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溜唐马到宋佛

历史传说是一个富含文化意味的典故,是一桶有助于前行的营养液,无论它是载于正史、乡志,还是口口相传于民间邑里。

“三高村,五固城,一溜唐马到宋佛”(佛,新乡县人读“feng”),此言在老一辈铁西新乡县人中广为流传,它承载了一代代人太多的乡愁与无限回味。

如今以“三郭二崔一张姜”为人口大户的大召营在“唐朝时已有人居住于此”,其辖“五固城”“五唐马”。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汲县新中乡(今大召营张固城)喜得叛臣南越国丞相吕嘉之首级,而改新中乡为获嘉,并置县。后因朝代更迭,获嘉县城几经迁移,539年始定今址,新中乡城池亦因时局动荡、政治地位的废弃,无奈得“故城”之名。

荒城废址渐渐为百姓遗黎所用。随着明初山西移民在新乡的入驻、开发,废弃的老获嘉县城周遭人气渐旺,形成了仝固城、张固城、王固城、丁固城、张丁固城。

大召营西侧的“胡韦线”,即是传说与现实并存的“一溜唐马到宋佛”。唐朝时,大召营的住户以此处的盐碱地为牧马场,得地名“唐马”。

“五唐马”形成于明清两朝。明初山西移民在唐马居住、开拓、繁衍生息,逐渐有了“李唐马”“张唐马”“马唐马”三个村落。

村落的拓展、成型,有时如同个体的情绪一般充满悲辛交集。明永乐朱棣朝时从山西移民居于李唐马村西头的张氏族人,在嘉靖朝因张缉之女被册封为顺妃,其居住地改称皇亲唐马村;清中期,张唐马村则因二兄弟不睦,分村而居,东张唐马村由此出现。

从大召营的唐马诸村到翟坡的宋佛,是一段空间的转移,是从一个个往事到另一个传说典故的探究。赵宋王朝时因黄河、沁水泛滥,一石佛被冲送于此,得名“宋佛”。明朱棣时,从山西移民于此的张氏,因其居地与村北一地重名,故取名“小宋佛”。

“大宋佛不大,小宋佛不小”。小宋佛村中保留至今的明佛造像护佑着这方水土,邑人屡屡虔诚拜之。

一溜唐马到宋佛
一溜唐马到宋佛
一溜唐马到宋佛
一溜唐马到宋佛
一溜唐马到宋佛
一溜唐马到宋佛
一溜唐马到宋佛
一溜唐马到宋佛

所谓“心中有佛,四观皆佛”。移民的迁徙、村落的规制成型无不透露出古人的无奈、艰辛、智慧,焦灼的眼神渐渐有了对人生地不熟的大自然的悟透,他们赢了,“一溜唐马到宋佛”是他们筚路蓝缕开创的留与后人的圆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