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很多人的团圆年,然而为了防控疫情,他们却以另一种方式“团圆”,演绎着不同的“逆行”故事,诉说这打赢疫情防控战的信心和决心。
<h1 class="pgc-h-arrow-right">父子携手 “站哨”</h1>
“您这从哪儿来啊?要去哪户人家啊?先量下体温,最近有没有去过湖北、温州?有没有接触过从湖北、温州回来的人?家里有没有发热的人?”在江南镇珠山村王家自然村村口卡点,村民袁竹良和儿子守在这里,耐心询问了解来往车辆人员情况。

1月26日,江南镇珠山村委征集志愿者参与防疫工作,袁竹良得知后,主动向村委“请战”。与他一起报名的,还有春节休假在家的儿子袁先发。“虎父无犬子”,袁先发今年26岁,是桐庐泛亚公司员工。“父亲经常对我说,要常怀赤子之心,不坠青云之志!作为村里的一份子必须行动起来,保护他人,也是保护自己!”连日来,每天下午4:30到晚上9:00,父子俩雷打不动在村口卡点一同“站哨”。
“参与这次防疫志愿活动,让我对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刮目相看、心怀敬佩!”深受党员挺身而出、奋不顾身精神感染的袁先发,连夜写下入党申请书,递交到珠山村王家党支部书记手上。“不管组织有没有批准我入党,今后都将严格要求自己,不管是疫情时还是疫情后,都将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
在江南镇像袁竹良和袁先发这样主动要求参与疫情防控,共同守卫家园的党员群众还有很多。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夫妻同心“战斗”</h1>
“马主任,从村里回来了?赶紧休息一下,您都连抽转了好几天了!”连日来,这几乎已经成了同事对马振华标志性的问候语。自从大年初一投入到防疫第一线开始,办公室里,就很难看到他的身影,每次回来,也只是匆匆喝口水,抓紧布置下工作,又赶紧回到村里。
马振华是钟山乡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同时又是该乡城下村驻村组长。自从年初一收到紧急通知后,身为党员的他就马上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的岗位,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设置卡点、执勤,人员排摸、管控,隔离人员的转移和生活物资筹备……连续13天高强度的工作,已经让他的身体略感不适,可是他仍旧坚持着。“接下来的14天是硬仗,宝宝还在等我回去讲故事呢!”说这话时,他满脸慈祥。
一次走访中,马振华看着村民的孩子,紧缩的眉头难得舒展开来。同事笑着问道:“马主任,想孩子了吧?这段时间辛苦你老婆一个人带着孩子了。”然而他却摇了摇头说:“是辛苦岳父岳母了。”原来,马振华的妻子是县中医院泌尿科的主治医师,也正身处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振华,跟你商量一个事情,我马上要被抽调到隔离病房了,今天培训刚结束。你是党员必须在一线,我是一名医生,也应该奋战在一线!”
“我把我这边人员管控好,把防控工作做得扎实一点,再扎实一点,你那边的压力就小一点。”
“我们早点治愈患者,你也能早点回家。宝宝已经让爸妈负责带了。”……
翻开两人的聊天记录,这对抗“疫”夫妻,尽管身处不同的位置,却都为了“打赢抗击疫情硬仗”这同一目标而战斗着!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家四口“上阵”</h1>
在横村镇香山村塘福坞卡口上,有这样一个身影——她微斜着头,脖子戴着颈托,偶尔往后靠一靠,每逢有车经过就立马上前询问登记。“去年11月,她出车祸伤到颈椎中枢神经,有轻微脑震荡,医生说至少需要静养3到6个月,但由于防控工作需要,她一直坚守岗位。”一起值勤的同事一边介绍一边竖起大拇指。这个坚强的身影就是横村镇香山村党总支委员、妇联主席柴卫玉。
“非常时期,党员干部当然应该冲在最前。”有15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她,群众基础牢固,工作经验丰富,防疫工作伊始便成了村里的主力军之一。
“疫情严峻、紧迫,村里人手不足,我就问了家里两位愿不愿意来,没想到一个个比我还积极。” 柴卫玉的女儿因疫情影响未能回单位上班,当听妈妈说村口设点劝导需要志愿者,马上要求报名参与。值勤时看到有些村民没戴口罩,就把自己备用的提供给他们。女儿说:“尽我所能帮村里做点事情,也算是为抗击疫情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柴卫玉的丈夫是杭州交投集团下属杭州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桐庐驾培公司负责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除夕夜,来不及吃团圆饭,就召集主要班子成员召开紧急视频会议,研讨制定防控方案。白天处理好公司工作后,晚上继续到卡点接力值班。
柴卫玉的儿子也同样奋战在一线。就职于杭州交通警察支队铁骑队的他,主动放弃休假,年初一就在杭州机场防疫卡点上坚守岗位。家庭群里,他微信告诉家人:“我很好,不用担心,大家照顾好自己,一定要响应政府的号召,不给国家添麻烦。”
大年三十到现在,柴卫玉一家四口就是这样在战“疫”一线“团圆”着。
通讯员:赵城钰 叶梦龙 董佳培
记者:邓晓忠 李雯
责任编辑:戴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