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結局如何?事後5年受盡委屈,死前三呼星鬥南

1839年,林則徐奉命前往廣州禁煙,他痛恨英國的鴉片殘害國人的身體,瓦解國人的意志,他早就看到了鴉片貿易的巨大危害,是以當道光帝下旨命他去廣州禁煙的時候,他沒有半分猶豫。

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舉動竟然會讓英國人如此憤怒,以至于召來大軍炮轟廣州港口。廣州軍民頑強抵抗,林則徐周密的布防沒讓英軍占到便宜,于是英國軍隊調準方向,一路沿海北上,炮口直指京師。沒過多久,英國的艦隊就攻占了定海,抵達天津大沽口,北京岌岌可危。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結局如何?事後5年受盡委屈,死前三呼星鬥南

道光帝吓個半死,他本想着派林則徐去虎門硝煙可以樹立大清國威,滅洋人威風,沒想到現在弄巧成拙,還差點丢了小命。為了平息英國人的怒火,道光帝急忙派大臣琦善南下議和,他特别指出,願意與英國人重開商道,并且表示會嚴懲引發這次戰争的“罪魁禍首”——林則徐。可憐的林文忠公,一心為國為民,就這樣成為了無辜的替罪羊。

1840年9月,林則徐因“辦事不善”“廢弛軍務”的罪名被革去四品大臣的頭銜,與鄧廷桢一起被發配到伊犁。林則徐雖然心中萬般委屈,但是也不曾有過半分怨言,接到降職發配的旨意之後他立刻動身前往新疆。在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士大夫的忠貞不貳,盡管他知道君主的決策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長期的“君為臣綱”的思想影響讓他們從不曾想過反抗。

1841年7月,林則徐從鎮海出發,不久之後到達杭州。他本打算從杭州起身,經江蘇、河南到達西安,然後一路西行前往伊犁。沒想到這時候正遇上水災,東河口決堤,一心記挂百姓的林則徐冒着被殺頭的風險,隻身前往東河祥符六堡為民治水,日以繼夜,十分辛勞。祥符工程完成之後,當地的官員王鼎被林則徐的行為所感動,曾向道光帝上書,林則徐已經戴罪立功,希望能讓他留在東南地區繼續效力。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結局如何?事後5年受盡委屈,死前三呼星鬥南

然而林則徐拒絕了王鼎的好意,他依舊按照原來的旨意前往伊犁。此去伊犁,路途遙遠,舟車勞頓,整整走了兩年多,林則徐才到達目的地。這一路上的颠簸,隻有他和自己的兩個兒子知道。

在路過西安時,林則徐曾不幸染上瘧疾,險些喪命。幸好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之後,林則徐得以痊愈。但在病中,他仍然心系國家,反思清朝在鴉片戰争中的失敗所在,他在向道光帝上書中指出,“強兵、強軍、強武器”是保衛國家、趕走外國人的重中之重。也就是在這次反思中,他深刻認識到了清朝與外國的差距,第一次提出“開眼看世界”的論斷,對後人影響至深。

林則徐到達伊犁之後,已經有六十多歲,加上一路上颠簸勞累,身體已經是非常虛弱,是以前期林則徐一直都在寓所裡休養。聽到鄧廷桢“賜環放歸”的消息,林則徐曾經也滿懷希望,以為自己不日也将得到赦免,沒想到道光帝心裡對林則徐的成見依然在。鄧廷桢曾為林則徐求情,道光帝委婉地說:“當年是朕用錯了人而已。”此言一出,林則徐就知道自己離回鄉還遠得很。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結局如何?事後5年受盡委屈,死前三呼星鬥南

家人曾經想過要為林則徐捐銀求贖,然而被林則徐拒絕了,他說:“我是否有罪,這是由皇上來定奪的,我何時能歸還,也是看皇上的意思。如今皇上并沒有要赦免我的意思,何必再去擾他清淨。與其如此,還不如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哪天皇上想通了,我再回去也不遲。”

此後,林則徐便專心于伊犁的建設工作之中。在抱病的情況下,林則徐自己出資修建龍口水渠,經過四個月的勞作之後,龍口水渠終于得以開通,阿齊烏蘇地區的墾荒工作收效顯著。

1845年1月,林則徐接到聖旨,要他前往周曆履勘。對于一個年邁的老人來說,在新疆工作已經是非常艱辛的事情,還要長途跋涉前往南疆勘荒,這更是難上加難。但是林則徐并沒有退卻,也沒有向皇帝讨價還價,當布彥泰問道:“您是希望去遙遠的地方,還是願意待在近的地方?”林則徐意志堅定:“我願意去遠處。”這一句話雖然簡單,但是要做起來卻不容易。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結局如何?事後5年受盡委屈,死前三呼星鬥南

此後,林則徐便開始了南疆墾荒之旅。在這次勘荒過程中,林則徐周遊了新疆地區十八座城池,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給當地疏通水源,開辟溝渠,教給回民耕種的方法。據統計,經過林則徐的努力,在南疆地區的屯田面積高達三萬七千多頃。六十多萬畝南疆荒地上,出現了沃野連綿、炊煙袅袅的景象,無數的天山人民不再被饑荒所困。

在林則徐清查哈密土地的時候,數萬名當地軍民跪在林則徐賬外,請求幫他丈量土地。原來,林則徐曾宣布過,一旦查清了土地,這些地方就可以給他們耕種,這就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問題,讓他們不必再為糧食發愁。林則徐很聰明,這一政策不僅能夠穩定人心,還能有效消除當地人心裡對漢族人的成見,有利于促進新疆地區的民族團結。

在林則徐看來,隻有各個民族都能和睦相處、安居樂業,才能在真正意義上起到鞏固邊防的作用。林則徐為政一心為民為國,受到了新疆人民的愛戴,就連布彥泰也在皇帝面前稱贊林則徐是難得的人才,希望皇帝能夠原諒他曾經的罪過,再次重用林則徐。、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結局如何?事後5年受盡委屈,死前三呼星鬥南

終于,1845年10月,林則徐得到赦免,被調回北京,在回京途中又被任命為陝甘總督。從戴罪之身到兩省總督,林則徐的仕途終于又重見光明。

經曆過三年的戍邊生活,林則徐看開了很多東西,不再糾結于當初自己的遭遇,也不再問為什麼成為替罪羊的會是自己。他曾寫下“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詩句,這說明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全都是為了國家和民族,為了利國健民,犧牲小我遠遠算不了什麼。

1849年,林則徐奉命前往廣西清剿洪秀全的拜上帝會,卻在普甯染疾。臨死之前,他曾指着上天,重複了三遍“星鬥南”便與世長辭。隻是這句“星鬥南”究竟是什麼意思,至今仍難以下定論。

在林則徐死後,清朝政府追封他為太子太傅,以總督之禮下葬,賜谥号“文忠”,是以世人尊稱他為“林文忠公”。縱觀林公一生,着實令人敬仰萬分!

文/元氣少女QMQ

參考資料:

1、《谪戍邊疆的林則徐》,吳曉玲

2、《淺析林則徐的西域征程》,陳小燕

3、《林則徐如何對待晚年被貶》,董仲舒

4、《林則徐之死》,陳曆明

繼續閱讀