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武圣关羽一生巅峰之战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惨遭无情吊打

作者:白马晋一

文:芥末老生(作者原创授权)

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夏,刘备占领汉中不久之后,镇守荆州的关羽率军北上开始进攻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和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武圣关羽一生巅峰之战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惨遭无情吊打

为什么要进兵襄、樊?因为它们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故曰重在襄阳也。”

诸葛亮早在十几年前就对刘备说过:“一旦机会成熟,分兵两路由益州进攻关中、由荆州进攻宛城和洛阳,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襄阳和樊城位于汉水上游,把守着南阳盆地的南大门,正处在进攻宛城和洛阳的咽喉要道上。

《三国志 诸葛亮传》: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衆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再从当时关羽控制的荆州三郡地区的局部形势看,北有曹仁、东有吕蒙,两面受敌,而且在这两个方向上皆无险可守。

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和襄阳相距大约五百里,之间一片坦途,《南齐书·州郡志》说:“江陵去襄阳步道五百,势同唇齿,无襄阳则江陵受敌不立故也。”这就是说襄阳同样还是荆北平原的北大门,与江陵如同唇齿相依,要想拱卫重镇江陵,就必须要控制住襄、樊二城。

另外,在孙刘两家沿湘水划界之后,荆州所余三郡与东吴的边界线太过漫长、几乎处处漏风,只有北取襄、樊,与汉中通过上庸郡连为一体,摆脱掉两面受敌的窘境之后,才能依托汉水、长江、湘水建立起一条可以抵御来自江东威胁的相对有效、稳固的防线。

武圣关羽一生巅峰之战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惨遭无情吊打

而更为关键的是,此时曹操虽然已经撤出汉中,但是仍旧驻扎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他一日不从长安撤军,汉中受到的威胁就一日不能解除,益州就还要承受向汉中输送补给的巨大负担。益州虽然富庶,但是在“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这种拼尽全力的状况下,也已然临近即将崩溃的边缘。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曹操从关中调动开,消除掉益州和汉中承受的巨大压力。

而不久前刘封和孟达在刘备的命令下,已经攻占了房陵郡、上庸郡,襄、樊二城的侧翼已经完全暴露在他们的威胁之下,那么此时关羽北上进攻襄、樊二城,就是一招可以扭转全局态势的胜负手。

武圣关羽一生巅峰之战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惨遭无情吊打

史书中对于关羽与曹仁的交战过程并无详细记载,大致情况应该是互有胜负,比如曹仁麾下的将军庞德(马超旧部)曾经射中关羽额头、让关羽的官兵都对他非常忌惮(射羽中额……皆惮之)……但是最后的战果就是,被称作曹操所有将官之中勇武排名第一的曹仁(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被打的大败,不得不退守樊城,向曹操紧急求救。

武圣关羽一生巅峰之战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惨遭无情吊打

曹操接到战报之后,本想派儿子曹植督帅大军前往支援,没料到曹植却因为大醉不醒而无法接受军令,曹操一怒之下就改命于禁假节钺统帅三万大军(七军)奔赴樊城,随后又派徐晃领兵,作为预备队进驻被曹仁屠戮一空的宛城(今湖北省南阳市)。

《三国志 陈思王传》: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勑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三国志 于禁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

《三国志 徐晃传》: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

于禁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在官渡大战的时候,曾经独自率领2000步兵硬扛袁绍数万人的进攻而不败,“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持军严整,”,被称赞为“虽古名将,何以加之!”,官拜左将军,是被曹操最为倚重的外姓将领。

武圣关羽一生巅峰之战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惨遭无情吊打

于禁在七月终于赶到了战场,率本部人马驻扎在樊城外围的平鲁城,曹仁派庞德在樊城以北十余里的地方扎营,三处守军遥相策应。

襄阳城坐落在汉水南岸,城池高峻,城外两侧分别高山林立,曹操任命的征南将军曹仁就驻守在与它隔河相望的樊城。这两座城互为犄角,汉水横亘其间既是屏障又为联通的纽带。这种特殊的地形,使得襄、樊二城极为易守难攻。

在于禁的增援部队到达之后,曹军的总兵力对关羽已经形成优势。对方有名将前来坐镇支援、自己兵力不足、还要攻克坚城,这对关羽来说,怎么看来都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该怎么办?既然对方分兵,那就只有设法逐个击破了。

汉水蜿蜒曲折,自陕西白河县流入界内,经郧阳府城南,又历均州及光化县之北,再东至襄阳府城北折而东南。它是一条雨洪河流,也就是说在每年的夏秋两季伴随着暴雨,这条河经常会爆发洪水。

洪水,有夏季洪水与秋季洪水之分,八月(农历)以后发生的洪水统称秋季洪水。这个时间段里,这一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盛,西风槽不断东移,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会造成明显的降雨过程,多为大到暴雨,汉水随后就会出现连续洪峰,而且历时长、洪量大、覆盖面积广。

武圣关羽一生巅峰之战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惨遭无情吊打

在荆襄地区征战了多年的关羽,对这个气候特点非常熟悉,此时已进入八月,大霖雨即将到来,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于禁和庞德,开始了破敌的准备工作。

不久之后,大暴雨果然如期而至,而且一直持续了十多天,汉水因此水位暴涨、大堤决口,几丈高的洪水像猛兽一样向下游猛扑而来,老旧残破的平鲁城一冲即毁,对此毫无准备的于禁部队被汹涌而来的大水团团围困、只得不停向高处攀爬避水。然而,不等他们寻找到避险的地方,关羽的大部队已经驾着大船蜂拥而至。此时于禁部队的甲胄、兵器已经全部被洪水冲走,连个落脚地都没有的他们,根本没有了反抗的能力,于是包括于禁在内的全体官兵集体投降。

《水注经 卷二十八》:建安中,关羽围于禁于此城,会沔水泛溢三丈有馀,城陷,禁降。

《三国志 于禁传》: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关羽随即又带兵去围剿庞德的部队。同样遭遇洪水的庞德幸运地带着少数部队爬上了一处大堤避水,面对驾船而来的关羽大军,庞德死战到底,无奈最后落入水中被俘。关羽因为庞德的哥哥随马超投奔了刘备,就有意招降庞德,但是庞德在大战开始之前就已经心存死志,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关羽劝降无果只得将他斩首。

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樊下诸将以悳兄在汉中,颇疑之。魏略曰:悳从兄名柔,时在蜀。悳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悳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悳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悳与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悳被甲持弓,箭不虚发。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悳皆收斩之。自平旦力战至日过中,羽攻益急,矢尽,短兵接战。悳谓督将成何曰:“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悳与麾下将一人,伍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谓曰:“卿兄在汉中,我欲以卿为将,不早降何为?”悳骂羽曰:“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遂为羽所杀。

此役过后,于禁带来的三万人马连同大大小小的各级将官全部被俘虏,只剩曹仁坐困愁城,战场形势就此发生了一边倒的变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