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外传播要更自信和从容

作者:张颐武

对外传播要更自信和从容

张颐武

中国的对外传播的状况一直在引发关注和探讨。要做好对外传播当然要考虑到受众的想法,要关注不同社会的人们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差异,要对于受众有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适应他们的需求,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对外传播在这一方面的提升,也是需要长期努力的。当然,问题还有另一面。对外传播的关键还是要把中国的价值和中国的真实状况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和了解,让中国形象“可信、可爱、可敬”。对外传播既和对内传播有差异,也有共同和相似之处,本来就不可能截然分开。

一方面,对外传播和对内传播在其根本的性质上有其一致性,都是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状况,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国人的所思所想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选择。在这一方面其实是没有差别的。对外传播也具有这样的基本特性,这些基本的坚持当然不可能由于宣传的对象不同而根本上改变,否则就有可能变成对于受众的简单的应和,这也会在另一面形成并不理想的效果,也不可能达到有效的对外传播。对外传播的根本还是要坚持中国的国家利益和社会的选择,这不可能由于对象的差异而改变,当然也要高度重视对外传播的特殊性的方面,把基本的坚持和对外传播的特性的把握有机地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现在的全球环境下,尤其是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下,对外传播和对内传播本来就不会有清晰的界限。现在的国际的舆论场的状况,中国的公众也有充分的了解,中国公众的意愿和想法和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的选择当然也会被国际上的人们所了解。其实内外的表达都会引起全球的关注。传播对象的差异当然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同时也要看到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作用。舆论场的差异需要高度关注,但其现在的相互之间的作用也不能轻易忽视。实际上,对外传播也需要更好地把握传播的规律。

客观看,对外传播现在也确实遇到了一些美西方势力的刻意地屏蔽、扭曲和阻滞,在他们的舆论的“主场”上,有不少对于中国的形象的虚假和编造的刻意传播,这也是他们的对内和对外的传播,一方面是对其国内进行这样的宣传,另一方面也对于发展中国家等进行针对中国的恶意传播。这样的情况随着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对于全球的贡献的增长也更多的出现。这样的传播往往就是带有明确的恶意和破坏性的。如何针对这些不实的传播发出中国的声音,这并不是“吵架”,而是让真实的中国的形象来在全球舆论场上得到客观的展现。这种努力确实也是一些西方受众未必接受的,他们由于其长期的意识形态偏见浸润和影响,以及视野的狭窄和片面造成的对于中国的某些刻板印象,当然一方面需要用适应他们的接受的方式给予他们真实的状况。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坚定的表达来陈述真实的状况。这样的状况下,驳斥和还击也是必要的。这也是突破屏蔽和扭曲的必要的方式。

这是在不同的状况和场合下,用不各种方式下坚决地用真实维护中国的利益和形象。怎样的方式适合,怎样的方式能够让人听到,都可以运用。适应受众,这种受众当然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听得进去的受众,就会有好的效果。对于满含偏见,对中国的现实情况就根本上加以扭曲的人,往往直截了当地戳破其虚假和不真实,用强有力的方式对于他们进行驳斥和反击,也会收到好的效果。在传播中,各种方法和路径只要能够有好的效果,就是需要的。坚决地用事实说话,坚定地捍卫基本的价值,这是一切传播展开的前提,当然各种方法也都是需要的,需要对于受众的了解,从而采取多样的方式。澄清事实,坚定地驳斥无端的攻击和指责,坚定地捍卫事实也是传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方式。

对外传播要注重传播的规律和特点,这需要更多的自信和更多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