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近大唐救时宰相姚崇之姚崇孝母

作者:在河之滨

姚崇担任宰相之后,兼任夏官(兵部)尚书,辅佐武则天,以 天下为已任、巡视边疆、整顿边防,加强战备;巡查蒲州,整修盐池 恢复食盐生产,满足国计民生。此外,他还经常和武则天赋诗唱和, 探讨诗作文化,成为武周朝后期政坛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臣。

走近大唐救时宰相姚崇之姚崇孝母

704年6月,正当姚崇忠心耿耿、兢兢业业辅佐朝政时,他母 亲刘氏却卧病在床。姚崇为了照顾母亲,就上书朝廷,请求辞职回 家侍奉母亲。

姚崇的母亲刘氏一生历尽艰辛,就在儿子姚崇12岁那年,丈夫 姚懿殉职于西南边疆褥州都督府,抚育儿女长大成人和维持一家人 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肩上。她含辛茹苦、苦苦支撑,把希望寄 托在两个儿子身上。她的苦心没有白费,长子姚崇官居宰相,次子 姚元景历官司农丞、宗正少卿,都很有出息。后来姚家定居于洛阳 慈惠坊,西南临近闹市,北临洛水,东依运渠,风光格外秀丽。姚 崇政事完毕,晨昏问安,母亲也算是苦尽甘来,心中十分满意。

从701年至703年两年期间,姚崇一直忙于政务,年迈的母亲 在洛阳一直难得见儿子一面,心中十分期盼。后来姚崇又多次随军 北征,讨伐突厥,老人家更是提心吊胆、心神不宁,唯恐儿子出事 于是她早晚倚门盼儿归来,日渐消瘦,卧病在床。

703年,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回到洛阳,姚崇这才回到家中看 望母亲。当他看到风烛残年、白发苍苍的母亲时,心里十分愧疚 多次向武则天当面陈述,并上书朝廷恳求辞去宰相之职,回家侍奉 母亲。

姚崇上书道:“臣受陛下厚恩,位至辅臣,即使粉身碎骨,也报 答不了皇帝的知遇之恩。然而臣之老母今年已八十有一,日常起居 。斯失常规,牙齿头发日益减少。早晚用餐,臣不在不食:起居侍候后不在不喜。臣想努力报效朝廷,则老母养育之恩无以报答:臣相 同家侍奉老母,则皇上的恩泽无以回报。为此,臣呕心泣血,处于 西难之中,日夜感到不安。陛下皇恩远播,贤臣满朝,中外大平 海内升平。恳求圣上怜悯微臣,准许辞去宰相职务,以满足臣尽孝 道的私心,实现早晚侍养老母的愿望。来日方长,如有用臣之时, 当肝脑涂地,报答朝廷。”

文武百官对姚崇辞相当然不理解了,因为他们好多人还嫌自己 的官小呢!但武则天和姚母同是高龄之人,她看了姚崇的上书后, 很同情姚母的处境,也非常理解姚崇。既然朝廷一贯提倡以孝道治 天下,那就满足一个孝子的心愿吧!

704年6月7日,女皇下诏同意姚崇辞职回家侍奉老母,但继 续留任相王府长史一职,并保留三品待遇

姚崇谢恩辞朝回到家中,天天侍奉母亲,晨昏问礼,饮食朝哺, 侍汤奉药,力尽一个孝子的义务。姚母终于绽开了笑颜,吃得香、 睡得着,病情大为减轻,尽享天伦之乐。

然而仅仅过了20天,朝廷却又征召姚崇人朝。姚崇见到武则天 后,再三哭诉,请求继续留在家中侍奉老母。武则天说:“姚爱卿 朝廷的军国大事离不开你这个栋梁之臣啊!再说了,你家中不是还 有个弟弟嘛,让他好好侍奉老人家,替你多尽一份孝道吧!希望 以国事为重,上朝理事吧!”

走近大唐救时宰相姚崇之姚崇孝母

6月28日,武则天重新恢复了他的宰相职位。姚崇只得嘱咐弟 弟姚元景,好生伺候母亲,于是辞别老母又人朝伴君。(姚学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