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作者:你是我的卡布奇诺o

端午三天假,第一天在考六级中度过,端午当天上午在搬砖——写创新创业计划书,剩下的时间,就是在细细品味这部被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带火以及各大朋友推荐的神剧——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部剧带给我的感觉就是拍得很用心,有一些小细节也把握得很好,可以从剧中人物的言行中大概地了解这一个人。

人物的性格特点也非常的明显,下面我来逐一分享。

注:以下仅代表个人见解,如有不当,恳请指正。另,这完全是根据剧中情境还原得来。

第一位重量级人物:教员。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员出现在剧中时,还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师从杨昌济(后面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啦,杨开慧是杨老师女儿~)。

杨老师特别优秀,而教员又是杨老师的得意门生,杨老师有意培养之,于是请北大校长蔡元培处,一定要收留其在北大学习,继续深造。

蔡校长看到是杨老师亲自推荐的爱徒,而且也看过教员发表在《新青年》杂志的文章《体育之研究》,特别欣赏其才华。

更是为教员安排了一职位,即是在北大图书馆帮助时任馆主任李大钊先生管理图书馆,也就是图书馆助理。一个月的薪资是8元钱。教员感激不尽。

教员在北大十分谦虚,虚怀若谷,而且特别热爱学习,甚至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资料,竟然经常熬夜看书。

防止犯困的方法是啥呢?吃辣子。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小米椒,我们吃煮熟的都会觉得辣味,教员直接生啃,还说"我就是喜欢吃辣子"。

不得不佩服教员的意志。

后来,教员逐渐在北大中崭露头角,深得各位先生喜爱,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历经千难万险,千辛万苦,才有了后面的地位。

所以,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致敬伟人!

第二位:陈独秀先生。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独秀先生不仅是《觉醒年代》当中的主角、灵魂人物,更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领头羊,领军人物,也是著名的革命家。

多说一句,独秀先生的扮演者还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演员——于和伟,他的好多作品我真的看过,而且有一定自己的理解,上一部印象最深刻的无可厚非就是《悬崖之上》中扮演的角色。

第一集,独秀先生就流落他乡,这个他乡不是其他省份,而是在日本。十分落魄,衣衫褴褛,有着大胡子,而且没有钱吃饭。

要去吃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剩饭。在这里,独秀可以说是遇到了知音。

简直就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没错,李大钊先生,早稻田大学在读学生,一遇上大革命家陈独秀,就离不开了。互相欣赏,当时可以说是惺惺相惜。

独秀回国后,也是大力宣传新文化运动,最后专门创办了一本杂志,征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来写文章,宣传自己的思想——《新青年》。

可以说是《新青年》给了广大民众很大很大的启蒙思想。

陈独秀先生,能言善辩,巧舌如簧,因自己远大志向而吸引了一大波志同道合的革命家。现在看来还是特别伟大的,这种思想就特别超前!致敬!

而且,独秀先生还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异常严格,不仅不给人生活费,要人家自己赚(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当时他老爹也没钱,实在拿不出),而且还互相不对付。

虽然说这种方式可以让两个儿子提前成长起来吧,培养孩子更加的独立自主,但已经造成了父子关系的不和谐。

但是后来,两个儿子都还是十分敬佩自己伟大的父亲的,对于以前的事情,也化干戈为玉帛了。

第三位:李大钊先生。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刚有提到,李大钊是早稻田大学的留学生,而且在同学之间有一定的威望,对一些事物有自己的观点,深得同学们的喜爱。

在留学期间,也一直有在坚持写文章来抨击旧文化旧思想,所以大钊心里也早就有了新思想种子的萌芽了。

再好的学术学习环境,也抵挡不住大钊同学的思乡之情,更重要的是报效祖国的意愿。

大钊同学26岁从早稻田回到自己的祖国,第一站便是回到家里,看看自己的妻子以及儿女。这里有一个难忘的细节:

大钊同学回到家门口,看到儿女合伙在打水,然后把水打到水缸里,由于都只有三四岁,身高也不够,差点把水桶打翻,大钊同学就立马上去救下来了。

这才多大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干家务了,而且都那么地懂事乖巧。换成现在,可能会大哭大闹,争着玩玩具。

