辱,等于给自己平反,所以这一招,高明阴险。
二、离楚入汉
天下局势就像六月天,说变就变。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看大家都有事情可做,自己在家里天天晒太阳,还受乡人歧视。他思忖道:老子好歹是条汉子,自己现在一事无成,愧对祖先。不若现在操刀出去打天下,或许是条出路。就算不幸挂了,大不了三十年后又是条好汉。
他听说项梁是一代英雄豪杰,就带着宝剑满怀希望地给项梁投了简历,想让项梁给他安排一份差事。这可是他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面试啊!但是他既没后门,又没有牛逼的名声,项梁部下只是让他留在部队当个小卒。韩信当然很不甘心就这么做个小兵,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新手上路,没有工作经验,又没有本科学历,项梁怎么可能会重用他呢?韩信只有告诉自己:“我忍,总有我韩信一展身手的一天。反正外面局势也这么乱,在军队里好歹有餐饭吃。”
谁料,收多久,项梁就在楚秦大战中阵亡了。韩信命大,楚秦那场恶战,他饶幸存活下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项梁死后,项羽自己做上将军。韩信觉得项羽这个人打仗厉害,做事情又下得了狠心,很有魄力。所谓,鸟择良木而栖,他觉得继续跟项羽混,比跟他叔混还有盼头。项羽也觉得韩信打仗时,骁勇敢拼,于是就让他升为郎中。韩信得到提拔,心里愈发想要有所作为。于是,他多次给项羽献计,希望可以好好表现一下。可是,项羽这个人素来自视甚高,根本不搭理他这郎中。韩信热脸贴了顶羽的冷屁股,很是沮丧。
项羽一意孤行,根本不在乎谁,更别提区区一个韩信。韩信终于对项失望了。他就想:项羽虽然有才,不过听不进半句忠言,将来肯定也没有好结果。韩信正祈祷上天,给他一个机会离开!恰逢刘邦入蜀,君子相时而动,韩信就离楚归汉。他心想,你项羽看到了吧,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韩信哪里混不到一口饭吃! 汉王确实赏了他口饭吃,职位还比不上在项羽那里。汉王让他做服务员(还不是领班!),接待接待客人。韩信再次陷入了心情的低谷!韩信每天都提不起精神做事,提不起精神那就做错事,韩信真的犯错误了,而且还是很严重的错误,严重得要掉脑袋。他和那些跟他一起犯错误的人被押上了断头台。刽子手都准备好了,刀起头落,连斩了十三人。待到要斩韩信时,只听他大吼一声:“刀下留人啊。”监斩官刚好是夏侯婴,大家都知道夏侯婴这个人个性还是比较仁慈的。他听到突如其来的怒吼,他也震惊了,于是让韩信说话。韩信就说:“汉王就是这样统一天下的吗?我们都是为他效劳的壮士,现在他斩了我们,谁替他去打天下?”夏侯婴觉得这话讲得掷地有声,不同凡响,又见说话之人一脸无畏,相貌刚正,于是就下令放了他。夏侯婴就把韩信叫过来聊天,韩信一直以来就有很多抱负,一一说给夏侯婴听。夏侯婴听了觉得这个小伙子真是难得人才,于是就把他向刘邦推荐。刘邦自己没文化,识不出韩信是个人才,好在他很给自己周围大臣的面子,于是就任用了韩信。他就打发韩信去做后勤部长,管理粮食和食堂。放到现在也是个肥缺,谁知韩信他老人家不稀罕。
韩信知道萧何是刘邦面前的大红人,就经常跑去和萧何聊天。韩信和萧何说兵法,说的都是萧何闻所未闻的,萧何觉得自己是遇到奇才了,很看重韩信。韩信想:这下有萧何做后台,自己肯定要被重用。只是等啊等啊,他天天看到的不是生的猪头就是熟的大白菜。他觉得这么下去自己也要变成猪头大白荣了,给刘邦做一辈子后勤部长,他不要跟着他老死蜀中,于是走到南郑的时候,和许多将领半路逃跑。萧何正巧去找韩信唠嗑,结果一去扑了个空,下人说韩信收拾包袱走了。萧何一听急了,也没有报告汉王,就急追而去。
萧何骑马匆匆而去,大家以为他也要逃跑,就报告给了汉王。汉王是又气又急,要是没有了萧何,他这日子还真不知道怎么过。不过,时隔几天后,萧何又回来了。汉王其实心里很乐呵却假装生气地说:“你不是要辞职吗?怎么又回来了?萧何喝了口水说:“我哪里是要辞职,我是去追人”。汉王问:“追谁啊?”,萧何答:“啊韩信。”汉王不满道:“走了那么多高级主管、部门经理你不追,你追个后勤部长。真是脱线!”
