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亚历山大东征秦国能获胜吗?历史学家:来100万也攻不下

作者:泽九段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56年诞生于马其顿王国,称亚历山大三世。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其父亲为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之子。

亚历山大自幼博学聪明,师从亚里士多德,在名师的指点下,马其顿精通文韬武略。16岁的时候,代父统治马其顿,看来确实是天赋异禀啊!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一次宴会上被刺杀,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接管了马其顿政权,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东伐之路。

公元前335年,马其顿率领大军统一希腊全境。

公元前334年率军东征,相继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伊苏斯战役及高加米拉战役中大破波斯帝国军,横扫小亚细亚、中东及伊朗高原,不费一兵一卒占领埃及全境,前330年吞并波斯帝国。前329年转战中亚,前327年继续南征印度。

亚历山大东征秦国能获胜吗?历史学家:来100万也攻不下

在征战13年的时间中,先后征服了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建立起一个横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锡尔河流域的庞大帝国。

在南征印度的时候,因为当时军队出现了严重的瘟疫,加上水土不服和战士的思乡之情,亚历山大在北印度地区设立总督后,撤离印度回到巴比伦。亚历山大回到巴比伦后继续谋划着征服印度南部地区,却因身患重病后不治身亡,享年33岁。

回归亚历山大的一生,青年时期开始掌握兵权,率兵驰骋小亚细亚、中亚地区,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最终因身患重疾身亡。亚历山大少年得志、天资聪颖、富有谋略,放眼整个世界史,能在这么年轻时取得如此成就的人,很难找出与之匹肩的。

其实,亚历山大东征也是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人曾经做过假设,如果亚历山大没有英年早逝,而是继续东征到达秦国,是否能打败秦国,征服东方七雄呢?

查阅历史资料我们得知,压力山大东征的军队规模在4-5万人。亚历山大东征引以为傲的无疑是马其顿方阵,那么在下面的篇幅中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马其顿方阵。

亚历山大东征秦国能获胜吗?历史学家:来100万也攻不下

马其顿方阵通常64名甲兵组成一个排,128人组成一个连,256人组成一个营,1024人组成一个团,4096人组成一个师。它除了重步兵外,还包括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的骑兵团,总计8192人(即初级方阵)。每个联合方阵由4个初级方阵组成,人数规模在32000人。

方阵士兵所携带的武器主要以马其顿长矛为主,长度为13-14英尺,换算成米为3.96-4.26米。持双手操作,后期的长矛为18英尺。除此外,每位士兵还配备2英尺的圆盾,主要是掩护侧身和临近的队友。一旦前面的士兵有​倒下,后面的士兵迅速补上空缺,以矛的长度形成优势向前进攻。

整个马其顿方阵有很大杀伤力,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缺点是缺乏机动性,山地不宜使用。

此时马其顿方阵踏上远征秦国的道路,首先要面临的问题是要翻越秦岭。重重高山,天寒地冻,路上充满了不确定的危险性。

想要供应4-5万人的粮草问题,则需要从印度地区调集几十万的民夫来运输。在落后​的​运输条件下,想要进行粮草远距离的运输,简直比登天还难,可以参考一下蒙古军队远征花剌子模。

亚历山大东征秦国能获胜吗?历史学家:来100万也攻不下

即使远征军翻越秦岭,中间的路途还有数不清的沙漠、戈壁。长达数千公里的行军,也要花费几个月。除此之外还有西域士兵、匈奴士兵的骚扰。

水的问题是首先需要考虑的,远征军经过的路大部分是沙漠、戈壁,是非常缺水的,在长期缺水的情况下,容易影响军心。

亚历山大想要东征秦国,必须用全国之力来保障后勤,否则的话人还有到达,就饿死在半道。

即使东征军队有幸来到了秦国城墙下,面对高大的城墙,对于轻装的东征军来说,想要攻下固若金汤的城池,无疑是给秦军刷经验。

此时的秦国正处于秦惠王时期,商鞅变法已经得到了巩固,军容军纪和生产力已经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东方七雄的战争中,动辄是几十万人的大规模团战。且秦国常备军力在30万人以上,面对几万人的东征部队,也不够秦国士兵拿军工用的。

秦军想要和亚历山大远征军打仗,没有必要和其硬碰,只需要围点打援、切断粮道即可胜利。

亚历山大东征秦国能获胜吗?历史学家:来100万也攻不下

因此有历史学家曾说,即使远征军的规模达百万人之巨,也未必拿下秦国。首先这些国家的军队是东拼西凑的,语言不统一、军令不统一,还各怀鬼胎。一旦战争出现了失利的局面,脆弱的联盟关系会瞬间土崩瓦解。

想要供应百万人的后勤,那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是不可想象的。兵不在多,在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要秦国不主动投降,亚历山大东征军想要征服秦国那是不可能的。

大家对此事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大家动一下发财的小手,积极​的​评论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