这一幕深深地戳痛了大钊,所以他励志要让妻子儿女过上更好的生活,毅然决然地选择去北京,甚至搞和政治有关的工作(这在当时是极其危险)。

多说一句,大钊和妻子是订的娃娃亲,妻子比自己大六岁,而且也没读啥书。但这丝毫不影响夫妻俩的感情,还是特别恩爱,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大钊称妻子为"姐"。

"姐"把家里照顾得很好,把儿女认真抚养,所以大钊同学才放心地去搞自己的政治活动,以及研究他最感兴趣的俄国十月革命。

第四位同志:胡适先生。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位同志应该是我在剧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而且特别欣赏他做人做事的性格。下面来介绍一下。

胡适,字适之,也叫做胡适之,哥伦比亚大学高材生,获得博士学位。这在二十世纪10年代,是妥妥的高材生,所以适之同学在哥伦比亚时就已经展露了头角,写了几篇文章甚至国内的陈独秀、蔡元培都熟知。

所以当时北大的领导都希望适之同学回来任教,胡同学也盛情难却,但更多的是也想实现心中的抱负,为自己的国家作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所以就有了这一场景——胡适回国时,陈独秀专门去上海迎接。独秀什么人啊,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科学长。

北大文科学长,这个职位相当于北大副校长,月薪300元。注意,刚刚提到教员月薪8元,蔡校长月薪600元。这样具有声望有地位的人来亲自迎接,足以说明胡适先生是多么厉害的一位人才。

虽然因为一些原因没有顺利接上吧,但胡适也是对陈独秀的迎接表示十分感激。胡适先生出场了:带一副黑色镜框,西装革履,衬衫打底,头发全部往后梳,发型特别整齐。

这,看这一身装扮,简直就是文学大家。温文尔雅,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他,有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特别吸引女同学,简直就是当时女同学的精神支柱&偶像。

每次站在讲台上,桌下必有一群女同学为她欢呼雀跃,群情激昂,掌声总是不断。

胡博士真的太有魅力了。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而且,还经常有诗友来家里找胡博士吟诗作对,以及探讨文学问题,甚至分别时,每位女诗友还要和胡博士“西方式告别”——左抱一下右抱一下,才肯离场。

而我更欣赏的是,胡博士小小年纪,就当上了北大教授,这一过程实属不易。从大家的不认同,到力排众议,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有能力且可以成为这一教授职位的,后来大家也慢慢地被接受。

更是,胡博士为人处世的性格,真的特别谦虚,不会因为自己海归博士就表现出优越感,而是虚心请教长辈,在大家都辩论的混乱场合,持有自己的立场,在现场坚决不与人争辩。

而且持续保持谦虚学习的态度,这种沉稳、谦逊的态度,正是我所要学习的精神品质。

第五第六位:陈延年陈乔年年同志。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这两位是陈独秀先生的孩子,特别自立,从这个剧中让我看到了这才是青年才俊才应该具有的品质。

因为一些家庭的误会,和父亲关系不合,甚至到了断绝父子关系的地步,好在后面这个误会解开了。

所以延年从小就带着弟弟乔年外出打工,赚自己的生活费学费,其中有原因是陈独秀不给(还有一个客观因素是当时陈独秀确实没钱),再加上不和,经常是针锋相对。

在搬一袋一袋的大米时,延年乔年就表现出善良、正义的性格:看到一起搬大米被欺负的大爷时,两兄弟就主动站出来,为大爷承担,确实勇气可嘉。即使自己受苦,也一定要出来主持正义!

乔年年幼几岁,所以是延年带着弟弟,而且弟弟也很听话,和哥哥站在统一战线。两兄弟心地善良,不占小便宜,热爱读书,自立自强,刚正不阿,不怕吃苦,坚决不卑尊屈膝。最后还和教员成了好朋友,果然优秀的人都会连接在一起的。

果然,优秀的父亲门下,是可以教出优秀的儿子的,而且双双优秀。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陈延年,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革命烈士。1927年在上海被捕,宁死不跪,被国民党反动派乱刀砍死,时年29岁。

陈乔年,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委员,革命烈士。1928年被国民党杀害于上海龙华,时年26岁。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当然还有蔡元培教授,鲁迅教授等等知名历史人物,他们也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蔡校长把北大打造成了中国最知名高校,甚至延续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一经问世,便非同凡响。由于篇幅原因就没有再介绍,但我​着实佩服。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觉醒年代》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致敬这些英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