萧何说:“主子啊,要是就在蜀中自守当然觉得韩信对您没有用,要是您想打天下,韩信是个不可或缺的人才。”汉王就说:“他有这么牛逼吗?你们这样看得起他。那好吧,我就让他做个将军试试。你给我叫他过来。”萧何就说:“汉王,您这说话口气好像召唤小孩子一样,明显不信任不重视他。他知道了,还是会跑的”。汉王说:“我现在让他做将军,他都跑。他想怎么样啊?”萧何笑了,答:“他是您请来的人才,您当然要以对待人才的礼节对待他了。选个良辰吉日,设个场子,大家斋戒沐浴越隆重越显得您有诚意。韩信见您这么有诚意,就一定会为你卖命的。”
刘邦果真下令要设坛封将。命令一放下去,将士们都很开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要被提拔为大将军了。到了拜大将那日,大家都精心装扮,耐心等待,结果王令一宣:原来是韩信做了大将军。大家都傻眼了,想:那小子凭什么做将军。韩信很高兴,但是众将却很不服。
刘邦就把韩信叫过来说:“我现在封你做了将军,你也没有做过什么功绩,大家对你很不服。我现在要你给我个定国安邦的良策,也好堵堵攸攸之口啊。”
韩信说:“好,大王如此相信我,你我有话也就直说了。敢问大王,您要是想东进争天下,谁会是您的劲敌?”刘邦就说:“还用讲,当然是项羽。他那是神兵神将,他自己又能打,我怎么跟他比啊?”韩信说:“大王,您很有自知之明啊。您确实不如项王。我以前在做他部下的时候,侍奉过他。他这个人很彪悍,张嘴训人,没有人不吓得发抖的。不过您也不用自卑,他有一点却是比不了您的。您会知贤善用,而他偏偏是自负骄傲,总觉得没有人比他自己更好。他对部下很关心,要是士兵们有病,他都要亲自去看,而且还会难过的流泪。但是,到了要封爵时,他却又舍不得官印给有功之人,所以干脆不封,小气鬼一个。你别看项羽现在雄霸天下,诸侯俯首称臣,但是大家心里都明白,没有谁是真正服项王的。项羽自己不住关中,住在彭城,他就把彭城设为都城。又把天下的好地方封给他的亲信,大家都很伤心的。项羽这个人很残暴,所以他的军队也和他一样,到哪哪就生灵涂炭,百姓无不记恨他。他入住关中时,就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章邯投他时,他还把秦军子弟全活埋了。关中百姓都恨不得要食他骨剥他皮。本来按照规矩,您先人关中,您就应该是王。如今,你回去攻下汉中三地,一定没有问题。这其实也是老百姓心之所向啊!”
刘邦听了韩信的话之后,心中大喜,心想:哎呀,这么有才能的谋士,自己怎么没有早些发现呢。他欣喜若狂,一时间壮志凌然,对韩信言听计从,马上部署诸将准备出击。从此,韩信便在刘邦处站稳了脚跟,终于等到了他大展身手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