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隋炀帝609年
科舉制始于605年,代替九品中正制為國家選拔人才,是封建時期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使中下層百姓也有進入仕途的機會。考科舉的人要通過院試、鄉試、會試、殿試,殿試由武則天690年發明,武則天親自出題考考生,考生和考官不敢在她面前作弊,能考中前三的都是真材實料的人才。
殿試前三為狀元、榜樣、探花,科舉制1300年曆史,誕生了592名狀元,第一個狀元是622年的孫伏伽,最後一個狀元是1904年的劉春霖,科舉制1905年廢除,此後封建社會再也沒有狀元。

孫伏伽作為古代第一個有據可查的狀元,他的一生過得十分平靜,遇到了虛心納谏任用賢才的李世民當君主才華得到展示,平靜度完晚年,劉春霖所處的時代跟他完全不同,命運要波折許多。
劉春霖1872年出生在河北肅甯,家裡世世代代為農,父母希望他能光耀門楣,咬緊牙關送他上私塾。窮人家的孩子早懂事,劉春霖從小就明白父母的苦心,每天都刻苦學習,盡管是晚上也要挑燈夜讀,還好他的努力有了回報,寫字做文章都一絕,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
劉春霖沒有成為下一個仲永,他一路高歌到殿試,在殿試上取得不小的成就。劉春霖本來是榜眼,但考中狀元的朱汝珍名字沒取好,名字裡有個“珍”正好跟慈禧讨厭的珍妃撞名。珍妃是光緒帝的妃子,支援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維新變法,守舊派慈禧不支援維新派是以把珍妃、康有為、梁啟超視為敵人,巧的是朱汝珍來自廣東,跟康、梁二人又是一個地方的,慈禧更加讨厭他,把劉春霖提拔為狀元。
劉春霖這個名字讀起來如沐春風,像是一塊旱地及時得到春雨的滋潤,慈禧希望清朝這塊貧瘠的土地有了劉春霖能夠化兇為吉慢慢複蘇起來,對他抱有很大希望。
劉春霖當上狀元之後被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就被朝廷送去日本留學,朝廷這麼做還是希望送出去這批人能多學一點新知識,用來報效祖國,但是他學完回來沒多久,清朝就于1912年2月12日宣告滅亡,他的一身才華沒在清朝得到展示。
劉春霖在民國時期做過一段時間官,甚至當過直隸省教育廳廳長,但他看到外面到處都是軍閥混亂A錢腐敗的一面,不想跟這些人同流合污,1928年就辭官歸隐在家中,整日跟書畫過日。
1931年日本侵占東北地區,這年劉春霖60歲,家人說要給他慶祝一下,但他想到此時的東北人在受苦受難沒有心情慶祝,寫下一句詩“憂國忍能看彩戲,為傳雪已兆豐年”。1932年,日本扶植溥儀為僞滿洲傀儡皇帝,溥儀需要有人為他出謀劃策,派鄭孝胥帶着重金請劉春霖出山擔任僞滿教育部部長。
劉春霖讀了幾十年書,文人的風骨還在,沒有被金錢和權力迷惑,以“年事已高”為由拒絕出山。鄭孝胥知道劉春霖愛喝茶,過了一個月帶着極品好茶又來找他,不直接談任職的事,而是讨論藝術,講了半天才繞到任職,劉春霖早就知道鄭孝胥這次的來意,毫不客氣将他趕出家門,連同他帶來的茶葉也不要。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不久之後侵占北京,他們想找一些中國名人撐台,和劉春霖一起去過日本留學的王揖唐已經投敵,他幫日本人請劉春霖出來做官。劉春霖看着昔日同學已經跟日本人站在一邊氣不打一處來,把王揖唐痛罵了一頓,罵他是“筋骨軟的東西!”
王揖唐被劉春霖罵了一頓很不痛快,在日本人面前打小報告,第二天就帶着日本兵抄了劉春霖的家,将他最看重的書畫文物全部搬走。劉春霖經過日本人這一鬧生活水準下降,隻能到街上賣對聯換點錢,但他沒有因為錢對日本人奴顔媚骨。
1942年1月,劉春霖因心髒病去世,享年71歲,雖然他狀元的才華沒有得到充分展示,但他多次拒絕為日本人做事的精神配得上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