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田闻一 ‖ 辛亥四川大都督尹昌衡最后的归宿(二):36计,走为上计

作者:方志四川

辛亥四川大都督

尹昌衡最后的归宿(二)

田闻一

36计,走为上计

尹昌衡不是个一般的人,是上了民国志的。

他于1884年出生于四川彭县(今彭州市)乡下一个破落的耕读世家,从小聪颖,读书强学博记,13岁始露峥嵘。1903年秋,时年19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廷在川开办的武备学堂。一年后,被选拨保送去了日本东京士官学校留学――这是一所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摇篮。蒋介石、张群、蔡锷、阎锡山等等举凡早期中国有名的军事人才,大都毕业于这所军校。

位于今成都彭州市升平镇的尹昌衡故居(图片来自网络)

尹昌衡在日本东京士官学校留学时,一个班中就有后来成为中国军政界风云人物的阎锡山、唐继尧、李烈钧、李根源、孙传芳等。不过,当时尹昌衡根本没有把阎锡山看在眼里。尹昌衡个子很高,有“尹长子”之称,人也长得漂亮,风流倜傥,各科成绩好。在尹昌衡眼中,来自山西五台山的阎锡山苕眉苕眼,三脚踹不出个屁来,不张理他。毕业后,他们被分到北海道一个日本联队实习,阎锡山睡尹昌衡的上铺。阎锡山长了一身的疳疮子,随时都坐在铺上扣,扣得皮屑满天飞。尹昌衡毛了,骂阎锡山是“癞皮狗”,大家就笑,跟着喊癞皮狗。阎锡山脾气好,笑道,人吃五谷生百病,咦!咋个“癞皮狗”都喊出来了?尹昌衡说,我看你比“癞皮狗”都不如。

尹昌衡(田闻一 供图)

尹昌衡讨厌阎锡山的主要原因是,他一有空,就躺在铺上偷偷地往一个日记上记什么。记完了,再将日记本悄悄锁在一个小箱子里放好。有天,阎锡山站岗去了,尹昌衡好生疑惑,对同寝室的唐继尧、李烈钧说:这个“癞皮狗”会不会是朝廷安在我们身边的“雷子”(特务)?在搞我们的黑材料?当时,尹昌衡同唐继尧、李烈钧都秘密加入了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秘密组织的反清军事组织“铁血丈夫团”。

唐继尧、李烈钧想想说,真有可能。三人合计后,把阎锡山那个上了锁的小木箱拿下来,用刺刀撬开,里面有一本日记。日记上并没有他们的黑材料,只有对班上所有同学的评语。第一个评的就是尹昌衡:“牛顿(尹昌衡爱坐在树下看书,当年发明万有引力定律的大科学家牛顿就是因为坐在树下看书,被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打中受到启发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因此,同学们给了尹昌衡这样一个绰号)确实英雄,然锋芒太露,终虞挫折,危哉惜哉。”对其他同学的评论也都极中肯,可谓一个个入木三分,箴言似的字字珠玑。看完后,尹昌衡这才发现阎锡山不简单,深信“水深必静”,从此改变了对阎锡山的看法,以后成了好朋友,结拜为兄弟。

阎锡山(图片来自网络)

辛亥革命后,他在北京缧泄多年,四次潜离京师都未成功;哪怕就是走到离四川一步之遥的湖北宜昌都被追回。最后是阎锡山出手,周密计划,派人派车在一个深夜,将他接到丰台火车站上火车,到上海,再辗转坎坷地回到了成都。

现在,同蒋介石分分合合、打打闹闹的阎锡山终于同蒋介石合起手来,当上了名义上相当于过去“宰相”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长。阎锡山一来,他就不好说话了。白崇禧毕竟是自己拨擢出来的学生,好打发,而阎锡山不行。该怎么办呢?就在他愁肠百转时,猛地想起,主要是彝族聚居区的十万大小凉山,山高皇帝远,那是一个逃避的好地方。羊仁安等多个有影响、有势力的土司早就欢迎他去。

三十六计,走为上。他决计带部分家人,即日去凉山避一避。他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生命的终结,再也回不来了。

(未完待续)

往期链接

【方志四川•人物】田闻一 ‖ 辛亥四川大都督尹昌衡最后的归宿(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