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林则徐奉命前往广州禁烟,他痛恨英国的鸦片残害国人的身体,瓦解国人的意志,他早就看到了鸦片贸易的巨大危害,所以当道光帝下旨命他去广州禁烟的时候,他没有半分犹豫。
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举动竟然会让英国人如此愤怒,以至于召来大军炮轰广州港口。广州军民顽强抵抗,林则徐周密的布防没让英军占到便宜,于是英国军队调准方向,一路沿海北上,炮口直指京师。没过多久,英国的舰队就攻占了定海,抵达天津大沽口,北京岌岌可危。

道光帝吓个半死,他本想着派林则徐去虎门硝烟可以树立大清国威,灭洋人威风,没想到现在弄巧成拙,还差点丢了小命。为了平息英国人的怒火,道光帝急忙派大臣琦善南下议和,他特别指出,愿意与英国人重开商道,并且表示会严惩引发这次战争的“罪魁祸首”——林则徐。可怜的林文忠公,一心为国为民,就这样成为了无辜的替罪羊。
1840年9月,林则徐因“办事不善”“废弛军务”的罪名被革去四品大臣的头衔,与邓廷桢一起被发配到伊犁。林则徐虽然心中万般委屈,但是也不曾有过半分怨言,接到降职发配的旨意之后他立刻动身前往新疆。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忠贞不贰,尽管他知道君主的决策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长期的“君为臣纲”的思想影响让他们从不曾想过反抗。
1841年7月,林则徐从镇海出发,不久之后到达杭州。他本打算从杭州起身,经江苏、河南到达西安,然后一路西行前往伊犁。没想到这时候正遇上水灾,东河口决堤,一心记挂百姓的林则徐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只身前往东河祥符六堡为民治水,日以继夜,十分辛劳。祥符工程完成之后,当地的官员王鼎被林则徐的行为所感动,曾向道光帝上书,林则徐已经戴罪立功,希望能让他留在东南地区继续效力。
然而林则徐拒绝了王鼎的好意,他依旧按照原来的旨意前往伊犁。此去伊犁,路途遥远,舟车劳顿,整整走了两年多,林则徐才到达目的地。这一路上的颠簸,只有他和自己的两个儿子知道。
在路过西安时,林则徐曾不幸染上疟疾,险些丧命。幸好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之后,林则徐得以痊愈。但在病中,他仍然心系国家,反思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所在,他在向道光帝上书中指出,“强兵、强军、强武器”是保卫国家、赶走外国人的重中之重。也就是在这次反思中,他深刻认识到了清朝与外国的差距,第一次提出“开眼看世界”的论断,对后人影响至深。
林则徐到达伊犁之后,已经有六十多岁,加上一路上颠簸劳累,身体已经是非常虚弱,所以前期林则徐一直都在寓所里休养。听到邓廷桢“赐环放归”的消息,林则徐曾经也满怀希望,以为自己不日也将得到赦免,没想到道光帝心里对林则徐的成见依然在。邓廷桢曾为林则徐求情,道光帝委婉地说:“当年是朕用错了人而已。”此言一出,林则徐就知道自己离回乡还远得很。
家人曾经想过要为林则徐捐银求赎,然而被林则徐拒绝了,他说:“我是否有罪,这是由皇上来定夺的,我何时能归还,也是看皇上的意思。如今皇上并没有要赦免我的意思,何必再去扰他清净。与其如此,还不如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哪天皇上想通了,我再回去也不迟。”
此后,林则徐便专心于伊犁的建设工作之中。在抱病的情况下,林则徐自己出资修建龙口水渠,经过四个月的劳作之后,龙口水渠终于得以开通,阿齐乌苏地区的垦荒工作收效显著。
1845年1月,林则徐接到圣旨,要他前往周历履勘。对于一个年迈的老人来说,在新疆工作已经是非常艰辛的事情,还要长途跋涉前往南疆勘荒,这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林则徐并没有退却,也没有向皇帝讨价还价,当布彦泰问道:“您是希望去遥远的地方,还是愿意待在近的地方?”林则徐意志坚定:“我愿意去远处。”这一句话虽然简单,但是要做起来却不容易。
此后,林则徐便开始了南疆垦荒之旅。在这次勘荒过程中,林则徐周游了新疆地区十八座城池,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给当地疏通水源,开辟沟渠,教给回民耕种的方法。据统计,经过林则徐的努力,在南疆地区的屯田面积高达三万七千多顷。六十多万亩南疆荒地上,出现了沃野连绵、炊烟袅袅的景象,无数的天山人民不再被饥荒所困。
在林则徐清查哈密土地的时候,数万名当地军民跪在林则徐账外,请求帮他丈量土地。原来,林则徐曾宣布过,一旦查清了土地,这些地方就可以给他们耕种,这就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让他们不必再为粮食发愁。林则徐很聪明,这一政策不仅能够稳定人心,还能有效消除当地人心里对汉族人的成见,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的民族团结。
在林则徐看来,只有各个民族都能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起到巩固边防的作用。林则徐为政一心为民为国,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爱戴,就连布彦泰也在皇帝面前称赞林则徐是难得的人才,希望皇帝能够原谅他曾经的罪过,再次重用林则徐。、
终于,1845年10月,林则徐得到赦免,被调回北京,在回京途中又被任命为陕甘总督。从戴罪之身到两省总督,林则徐的仕途终于又重见光明。
经历过三年的戍边生活,林则徐看开了很多东西,不再纠结于当初自己的遭遇,也不再问为什么成为替罪羊的会是自己。他曾写下“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诗句,这说明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利国健民,牺牲小我远远算不了什么。
1849年,林则徐奉命前往广西清剿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却在普宁染疾。临死之前,他曾指着上天,重复了三遍“星斗南”便与世长辞。只是这句“星斗南”究竟是什么意思,至今仍难以下定论。
在林则徐死后,清朝政府追封他为太子太傅,以总督之礼下葬,赐谥号“文忠”,所以世人尊称他为“林文忠公”。纵观林公一生,着实令人敬仰万分!
文/元气少女QMQ
参考资料:
1、《谪戍边疆的林则徐》,吴晓玲
2、《浅析林则徐的西域征程》,陈小燕
3、《林则徐如何对待晚年被贬》,董仲舒
4、《林则徐之死》,陈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