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钱起《送征雁》:那些无处安放的乡愁

作者:墙头草说

唐代诗人钱起是吴兴人,于公元751年考中进士,之后,就在长安一带任职。安史之乱爆发后,钱起被滞留在长安,漂泊流落,没有办法重返家乡,满心乡愁得不到排解。在一个秋夜里,他听到大雁的鸣叫声,看到月下南飞的雁阵,于感慨万千之下,写下了《送征雁》一诗,原文如下: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馀声。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钱起《送征雁》:那些无处安放的乡愁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秋天的夜空万里澄澈,一队大雁鸣叫声向南飞去。夜深了,但诗人还没有入睡,他不顾秋夜的寒凉,站在室外,仰望夜空,夜色如水,万里澄澈,让人心生宇宙永恒,人生短暂之感。这时,几声大雁的鸣叫打断了诗人的思绪,他望见在澄澈的夜空下,一队大雁正连夜向南飞去。此景此景,触发了诗人的乡愁,他不禁深思,在这短暂的人生中,是否还有机会重返家乡?

钱起《送征雁》:那些无处安放的乡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秋风萧瑟,天气变得像霜雪一般寒凉;淡云散去,见到月光下的雁阵而感到惊讶。长安的秋夜已颇寒凉,更何况今夜还有阵阵急促的秋风呢?身处其中,诗人觉得这个秋夜似霜雪一般寒冷。听到雁鸣声之后,诗人循声望去,终于寻找到了雁阵的踪迹,在月光下,一个银色的雁阵从夜空掠过,让诗人暗暗惊叹。诗人不禁为大雁们担心,在这个寒冷的秋夜里,大雁要飞往何处去呢?

钱起《送征雁》:那些无处安放的乡愁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馀声”,大雁从遥远的塞外飞来,我不禁担心它们的翅膀会折断;目送雁阵远去,望不见它们的踪影之后,依旧能够听到雁鸣声。诗人仰望着掠过夜空的雁阵,想象它们是从遥远的塞外飞来的,飞了很远才到达长安,但它们还要飞往更遥远的南方。于是,诗人不禁为大雁们担心,它们能否顺利地抵达目的地?谁也不知道答案,诗人惆怅地目送雁阵远去,直到望不见踪影,听不到鸣声之后,诗人的心也随着它们一起飞远了。

钱起《送征雁》:那些无处安放的乡愁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我惆怅地眺望天际,触目皆是深深的乡愁。诗人怅然若失,久久地眺望着天际,澄澈的夜空下,除了月光和淡云外,再不见大雁的踪影。征雁虽已远去,但由征雁触发的乡愁却一发不可收拾,无论看到什么,诗人都能联想到乡愁。此时,诗人的乡愁仿佛已经充塞于天地之间,有了形状,有了体积,变得具体可感,这表现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钱起《送征雁》:那些无处安放的乡愁

通过科举考试,诗人离开家乡吴兴,来到长安任职,可谓是春风得意。但两三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一切都不是原来的模样。战乱使消息阻隔,家书抵万金,诗人与家人不同消息,这加深了诗人的乡愁。于是,在这个秋夜,诗人无处安放他的乡愁,只能在秋夜独自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