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聖關羽一生巅峰之戰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慘遭無情吊打

作者:白馬晉一

文:芥末老生(作者原創授權)

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夏,劉備占領漢中不久之後,鎮守荊州的關羽率軍北上開始進攻襄陽(今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和樊城(今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

武聖關羽一生巅峰之戰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慘遭無情吊打

為什麼要進兵襄、樊?因為它們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讀史方輿紀要》中說:“夫襄陽者,天下之腰膂也。中原有之,可以并東南。東南得之,亦可以圖西北者也。故曰重在襄陽也。”

諸葛亮早在十幾年前就對劉備說過:“一旦機會成熟,分兵兩路由益州進攻關中、由荊州進攻宛城和洛陽,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襄陽和樊城位于漢水上遊,把守着南陽盆地的南大門,正處在進攻宛城和洛陽的咽喉要道上。

《三國志 諸葛亮傳》: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内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将将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将軍身率益州之衆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壺漿以迎将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再從當時關羽控制的荊州三郡地區的局部形勢看,北有曹仁、東有呂蒙,兩面受敵,而且在這兩個方向上皆無險可守。

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和襄陽相距大約五百裡,之間一片坦途,《南齊書·州郡志》說:“江陵去襄陽步道五百,勢同唇齒,無襄陽則江陵受敵不立故也。”這就是說襄陽同樣還是荊北平原的北大門,與江陵如同唇齒相依,要想拱衛重鎮江陵,就必須要控制住襄、樊二城。

另外,在孫劉兩家沿湘水劃界之後,荊州所餘三郡與東吳的邊界線太過漫長、幾乎處處漏風,隻有北取襄、樊,與漢中通過上庸郡連為一體,擺脫掉兩面受敵的窘境之後,才能依托漢水、長江、湘水建立起一條可以抵禦來自江東威脅的相對有效、穩固的防線。

武聖關羽一生巅峰之戰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慘遭無情吊打

而更為關鍵的是,此時曹操雖然已經撤出漢中,但是仍舊駐紮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他一日不從長安撤軍,漢中受到的威脅就一日不能解除,益州就還要承受向漢中輸送補給的巨大負擔。益州雖然富庶,但是在“男子當戰、女子當運”這種拼盡全力的狀況下,也已然臨近即将崩潰的邊緣。那麼,當務之急就是要把曹操從關中調動開,消除掉益州和漢中承受的巨大壓力。

而不久前劉封和孟達在劉備的指令下,已經攻占了房陵郡、上庸郡,襄、樊二城的側翼已經完全暴露在他們的威脅之下,那麼此時關羽北上進攻襄、樊二城,就是一招可以扭轉全局态勢的勝負手。

武聖關羽一生巅峰之戰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慘遭無情吊打

史書中對于關羽與曹仁的交戰過程并無詳細記載,大緻情況應該是互有勝負,比如曹仁麾下的将軍龐德(馬超舊部)曾經射中關羽額頭、讓關羽的官兵都對他非常忌憚(射羽中額……皆憚之)……但是最後的戰果就是,被稱作曹操所有将官之中勇武排名第一的曹仁(曹大司馬之勇,贲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被打的大敗,不得不退守樊城,向曹操緊急求救。

武聖關羽一生巅峰之戰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慘遭無情吊打

曹操接到戰報之後,本想派兒子曹植督帥大軍前往支援,沒料到曹植卻因為大醉不醒而無法接受軍令,曹操一怒之下就改命于禁假節钺統帥三萬大軍(七軍)奔赴樊城,随後又派徐晃領兵,作為預備隊進駐被曹仁屠戮一空的宛城(今湖北省南陽市)。

《三國志 陳思王傳》: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将,行征虜将軍。欲遣救仁,呼有所勑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罷之。

《三國志 于禁傳》: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長安,使曹仁讨關羽于樊,又遣禁助仁。

《三國志 徐晃傳》:複遣晃助曹仁讨關羽,屯宛

于禁是曹操手下的名将,在官渡大戰的時候,曾經獨自率領2000步兵硬扛袁紹數萬人的進攻而不敗,“太祖每征伐,鹹遞行為軍鋒,還為後拒,持軍嚴整,”,被稱贊為“雖古名将,何以加之!”,官拜左将軍,是被曹操最為倚重的外姓将領。

