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大清最后一位科举状元,高中不久大清就亡了,在民国过得咋样

《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隋炀帝609年

科举制始于605年,代替九品中正制为国家选拔人才,是封建时期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使中下层百姓也有进入仕途的机会。考科举的人要通过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由武则天690年发明,武则天亲自出题考考生,考生和考官不敢在她面前作弊,能考中前三的都是真材实料的人才。

殿试前三为状元、榜样、探花,科举制1300年历史,诞生了592名状元,第一个状元是622年的孙伏伽,最后一个状元是1904年的刘春霖,科举制1905年废除,此后封建社会再也没有状元。

他是大清最后一位科举状元,高中不久大清就亡了,在民国过得咋样

孙伏伽作为古代第一个有据可查的状元,他的一生过得十分平静,遇到了虚心纳谏任用贤才的李世民当君主才华得到展示,平静度完晚年,刘春霖所处的时代跟他完全不同,命运要波折许多。

刘春霖1872年出生在河北肃宁,家里世世代代为农,父母希望他能光耀门楣,咬紧牙关送他上私塾。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刘春霖从小就明白父母的苦心,每天都刻苦学习,尽管是晚上也要挑灯夜读,还好他的努力有了回报,写字做文章都一绝,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

他是大清最后一位科举状元,高中不久大清就亡了,在民国过得咋样

刘春霖没有成为下一个仲永,他一路高歌到殿试,在殿试上取得不小的成就。刘春霖本来是榜眼,但考中状元的朱汝珍名字没取好,名字里有个“珍”正好跟慈禧讨厌的珍妃撞名。珍妃是光绪帝的妃子,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变法,守旧派慈禧不支持维新派因此把珍妃、康有为、梁启超视为敌人,巧的是朱汝珍来自广东,跟康、梁二人又是一个地方的,慈禧更加讨厌他,把刘春霖提拔为状元。

刘春霖这个名字读起来如沐春风,像是一块旱地及时得到春雨的滋润,慈禧希望清朝这块贫瘠的土地有了刘春霖能够化凶为吉慢慢复苏起来,对他抱有很大希望。

他是大清最后一位科举状元,高中不久大清就亡了,在民国过得咋样

刘春霖当上状元之后被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就被朝廷送去日本留学,朝廷这么做还是希望送出去这批人能多学一点新知识,用来报效祖国,但是他学完回来没多久,清朝就于1912年2月12日宣告灭亡,他的一身才华没在清朝得到展示。

刘春霖在民国时期做过一段时间官,甚至当过直隶省教育厅厅长,但他看到外面到处都是军阀混乱贪污腐败的一面,不想跟这些人同流合污,1928年就辞官归隐在家中,整日跟书画过日。

他是大清最后一位科举状元,高中不久大清就亡了,在民国过得咋样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地区,这年刘春霖60岁,家人说要给他庆祝一下,但他想到此时的东北人在受苦受难没有心情庆祝,写下一句诗“忧国忍能看彩戏,为传雪已兆丰年”。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为伪满洲傀儡皇帝,溥仪需要有人为他出谋划策,派郑孝胥带着重金请刘春霖出山担任伪满教育部部长。

刘春霖读了几十年书,文人的风骨还在,没有被金钱和权力迷惑,以“年事已高”为由拒绝出山。郑孝胥知道刘春霖爱喝茶,过了一个月带着极品好茶又来找他,不直接谈任职的事,而是讨论艺术,讲了半天才绕到任职,刘春霖早就知道郑孝胥这次的来意,毫不客气将他赶出家门,连同他带来的茶叶也不要。

他是大清最后一位科举状元,高中不久大清就亡了,在民国过得咋样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不久之后侵占北京,他们想找一些中国名人撑台,和刘春霖一起去过日本留学的王揖唐已经投敌,他帮日本人请刘春霖出来做官。刘春霖看着昔日同学已经跟日本人站在一边气不打一处来,把王揖唐痛骂了一顿,骂他是“筋骨软的东西!”

王揖唐被刘春霖骂了一顿很不痛快,在日本人面前打小报告,第二天就带着日本兵抄了刘春霖的家,将他最看重的书画文物全部搬走。刘春霖经过日本人这一闹生活水平下降,只能到街上卖对联换点钱,但他没有因为钱对日本人奴颜媚骨。

他是大清最后一位科举状元,高中不久大清就亡了,在民国过得咋样

1942年1月,刘春霖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1岁,虽然他状元的才华没有得到充分展示,但他多次拒绝为日本人做事的精神配得上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