武聖關羽一生巅峰之戰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慘遭無情吊打

于禁在七月終于趕到了戰場,率本部人馬駐紮在樊城外圍的平魯城,曹仁派龐德在樊城以北十餘裡的地方紮營,三處守軍遙相策應。

襄陽城坐落在漢水南岸,城池高峻,城外兩側分别高山林立,曹操任命的征南将軍曹仁就駐守在與它隔河相望的樊城。這兩座城互為犄角,漢水橫亘其間既是屏障又為聯通的紐帶。這種特殊的地形,使得襄、樊二城極為易守難攻。

在于禁的增援部隊到達之後,曹軍的總兵力對關羽已經形成優勢。對方有名将前來坐鎮支援、自己兵力不足、還要攻克堅城,這對關羽來說,怎麼看來都像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該怎麼辦?既然對方分兵,那就隻有設法逐個擊破了。

漢水蜿蜒曲折,自陝西白河縣流入界内,經鄖陽府城南,又曆均州及光化縣之北,再東至襄陽府城北折而東南。它是一條雨洪河流,也就是說在每年的夏秋兩季伴随着暴雨,這條河經常會爆發洪水。

洪水,有夏季洪水與秋季洪水之分,八月(農曆)以後發生的洪水統稱秋季洪水。這個時間段裡,這一地區的副熱帶高壓異常強盛,西風槽不斷東移,冷空氣南下與暖濕氣流交彙,會造成明顯的降雨過程,多為大到暴雨,漢水随後就會出現連續洪峰,而且曆時長、洪量大、覆寫面積廣。

武聖關羽一生巅峰之戰是啥?曹操麾下名将慘遭無情吊打

在荊襄地區征戰了多年的關羽,對這個氣候特點非常熟悉,此時已進入八月,大霖雨即将到來,于是他把目光轉向了于禁和龐德,開始了破敵的準備工作。

不久之後,大暴雨果然如期而至,而且一直持續了十多天,漢水是以水位暴漲、大堤決口,幾丈高的洪水像猛獸一樣向下遊猛撲而來,老舊殘破的平魯城一沖即毀,對此毫無準備的于禁部隊被洶湧而來的大水團團圍困、隻得不停向高處攀爬避水。然而,不等他們尋找到避險的地方,關羽的大部隊已經駕着大船蜂擁而至。此時于禁部隊的甲胄、兵器已經全部被洪水沖走,連個落腳地都沒有的他們,根本沒有了反抗的能力,于是包括于禁在内的全體官兵集體投降。

《水注經 卷二十八》:建安中,關羽圍于禁于此城,會沔水泛溢三丈有馀,城陷,禁降。

《三國志 于禁傳》:秋,大霖雨,漢水溢,平地水數丈,禁等七軍皆沒。禁與諸将登高望水,無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

關羽随即又帶兵去圍剿龐德的部隊。同樣遭遇洪水的龐德幸運地帶着少數部隊爬上了一處大堤避水,面對駕船而來的關羽大軍,龐德死戰到底,無奈最後落入水中被俘。關羽因為龐德的哥哥随馬超投奔了劉備,就有意招降龐德,但是龐德在大戰開始之前就已經心存死志,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關羽勸降無果隻得将他斬首。

将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讨關羽。樊下諸将以悳兄在漢中,頗疑之。魏略曰:悳從兄名柔,時在蜀。悳常曰:“我受國恩,義在效死。我欲身自擊羽。今年我不殺羽,羽當殺我。”後親與羽交戰,射羽中額。時悳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将軍,皆憚之。仁使悳屯樊北十裡,會天霖雨十馀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悳與諸将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悳被甲持弓,箭不虛發。将軍董衡、部曲将董超等欲降,悳皆收斬之。自平旦力戰至日過中,羽攻益急,矢盡,短兵接戰。悳謂督将成何曰:“吾聞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戰益怒,氣愈壯,而水浸盛,吏士皆降。悳與麾下将一人,伍伯二人,彎弓傅矢,乘小船欲還仁營。水盛船覆,失弓矢,獨抱船覆水中,為羽所得,立而不跪。羽謂曰:“卿兄在漢中,我欲以卿為将,不早降何為?”悳罵羽曰:“豎子,何謂降也!魏王帶甲百萬,威振天下。汝劉備庸才耳,豈能敵邪!我甯為國家鬼,不為賊将也。”遂為羽所殺。

此役過後,于禁帶來的三萬人馬連同大大小小的各級将官全部被俘虜,隻剩曹仁坐困愁城,戰場形勢就此發生了一邊倒的變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